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热潮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文体
调查时间:2003年07月
撰写机构:北京市统计局社会科技处
报告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内容提要: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使其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2002年,我市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娱乐服务、体育彩票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约为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市GDP的1.7%,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全民健身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目前通过体育健身来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全市人民的普通需求。2002年我市大众体育健身需求呈快速上升趋势。市民对体育的需求不仅在总量上明显增长,而且在结构上也日益呈现多样化、分层化和个性化的特点,为我市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2002年我市体育供给水平又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娱乐服务、体育彩票营销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2002年全市从事体育产业的人员6.7万人,各种经营收入1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增加值约为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市GDP1.7%,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全民健身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2002年体育产业主要指标
单位:亿元、人
指标 |
营业收入 |
增加值 |
从业人员 |
合计 |
128.4 |
52.9 |
67307 |
体育彩票 |
13 |
10.4 |
4050 |
体育用品销售业 |
72.3 |
21.5 |
30016 |
体育用品制造业 |
1.9 |
0.8 |
2701 |
体育娱乐服务业 |
41.2 |
20.2 |
30540 |
1、全民健身设施和健身运动快速发展
2002年我市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达86.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8亿元,遍布社区的“居家工程”达到1300个。辖区内对社会开放的单位内部体育设施越来越多,全市社区内体育设施达5034个,体育设施面积达64.5万平方米,平均每一社区拥有体育设施面积290.5平方米。
社区体育设施情况
|
社区体育设施数(个) |
社区体育设施面积(平米) |
平均每一社区拥有体育设施面积(平米) |
平均每一体育设施面积(平米) |
辖区单位对外开放体育设施数(个) |
合计 |
5034 |
644638 |
290.5 |
128.1 |
2935 |
#:城八区 |
3998 |
526346 |
307.9 |
131.7 |
2269 |
东城 |
283 |
32018 |
238.9 |
113.1 |
151 |
西城 |
320 |
92635 |
428.9 |
289.5 |
179 |
崇文 |
258 |
17433 |
170.9 |
67.6 |
52 |
宣武 |
454 |
19555 |
144.9 |
43.1 |
87 |
朝阳 |
788 |
113858 |
612.1 |
144.5 |
223 |
丰台 |
366 |
70862 |
291.6 |
193.6 |
370 |
石景山 |
361 |
34975 |
273.2 |
96.9 |
79 |
海淀 |
1168 |
145010 |
256.7 |
124.2 |
1128 |
近年来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社区组织通力合作,通过完善包括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宣传教育、竞赛活动和体质测试在内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居民健身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逐步加强社区的大众体育设施建设,为群众就地、就近健身提供方便;加强大众健身指导,让群众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健身项目。使社区的群众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起来。2002年全市晨晚练辅导站共3000个,晨晚练活动人数达100万人;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43.7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49.47%。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5%以上。人们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2、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给体育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市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体育消费大幅度增长,加上双休日、长假和各种休假制度的实施,使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参加各种体育休闲活动。2002年我市居民人均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支出403.9元。全市各级各类体育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消费者,休闲项目主要集中在游泳、保龄球、台球、乒乓球、网球、健美及棋类,共创收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26.62%;吸纳从业人员3.1万人。全民健身和体育休闲的热潮推动了体育健身场所的发展。新涌现出宝迪沃、青鸟、中体倍力等经营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经营规模较大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健身俱乐部。
另外,我市有关部门和郊区县还开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使之成为名牌产品或旅游精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如开展漂流、蹦极、划船、钓鱼、滑雪、滑翔及远足登山等体育活动,对当地旅游、交通、商业、旅馆住宿等消费起着巨大的刺激作用。由于体育产业关联度广,一些体育活动或赛事带来的体育消费也带动了当地经济与消费增长,拉动了相关产业发展。
3、全民健身热潮,有力促进了体育用品生产和销售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体育健身用品的需求逐年呈上升趋势。2002年我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健康发展,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生产与居民休闲健身相关的健身器材、健身用品为主,实现年销售收入1.86亿元,比上年增长66.07%。
全民健身热潮的出现,带动了运动器材和运动服装的热卖,为体育用品行业乃至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体育用品批发零售业持续稳定地增长,许多大型商场逐年扩大体育用品的销售面积,销售商品包括体育休闲用品、健身器材、运动鞋、球类、滑轮鞋、球拍、运动服装等。据对部分商场体育用品经营情况的调查,体育用品销售额约占商场商品销售总额的4%左右,据此推算,体育用品年销售额约72.3亿元。
4、体育竞赛市场活跃,促进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我市现有包括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汽车、游泳、保龄球等项目的体育俱乐部近50家,以现代甲A足球俱乐部、首钢、奥神篮球俱乐部为代表,每逢主场比赛,都有众多球迷到现场观看,比赛上座率达到70%以上,加上各类赞助、广告等经营收入,为体育场馆及俱乐部赢得可观的收入。精彩、激烈的客场比赛吸引大批球迷到现场观看,直接推动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旅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参与体育产业的越来越多,如现代汽车、三元乳业不断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体育产业成为非主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体育彩票热卖,成为北京体育的助推器
2002年我市体育彩票销售突破1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达1870个,提供就业岗位4050个,筹集公益金4.5亿元,全部用于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出资400万元为监测市民体质配备了两辆流动测试车,在全市进行巡回测试和现场健康咨询,为广大市民提供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指导。由体彩收入投资的社区健身设施遍布大街小巷,2002年共有1386万人次享受了此项体育健身服务。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产业经营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体育产业大型集团公司少,高知名度的体育品牌少;缺少集产、供、销于一体的营销网络。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同时,体育产业是一个具有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从体育中介业看,国际著名的体育经纪公司纷纷抢占中国的体育中介代理市场,而我们为数不多的体育经纪公司目前还难以与国外同类公司竞争。
2、体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非典”的出现使更多的人提高了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市民正纷纷投身到体育健身活动中去。但有些地区体育设施和场馆不足,有人只好在马路上活动,在大街小巷打羽毛球、网球或踢足球,影响了公共交通秩序。如何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合理调整资源分布还需政府、社会群策群力。
三、体育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1、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北京体育产业加速发展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是首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大批体育场馆和相关设施新建和改、扩建,按国际惯例开发体育市场,扩大奥林匹克无形资产价值,提升中国体育品牌的内涵与附加值,将对北京发展体育产业产生全方位影响。抓住并用好机遇,必将加速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步伐。国际经验表明,最近几届奥运会无不给主办城市和主办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尤以1988年汉城和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其经济的持续发展并带来社会的安定团结。以韩国为例,汉城从1981年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到198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再加上之后2-3年的后续影响,整个80年代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1985-1990年,人均GDP从2294美元增加到6287美元,5年时间,增长了1.7倍。
2、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消费增长加快
从2001年起我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2年人均GDP达到3355美元。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数据,是北京向基本现代化起飞的一个平台。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跨入富裕型阶段时,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便利和舒适程度的要求大为提高。2002年,我市居民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基本生存性消费支出比重逐步下降,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3.8%,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在天津、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十个大城市中最低。而教育、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等发展与享受性消费支出比重则日益上升。教育、文化、体育娱乐服务费用支出低于食品支出,居第二位。居民人均教育文化体育娱乐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居住四项支出比重合计达48.2%,比天津、上海、重庆和广州分别高2.6个、3.2个、5.7个和5.9个百分点,居十城市首位。物质性消费基本满足,新的消费领域主要表现在非物质性消费领域。人民生活开始进入富裕阶段,文化、体育、娱乐等服务消费增长将加快,占居民消费比例会逐步提高。
3、群众健康观念转变,健身意识明显增强
随着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每年要为此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用。
2002年我市居民人均药费支出402.3元,比上年增长19.4%;人均医疗费152.2元,比上年增长88.3%。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居民每年医药费支出已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越来越多的居民防患于未然,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活动。特别是发生“非典”疫情后,人们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消费观念,健身意识明显增强。健身热带动的运动产品和服装的热卖,使体育休闲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出现,体育休闲业乃至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四、发展建议
1、借承办2008年奥运会东风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既有利于加快北京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在国际上打造“中国品牌”,更好地带动国内企业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人,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显然奥运会对扩大主办国的国际影响,树立“国家品牌”有重要作用。另外,承办奥运会还能使本国企业借助奥林匹克市场营销计划宣传、推广企业形象和品牌,悉尼奥运会共有106家企业成为各类赞助商,其中绝大部分为本国公司。这些企业借助奥运会的巨大传播力使自己的企业和产品品牌具有了国际影响。
2、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要改革和完善体育竞赛制度,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推动我市各类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激活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逐步提高体育竞赛表演的商业化程度,鼓励社会各界承办体育赛事或以冠名、特许、指定、专营等方式赞助体育赛事,为企业提供一条树立自身形象的更好更有效的宣传渠道,逐步建立竞赛合理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带动相关的传媒、广告、赞助等行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合理布局建设高、中、低档并存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体系
健身娱乐业是首都体育产业的基础性行业,又是拓展体育消费领域、提高消费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有效需求的重要行业。应以公共体育场馆和其他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为主,特别是中小学校的体育场所及社区的健身工程为依托,形成合理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体育消费服务体系。
4、制定完善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体育有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才能加快体育产业的社会化、产业化。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促进群众体育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议通过制定差别税率和减免税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休闲项目的经营活动。开发、引进新型体育服务项目,对新型体育服务项目适当减免各种税费。凡是公共体育场馆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营业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充分发挥场馆设施在体育服务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对群众的开放,努力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近年来,北京市相继颁布了《北京市公共体育场所管理条例》、《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活动管理方法》等地方性法规。但是,还需要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规则及配套改革政策,特别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体育经营管理的法规。
体育产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每年为世界带来4000亿美元的收入。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个新兴产业的巨大魅力,它已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全民体育参与率,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如何增强全社会体育意识,建设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扩大整合各类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向社会开放,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为此,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开拓奋进,以加快我市体育产业发展。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