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社会环境改善 新一年治理任务艰巨
2002年社会环境改善 新一年治理任务艰巨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民意调查
调查地点:全国31个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市区
调查时间:2002年岁末
调查方法:以街访为主,电话访问为辅
样本数量:12229个
样本情况:18-69岁的常住居民
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公司
报告来源:北京美兰德公司
报告内容:
为了了解城市居民对一年来各级政府治理社会环境取得成效的看法,北京美兰德公司于2002年岁末在全国31个省会、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市区对城市居民进行了社会环境状况评价的调查。访问对象为18-69岁的常住居民,方法以街访为主,电话访问为辅。设计样本量12500个,获得有效样本12229个。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城市社会环境改善,新一年的治理任务依然艰巨。
一、对改革成效、政府形象、法制建设的总体评价较好。在调查中,城市居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通过比较认为,2002年我国的社会环境方方面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有97.4%的城市居民认为我国体制改革平稳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96.2%的城市居民认为,一年来中央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武器,加强公务员思想建设取得了成绩,政府形象改善;有95%的城市居民认为,我国法制建设有了新的进展,社会的法制化程度提高。详见附表1—附表7,下同。
二、社会治安状况转变幅度最大。安全问题是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生活的一大社会公害,在2002年有了较明显改善。在城市居民中,有16.7%的人认为社会安全感“好”和“比较好”,比“不太好”和“不好”的比例高7.8个百分点。在各项社会问题治理中,社会治安问题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而且各阶层城市居民的“满意”比例表现了很高的一致性。群众认为,这是人民政府一年来对社会恶势力、丑陋现象、各种刑事犯罪“严打”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附表1
居民对不同社会现象的评价情况
单位:%
|
好(比较好) |
不好(不太好) |
一般 |
比例差别 |
社会风气 |
11.9 |
10.0 |
78.1 |
1.9 |
治理腐败 |
3.5 |
9.4 |
87.1 |
-5.9 |
就业问题 |
2.4 |
9.4 |
88.2 |
-7.0 |
安全感 |
16.7 |
9.0 |
74.3 |
7.8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9.8 |
5.0 |
85.2 |
4.8 |
政府形象改善 |
7.8 |
3.8 |
88.4 |
4.1 |
改革成效 |
7.3 |
2.6 |
90.1 |
4.8 |
三、社会风气转变也较明显。调查资料反映,2002年党中央推出了一系列治理社会风气的政策措施,惩恶扬善,团结一切积极因素与恶势力斗,与社会的不良现象斗,使“社会风气”发生了变化,90%的人总体评价偏好,其中有11.9%的人认为发生了“很大”和“比较大”的变化。
城市居民在充分肯定2002年各级政府治理社会环境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影响社会环境全面好转的主要问题。调查资料反映,城市居民最不满意当前的就业状况和腐败现象,对其给予“好”和“比较好”评价的人数比例只有2.4%和3.5%,而认为“不太好”和“不好”的人数比例都为9.4%,“不满意”人数比例比“满意”人数比例分别高7.0和5.9个百分点。以上情况说明,2002年我国城市社会环境治理取得了初步成果,但2003年的治理任务还相当艰巨。
附 表
附表2
不同性别居民积极评价的社会现象
单位:%
|
男 |
女 |
安全感 |
16.7 |
16.8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10.0 |
9.6 |
治理腐败 |
3.8 |
3.1 |
政府形象改善 |
8.1 |
7.5 |
改革成效 |
7.4 |
7.2 |
社会风气 |
11.6 |
12.3 |
就业问题 |
2.3 |
2.4 |
注:多项选择题,比例合计大于100%。下同。
附表3 不同年龄居民积极评价的社会现象
单位:%
|
青年 |
中年 |
中老年 |
老年 |
安全感 |
16.6 |
16.8 |
16.5 |
17.2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10.6 |
10.0 |
8.4 |
7.9 |
治理腐败 |
3.4 |
4.0 |
2.8 |
3.6 |
政府形象改善 |
7.8 |
8.6 |
7.0 |
6.9 |
改革成效 |
7.3 |
7.5 |
7.3 |
6.7 |
社会风气 |
11.9 |
12.4 |
11.6 |
11.2 |
就业问题 |
2.8 |
2.2 |
2.0 |
1.3 |
注:18-34岁为青年,35-49岁为中年,50-59岁为中老年,60-69岁为老年。
附表4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积极评价的社会现象
单位:%
|
初等 |
中等 |
高等 |
安全感 |
17.4 |
16.3 |
16.8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9.0 |
9.5 |
10.3 |
治理腐败 |
3.1 |
3.8 |
3.4 |
政府形象改善 |
6.0 |
7.4 |
8.9 |
改革成效 |
6.9 |
7.1 |
7.7 |
社会风气 |
12.1 |
11.9 |
11.9 |
就业问题 |
2.2 |
2.0 |
2.7 |
附表5 不同政治面貌居民积极评价的社会现象
单位:%
|
中共党员 |
共青团员 |
民主党派 |
无党派 |
安全感 |
17.0 |
16.7 |
15.4 |
16.7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9.8 |
11.8 |
7.3 |
9.2 |
治理腐败 |
3.6 |
3.0 |
2.1 |
3.6 |
政府形象改善 |
9.0 |
8.0 |
10.3 |
7.3 |
改革成效 |
8.7 |
7.2 |
9.6 |
6.8 |
社会风气 |
11.3 |
12.0 |
7.2 |
12.2 |
就业问题 |
2.4 |
3.2 |
4.7 |
2.0 |
附表6 不同职业居民积极评价的社会现象
单位:%
|
管理人员 |
一般工作人员 |
下岗失业人员 |
退休人员 |
安全感 |
16.1 |
17.1 |
17.7 |
17.4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10.1 |
9.8 |
9.8 |
8.3 |
治理腐败 |
3.6 |
3.8 |
3.6 |
3.0 |
政府形象改善 |
9.0 |
7.7 |
6.4 |
5.9 |
改革成效 |
7.8 |
6.8 |
6.4 |
6.8 |
社会风气 |
11.8 |
11.3 |
11.4 |
12.6 |
就业问题 |
2.6 |
2.2 |
2.1 |
1.7 |
注: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中下级管理人员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一般管理工作人员;一般工作人员包括技术工人、
半技术半体力人员、体力劳动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指下岗、失业、待业人员、享受政府救济人员。下同。
附表7
不同家庭收入居民积极评价的社会现象
单位:%
|
最低 |
低 |
中低 |
中收入 |
中高 |
高 |
最高 |
安全感 |
15.9 |
17.0 |
16.5 |
17.5 |
15.8 |
16.7 |
18.1 |
社会法制化程度 |
9.7 |
9.6 |
10.1 |
10.9 |
9.2 |
7.4 |
10.4 |
治理腐败 |
4.2 |
3.2 |
3.7 |
3.5 |
3.6 |
3.4 |
3.1 |
政府形象改善 |
6.2 |
7.2 |
7.4 |
7.7 |
8.9 |
8.1 |
9.0 |
改革成效 |
5.4 |
7.5 |
7.2 |
6.4 |
8.3 |
8.3 |
7.5 |
社会风气 |
11.8 |
12.2 |
12.7 |
11.2 |
11.7 |
13.4 |
9.8 |
就业问题 |
2.7 |
2.1 |
2.8 |
2.5 |
1.5 |
2.8 |
2.4 |
注: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260元为最低收入水平,261—500元为低收入水平,501—750元为中低收入水平,751—1000元为中收入水平,
1000—1500元为中高收入水平,1500—2000元为高收入水平,2001元以上为最高收入水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