中国计算机市场调整中平衡增长
中国计算机市场调整中平衡增长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电脑/行业分析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时间:2003年
调查机构:赛迪顾问
报告来源:赛迪网
报告内容:
2002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实现销售额2358.4亿元,比2001年增长16.0%,与2001年增长率16.8%相比,下降了0.8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计算机市场依然没有从衰退中完全复苏,仍然处于调整阶段。
表1、2000-2002年中国计算机市场规模与增长 |
|||
年度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销售额(亿元) |
1740.5 |
2033.6 |
2358.4 |
增长率 |
25.0% |
16.8% |
16.0% |
数据来源:CCID 2003,02
注:在赛迪顾问2002-2003年年度研究报告中剔除了可能出现在硬件技术市场中有关显示器、零部件、耗材等产品的重复计算;并且分离了可能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市场中的软硬件产品交叉计算;同时对信息服务市场进行了重新的定义与划分。因此,2000、2001年的市场规模有所变化。
图1、2000-2002年中国计算机市场增长状况
|
数据来源:CCID 2003,02
一、中国计算机市场概况
2002年,在中国计算机市场总销售额中,硬件产品取得了11.1%的增长,增长速度不尽如人意,和2001年的14.5%的增长率相比,进一步下降;软件和信息服务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分别比2001年增长21.0%和32.9%;同时,软件和信息服务在计算机市场中的份额继续增加,由2001年的29.9%提高到至2002年的32.8%。这进一步说明,我国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已初见成效,用户需求已逐步转向软件应用和信息服务。
表2、2001-2002年中国计算机市场构成及增长 |
||||
产品类别 |
2001年 |
2002年 |
||
销售额(亿元) |
增长率(%) |
销售额(亿元) |
增长率(%) |
|
硬件 |
1425.5 |
14.0% |
1584.1 |
11.1% |
软件 |
285.0 |
23.9% |
345.0 |
21.0% |
信息服务 |
323.1 |
24.4% |
429.3 |
32.9% |
总计 |
2033.6 |
16.8% |
2358.4 |
16.0% |
数据来源:CCID 2003,02
图2 2001-2002年中国计算机市场产品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CCID 2003,02
2002年,中国主机市场实现销量1011.7万台,比2001年增长17.1%;销售额达777.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台式机销售907.7万台,增长15.5%;笔记本电脑销量达80.5万台,增长率高达39.8%。由于电信、银行等传统行业用户IT投资压缩,影响了对高端计算机系统和工作站的采购力度,因此,2002年高端计算机系统和工作站销量只分别实现了13.0%和19.3%的增长,销售额更是只分别增长8.1%和4.6%。
2002年,中国计算机外部设备市场主要产品销量都取得了较大增长,但外设市场销售额只实现了460.1亿元,仅比2000年增长4.8%,外设产品销售额和销售量增长明显不匹配,表明外设市场总体价格水平明显走低。多功能一体机增长率达69.8%,投影机的销量也都实现了65.6%的高增长。扫描仪增长11.8%,增长率进一步降低。
2002年,中国PDA市场总量达到178.64万台,比2001年同期下降1.72%。由于手机PDA市场的拉动,整体市场的销售额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8.04%。
2002年,中国PDA市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基础信息类产品市场继续萎缩,2002年在整体市场中的比例缩小到70.02%。而以手机PDA为代表的无线通信类产品市场成为整个市场的重要力量,2002年的市场份额达到22.90%。高端专业型产品市场的份额变化不大,呈微弱上升趋势。
总体上说,受核心领域环境和中国电信企业投资缩减的影响,中国网络设备市场增长趋缓。2002年,中国网络设备市场整体规模达到135.6亿元,比2001年增长15.5%,与2001年17.4%的增长率相比,下降1.9个百分点。
2002年中国网络设备整体市场中,交换机和路由器仍是网络设备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交换机市场达到62.8亿元,占整体市场的46.2%;路由器46.2亿元,占34%;Modem9.7亿元,占7.1%;集线器4.2亿元,占3.1%;网卡4.8亿元,占3.5%;网络安全设备达到6.9亿元,占5.1%;无线网络设备达到1.4亿元,占1%。
近年来,受国内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各种政策的推动和旺盛内需的拉动,中国软件市场持续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2年,中国软件市场又实现了21.1%的增长率,销售额达到345亿元。与历年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有所回落,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信、银行等行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已告一段落,尽管其建设重心已转向现有业务系统应用水平的提高,但相应地对于各种软件需求的增长也逐步趋于缓和;同时,电信、民航、能源等重点行业年内相继进行了业务重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对于软件产品的采购速度;反之,由于电子政务、教育信息化工程的逐步深入和传统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相继实施,政府、教育以及传统的制造等行业成为拉动2002年中国软件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尽管全球IT服务市场萎靡不振,但是中国IT服务市场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2002年,中国IT服务市场规模达到429.3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2.9%,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IT服务市场近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高于20%以上。但是,今年IT服务增长主要得益于网络服务的高速发展,而其他IT服务增长速度则开始放慢。
二、2002年中国计算机市场的特点
1、联网市场摆脱亏损走上盈利之路为中国计算机市场走向复苏提供了新的动力
自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互联网行业一直深陷亏损的泥潭不能自拔,整个行业充满了怀疑的论调。然而,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一系列的证据表明,互联网市场正逐步摆脱亏损的阴影,走向复苏之路。
三大网站已经从单纯模仿雅虎的学习期过渡到了自我创新的成长期。三大门户网站丢弃了“眼球经济”的经营理念,成功地降低了自己对在线广告的依赖性,通过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短信服务、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的模式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其中网易来自短信和游戏方面的非广告收入已经超过了50%。
此外,在游戏和短信方面取得成功之后,中国门户网站已开始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互联网产业开始向传统产业逐渐回归,经过不断探索,门户网站已经在和传统产业的结合中找到了逐渐明确的盈利点。把互联网的信息流与传统的资金流和物流结合起来,为传统产业服务的同时替自己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一大趋势所在。
2、形式多样的并购是软件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战略
2002年,中国软件业掀起前所未有的并购热潮。
国内最大的独立软件供应商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出资190万美元,与世界顶级软件企业IFS合资成立北京用友艾福斯软件系统有限公司,由此挺进EAM市场。又以4280元控股另一著名管理软件企业安易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专攻电子政务软件市场。香港创业板上市的金蝶国际以1350万元收购ERP专业软件商北京开思,500万元投资一家电子商务平台软件公司,成为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在应用软件市场踏出一大步。在软件企业纷纷谋求快速的资本升级的同时,传统的硬件以及分销企业包括联想以及神州数码也在借助资本的力量向软件以及服务业转舵。
一系列看似巧合的举动,反映了软件企业试图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发展的战略构想。各方面的数据表明,软件和服务将成为未来IT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中国作为全球IT惟一亮点,软件市场更是不可限量。尤其是中国政府在推动企业全面信息化方面的进程更给软件企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机遇面前,国内软件企业急需“长大”,而这,也正是软件业寻求运用资本的力量来改变竞争格局的根本原因。
3、企业网成为拉动网络市场增长的最大动力
2002年电信级骨干网市场的表现显然已经让所有的期望变成了失望,与此截然相反的是,国内企业网市场的增长却是如火如荼,成为市场最大的亮点。
企业网市场迅速启动,并成为网络市场的热点,有其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原因。首先,企业网络建设的内在动力来自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实际需求。随着国家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企业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和业务流程处理,正在成为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从政府部门到居民社区,从垂直行业到各类企业,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电子商务、数字小区等,就其网络应用而言,大都落在企业网这个层次上。
同时,企业网的发展,必须在大型骨干网和城域网上建立各种应用,这对前几年网络电信市场过度投资所积累的能量是一个重要的消化。为了充分释放这部分能量,从政府到运营商,从设备方案厂商到网络构建者,都会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网市场的发展。同时,发展企业骨干网已经具备充足的带宽资源可进行利用。
从技术发展看,企业网的发展也恰逢其时。由于网络智能和安全技术日益成熟,现在不仅可以基于高速宽带公网建立安全可靠的虚拟专用网,而且企业网的可靠性、可管理性、可伸缩性、易用性等方面,都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电信业的萧条对网络设备厂商的打击是国际性的。但相对于电信市场的不景气,传统企业网市场却表现稳健。一方面,电信运营商的投资在大幅度缩减;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网站、大学、娱乐业、医疗业、政府、金融和制造业等对网络的需求日益火爆,企业网可谓人气高涨。有业内人士称,在经历了电信拆分、骨干网市场趋于饱和、个人带宽接入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后,企业网成为新的增长点,也是网络厂商的必争之地。众多的网络巨头如思科、北电等企业这些专注于电信市场的厂商,2002年在不放弃原有电信网优势的同时,迅速调整主攻方向,在企业网中寻求着新获利空间。
4、电子政务市场的迅速启动成为行业信息化的新亮点
2002年,电子政务成为中国信息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发展重点,并被明确为我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国策的实施重点。信息化国策的出台、政府的大力推动、用户巨大潜在需求的释放以及IT厂商的努力,给电子政务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大好形势和历史机遇。2002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总投资达到350亿元,比2001年增长23.4%。2002-2004年中国电子未来政务市场总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5.7%,按照这一速度计算,5 年后电子政务市场的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元,未来五年,电子政务将成为拉动行业信息化的希望所在。
5、此起彼伏的价格战是中国计算机市场不成熟阶段的长期现象
价格战虽然恶名累累,但在产品同质化日益突出的残酷竞争的压力下,众多的厂商不得不祭出价格战的利器。在2002年的中国计算机市场上,价格战遍及每一个细分市场。数码消费产品、笔记本电脑、软件都是2002年价格大战中的主角。以笔记本电脑市场为例。首先是上半年IBM、戴尔、东芝和惠普等国外品牌率先挑起降价行动,下半年国内厂商开始跟进,基本降价都在3000元以上,降价之大,史无前例。价格战使得国产笔记本电脑价格普遍下降10%左右,消费者能从中得到最现实的好处则是买笔记本电脑可省3000元左右。
6、技术竞争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
虽然价格战依然是市场竞争不可小视的有力武器,但厂商也越来越意识到技术优势在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是以价格战最为激烈的笔记本电脑为例,技术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明显。2002年笔记本市场技术进步的最大亮点就是GPRS、天翼通等无线上网技术在笔记本电脑上的运用,使得笔记本电脑真正成为能够移动办公的高科技产品。GPRS无线技术一推向市场,方正就推出了颐和S2000笔记本电脑。这是国内第一款集成GPRS模块、实现随时随地登陆无线广域网的笔记本电脑,它的诞生不仅使人们摆脱了网线的牵绊,摆脱了无线局域网受距离限制的局限,更使笔记本应用进入了无线广域网时代。联想昭阳、迅速跟进,联想则要采用联想的GPRS卡,申请中国移动的GPRS服务,就可以在全国138个城市铺设的网点中,随时随地无线接入互联网。技术上的快速反应使得方正和联想的这两款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成功。
三、中国计算机市场发展趋势
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计算机市场已初具规模,展望未来,产品技术、市场结构、区域结构、营销渠道、用户需求等均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未来IT技术的发展将沿着网络、融合、个性化的趋势不断创新
与过去强调的网络化不同,未来IT产品的网络化更着重于无线连接和宽带。据Gartner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7至2010期间,有线连接将让步无线连接,无线连接将在连接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连接方式。基于宽带、无线应用的技术产品将大行其道。
由于数码产品的普遍应用,IT产品与家电产品的融合将成为未来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进入数码时代,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进步,琳琅满目的数码产品和数码应用开始兴起。数码娱乐的平民化,使更多普通家庭卷入数码大潮中,这些非专业用户渴望能像享受家电一样轻松地体验数码生活,他们希望源自科学计算的PC摆脱技术至上的传统束缚,汲取家电易用性方面的优势。技术的进步和用户的需求为PC与家电的融合注入了新的强劲动力。
时尚性、个性化是中国消费类电子产品发展的另一个趋势特征。“时尚”已经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基本属性,但是,真正符合消费市场特征的消费电子产品不仅要在“时尚性”消费上下功夫,“个性化需求”也同样不可忽视。赛迪顾问对用户的个性需求调查数据表明,不同用户群体其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面向个人用户的细分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2、硬件市场增长趋缓、价格下降,中国计算机市场竞争重心向软件与信息服务转移。
在过去10年中,中国计算机市场一直是一个硬件占据绝对主流的市场,即使是软件和信息服务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硬件市场依然占整体市场的67.2%,但是,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硬件市场增长速度逐渐降低,自2000年以来,硬件市场的增长一直低于整体市场增长,更是远远低于软件和信息服务的增长。因此,硬件在整体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下降,但和IT应用发达国家硬件仅占整体市场50%的现状相比,目前的比例还是偏高。从IT用户的需求来看,金融、电信等传统用户已基本完成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软件和信息服务将成为未来需求的主流,这更一步促进中国计算机市场的“软化”。
硬件市场总体份额下降的同时,伴随着价格大幅下挫,以外设市场为例,2002年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的销量分别增长了18.6%、11.8%、23.4%,而销售额只分别增长了31.%、4.1%、4.6%,销量与销售额的增长差距明显。价格的持续降低进一步硬件压缩了厂商的利润空间,竞争更为残酷。而软件市场的平均利润明显高于硬件市场,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不少硬件厂商纷纷选择向软件和信息服务转型,市场竞争重心逐渐向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转移。
表3 2001-2002年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增长状况 |
||||
产品类别 |
2001年 |
2002年 |
||
销售额(亿元) |
增长率(%) |
销售额(亿元) |
增长率(%) |
|
硬件 |
1425.5 |
14.0% |
1584.1 |
11.1% |
软件 |
285.0 |
23.9% |
345.0 |
21.0% |
信息服务 |
323.1 |
24.4% |
429.3 |
32.9% |
总计 |
2033.6 |
16.8% |
2358.4 |
16.0% |
数据来源:CCID 2003,02
3、数码消费产品的迅速普及,将推动IT行业向消费主导型产业转型
数码应用将成为推动消费IT前进的动力。以往阻碍数码产品迅速普及的因素都在逐渐得到解决,在操作界面和使用方式上,随着更多国内厂商的介入和国外品牌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已经更加符合中国人的操作习惯和实用方式。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往数码产品复杂的操作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数码产品的易用性大大增加。另外,数码产品高昂的价格将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及本地化的生产制造而逐渐能被国内普通用户所接受,可以预见未来数码消费产品市场将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4、营销渠道将日益分化,呈现出多元化、细分化、实用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通过低端零售店、专卖店、互联网及电信渠道覆盖广大个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市场,另一面,通过能够提供专业化、高效率、高增值服务的高端渠道覆盖行业用户。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厂商愈发感到生存及发展的巨大压力,原有的模式化的渠道体系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态势,厂商将被迫摒弃固化的渠道模式,而转向实用化、灵活化和效果最大化的渠道组织模式。未来的渠道模式并不能用简单的分销体系及扁平化等传统词汇来描述,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细分化、实用化等现代词汇。如由IT渠道向OA渠道的拓展、各种直销手段的综合运用、渠道文化的抽象灌输等。厂商需要采取更高层次的手段和方法,使渠道能够有效融入企业中来,进而实现有效控制。如品牌意识的灌输、企业理念的渗透、公司文化的传播、销售及服务培训、渠道社区的建立等等。总之,营销渠道的构建及完善终将围绕“效果最大化”来进行,厂商的决策也会因此更加复杂而充满变数。
5、服务就是产品的理念将逐步盛行,从而带动服务由差异化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服务将趋向专业化、品牌化
近年来,随着服务经济成为IT产业的发展方向,厂商对服务的理解也越发深刻。特别是经过连续不断的价格战,厂商的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如何在产品利润的基础上得到增值利润成为厂商重点思考的问题。服务无疑适应了这一厂商要求,同时也适应了用户对服务更高要求的趋势。而且,随着国家有关部门“三包服务”规范的出台,厂商售后服务规范化的趋势逐渐加强。三包服务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售后服务中厂商应承担的责任和成本,从表面看来,似乎削减了厂商部分利润,并带来成本的提高,但也反映出目前各厂商服务差异化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作为利润来源的服务原本就是指服务的增值部分,即增值服务,从正常的售后服务中谋取利润是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因此,从长远来看,售后服务的进一步规范是有利于整个行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的。
6、政策因素拉动西部市场发展,商用市场的繁荣带动东部市场的发展,从而形成区域市场两大重心
区域市场一直是各厂商争夺的焦点。保持在重点区域市场的竞争力,维护自身在不同区域市场的平衡发展是各厂商在中国市场获取成功的标志。未来几年内,东部地区(华东、华南)以及西部地区(西北、西南)的增长将高于整个中国市场的平均增长;华中以及东北市场增长放缓;华北地区的增长速度进入相对稳定阶段。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华东)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由于中小企业快速成长、跨国公司大量进入将会不断促进当地信息技术的投资增长,同时,当地的IT投资效益也开始显现,低级别(3、4级)IT市场的率先启动,这将使整个东部市场整体IT投资增长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其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IT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西部市场将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促进下,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将拉动政府、教育等非商用市场迅速发展,从而与东部地区一道成为未来几年中国区域市场两大重心。
7、整个行业市场将形成大型企业商用市场、中小企业商用市场和非商用市场三足鼎立的竞争态。
电信、金融企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已基本完成,IT需求总量趋向萎缩,但为了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急切需要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及竞争力,对高水平的IT服务和应用反而会有强劲需求。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小企业将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他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中心,IT需求日趋旺盛。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电子政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行业由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大批项目的建设,将推动IT需求放量增长。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