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减肥产品:第三代洋品牌卷土重来

报告出处:北京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  发布日期:2003年05月21日 08:56

减肥产品:第三代洋品牌卷土重来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调查时间:2003年03月
样本数量:1886名
样本情况:中国及美国成年公民
调查机构:北京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
报告来源:北京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

报告内容:

  不声不响中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且不断上升

  中国减肥市场似乎从来就没有平静。可在2002年,接连爆发的诺美亭事件和御芝堂事件,像两次冰雹一样使这个原本红火的市场瞬间降到了冰点。业内甚至有人大胆预言:2003年,中国的减肥产品将过生死关。但翻开2003年初的《中国经营报》,减肥产品招商广告仍是比比皆是,减肥仪、减肥药、减肥霜更是层出不穷。

  那么2003年国内减肥品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会是怎么样?消费者究竟会选择什么样的产品?经销商如何看待今年的减肥市场?这个市场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

  近日北京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对该市场进行了市场调查:

  • 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四个城市各抽取500个样本进行访谈,有效样本总量共计1886人,根据减肥产品的消费特性,其中80%的样本为女性;

  • 向全国300名减肥品经销商发出行业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减肥产品的选择取向及行业看法,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05份。

调查显示:

  数据一:八成以上人不知如何选择减肥品

  统计数字表明,我国目前有近7000万人受到肥胖病的困扰,减肥产品年产值将近100亿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国内减肥热的兴起,减肥品市场也在不断地升温。自1996年起卫生部共批准了100多个减肥保健品。减肥产品的新品牌、新品种也层出不穷,减肥方法如药品减肥、保健品减肥、运动减肥、器械减肥、食谱减肥、血型减肥、电子减肥、电脑瘦身等可谓应有尽有。但基本上中国减肥品市场是三分天下,第一类是减肥保健品、药品,其市场份额约占65%;第二类是特妆字外用减肥品,其市场份额约占20%;第三类是减肥、美体医疗器械,其市场份额约为15%(见图一)。

  据监测统计,2002年,在北京市场上的各种减肥用品就多达300多种,此次调查中有83%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不知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减肥产品,又有46%的消费者承认只能根据广告进行购买决策。

  数据二:最具购买力的女性集中在25岁~45岁

  本次调查中发现,减肥已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人群的社会性问题,在全国城乡青壮年中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占23%,其中北京高达40%以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50%,直赶欧美国家。

  中国有多少人曾经减过肥?此次统计结果是,在被调查的目标人群中,有28%的男性和75%的女性曾经减过肥或使用过某种减肥方法,这说明减肥观念已相当普及。

  女性消费者是减肥大军中当仁不让的主力军。本次调查显示,减肥美体产品的消费者中92%是女性,有85%的女性对自己的体形不满意,想通过各种方法达到瘦身的目的。

  从营销的角度看,减肥品的主力消费者简直就是“白金”级消费者,调查中发现,最具购买力的女性消费者其年龄段集中在25岁~45岁,她们大多从事较体面的职业,收入稳定,消费力较强,而且偏爱品牌产品,受消费潮流的影响较大(见图二)。可以说,她们几乎是所有减肥产品都力图覆盖的重要市场。

  尽管有如此之多的市场优势,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减肥产品的效果却让人担心:在被调查的人当中,只有10%的人对减肥效果表示满意,80%以上的人明确表示对减肥效果不满意。有关专家指出,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将是影响未来减肥市场健康发展的潜在因素,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数据三:超过半数消费者愿意尝试洋品牌

  调查中发现,有65%的消费者曾经试过至少两种/类以上的减肥产品。由于效果不佳,也由于无从选择,绝大多数消费者只能跟着感觉走。73%的消费者认为现在国内市场上缺乏领导品牌,83%的消费者表示目前的各种减肥品都缺乏公信力。56%的消费者表示,鉴于目前国内减肥产品的混乱局面,他们对国内的减肥产品信心不足,愿意尝试国外有信誉、有影响的品牌。

结论一:国内产品还须过“五关”

  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巨大,一方面却是空前的信任危机,中国减肥品为什么会遭遇如此的尴尬?通过此次调查,北京21世纪福来传播机构的研究人员认为,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国内减肥行业将在近一两年进行大幅调整,能不能生存下来,取决于能不能过好以下几关:

  一、效果。调查中,几乎100%的消费者认为,产品效果怎么样是选择什么产品的最主要因素。尽管专家一再提醒快速减重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消费者仍期望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让自己靓起来。单一产品显然是不能达到如此效果的,减肥产品需要给消费者提供更科学的减肥理念和组合方式,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效。

  二、广告。目前让中国大多数减肥产品“突然死亡”的不是市场因素,而是广告监管当局对减肥产品夸大其辞、虚假宣传的封杀。

  三、安全关。诺美亭和御芝堂事件给中国消费者留下最恐怖的记忆就是“减肥品也能吃死人”,这对市场信心是极其沉重的打击。国内医学专家指出,目前国内许多减肥保健食品采用的“替代型”产品机理仍不科学,减肥品生产企业应该学习当前国际上倡导的“运动+辅助保健品+科学饮食”的科学减肥方式。

  四、品牌。减肥产品的持久生存必须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这恰恰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的致命缺陷。

  五、实力。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可以发现,我国减肥品企业仍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投资额为100万元的企业就占了41.89%,投资小于10万元的作坊式企业也有12.6%!企业实力的先天不足只能导致众多减肥品在低水平上重复竞争,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可以预见,中小企业将难觅生存空间。

  本次调查的另一组数据也可印证以上观点:消费者在选择减肥产品时,考虑的最主要的因素依次是:产品功效、品牌形象、产品价格、广告承诺。调查中,消费者普遍对更注重研发投入、使用效果久经考验的国外品牌感兴趣,他们甚至认为,“还是国外的产品负责任。”

结论二:中国企业要小心“洋”品牌的卷土重来

  据了解,美国FDA(对食品进行认证的专门机构)对减肥保健品的审查一般要15年~25年,而在我国只需要两年左右,甚至半年即可完成,这导致国内减肥品的功效、口碑大打折扣。这一点可以从冲杀在市场第一线的国内经销商的心态反映:在选择减肥品经销时,经销商最看重的是企业研发实力、质量水平、品牌和利润等。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国外企业具有做长线的心态,专注于特定市场领域的产品开发规划更为久远;国外企业具有雄厚的实力支撑,对产品研发投入巨大,具有领先的科技保障,而不像国内企业往往注重营销投入而忽视研发投入;国外企业系列化的产品线,使合作伙伴感到放心;国外产品高品质、高价位,利润空间大,让经销商有利可图。

  在调查中研究人员发现,2002年,国外品牌已经在不声不响中占据了38%的市场份额,且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这已是第三代“洋减肥品”登陆中国市场,显然是有备而来———

  第一代“洋减肥品”以“V26减肥沙琪”为代表。当时,我国的减肥市场才刚刚起步,消费者消费观念还很不成熟。V26以“速减”为卖点,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定的波澜。

  第二代以“美生肥克”为代表。从客观的角度上看,第二代减肥品在质量上还是很过硬的。但由于第二代产品不了解当时中国的市场状况,在定位上过高,在宣传上也不肯大量投入。使其产品并没有被消费者完全认知。

  与“洋”品牌前两次进入相比,第三代的进入则显得更加理性。“国际化的品质,本土化的营销”,使第三代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上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竞争力。国外进口主要以减肥药为主,且品牌不是很多。营养保健集团推向中国市场的“维德尔美美减肥片”被业内人士认为是第三代“洋减肥品”的代表。该减肥品曾经连续七年在美国畅销,被全球最大超市———沃尔玛评为最佳合作伙伴。目前,在中国市场上,与之争锋的还有医疗器械类的联邦欧美雅及山浦减肥仪,减肥茶类的康尔寿、更姣丽、宁红,减肥霜类的莎拉娜、索夫特(市场上比较火)等。

  据统计,我国目前减肥保健品每年仍在以15%~30%的速度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7%~8%的增长速度。随着第三代“洋品牌”的进入,专家预计,安全、自然、健康的国际减肥趋势将成为今年的主流,国内减肥市场上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