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平均每年递增15.2%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文体
调查时间:2003年07月
撰写机构:北京市统计局城调队
报告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如果把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称之为物质消费,那么,文化消费就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费,即广义的文化消费。居民精神文化消费支出主要包括文化娱乐用品、文化娱乐服务、教育、书报杂志、文娱费等消费支出。
一、五年来城镇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水平及其构成
据我市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2年,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为10285.8元,比1997年增长57.5%,平均每年递增9.5%。其中:文化消费支出为1809.5元,
比1997年的890.3元,增长1.03倍,平均每年递增15.2%,比消费支出平均增幅增加了5.7个百分点。其中:文化娱乐用品支出525.2元,比1997年增长74%,平均每年递增11.7%;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03.9元,
增长57.8%,平均每年递增9.6%; 教育支出880.5元,增长1.65倍,平均每年递增21.5%。详细数字见表1:
表1 1997年-2002年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指标名称 |
1997年 |
1999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2/1997(%) |
平均每年递增(%) |
人均消费支出 |
6531.81 |
7498.48 |
8922.72 |
10285.83 |
157.47 |
9.51 |
其中:文化消费支出 |
890.30 |
1141.82 |
1429.15 |
1809.48 |
203.24 |
15.24 |
(一)文化娱乐用品 |
301.83 |
375.28 |
360.57 |
525.15 |
173.99 |
11.71 |
其中:书报杂志 |
72.42 |
76.19 |
88.67 |
83.07 |
114.71 |
2.78 |
(二)文化娱乐服务 |
256.01 |
273.35 |
316.66 |
403.86 |
157.75 |
9.55 |
其中:文娱费 |
94.92 |
110.09 |
145.13 |
193.80 |
204.17 |
15.34 |
(三)教育 |
332.46 |
493.19 |
751.92 |
880.47 |
264.83 |
21.50 |
从表1中看到,在文化消费支出中,历年教育消费支出额最高,增长幅度也最大,其次是文化娱乐用品支出,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居末位。
在各级党政领导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13.6%提高到2002年的17.6%,上升了4.0个百分点,居民文化消费的构成发生了变化。详细情况见文化消费构成图。
1997年-2002年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构成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市居民家庭文化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最大、最明显的是教育支出,由1997年的37%上升到2002年的49%,上升了12个百分点;文化娱乐用品支出占文化消费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比重下降了7个百分点。
二、五年来文化消费支出的特点
1、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最大
在文化消费支出中,教育支出占了主导地位。“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近几年来,人们更加注重对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投资。据我市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仅教育支出一项,就由1997年的332.5元,增加到2002年的880.5元,增长1.65倍。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比例由1997年的37%上升到2002年的49%,上升了12个百分点。在教育支出中增速最快的是成人教育费用支出,2002年人均为94.9元,比1997年增长了5.1倍。学杂费、托幼费、课本及参考书的增幅也较快,分别增长1.34倍、40.6%和87%。
教育支出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杂费继续提高。尽管2002年小学升入初中仍然实行电脑派位制,但是部分学校实行择校收费,致使这部分费用增幅继续走高;二是目前居民业余学习的内容和就学者的年龄范围日益扩大,从幼儿的绘画、音乐、书法等基础启蒙训练,到学生课外业余文化及实习班、家教等;三是下岗职工再就业参加培训学习和购书自学者也不泛其人;四是市场适应各类年龄段学习的需求,各种教材、参考书、学习磁带、录相带、CD、VCD等形式多样,且价格不菲。五是令人关注的是成人教育费用居高不下,成倍增长,突出表现在人们学习不单是为了谋求学历和工作,更主要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里,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已突破了年龄的界限,终身教育已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成人教育作为传统学校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娱乐用品支出增长74%
进入21世纪,我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用品支出迅速增长,2002年,人均支出为525.2元,比1997年增长74%。以家用电脑、摄像机、彩色电视机等为代表的高档文化娱乐用品拥有量继续增长。调查资料显示,至2002年末,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摄像机9.3架,家用电脑55.5台,钢琴3.2架,组合音响34.9套,影碟机52.3台,照相机99.6架,彩色电视机148.4台,中高档乐器13.0件,录放像机49.4台。文娱用耐用消费品正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信息处理、学习教育、通讯服务、多媒体欣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电脑制作、数字电视与数字化家用设备综合应用又推动着居民加速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
在非典时期教育部门利用网络技术,开设空中课堂为中小学生文化教育提供了方便。据测算今后三年,将是计算机增长高峰期,到2005年,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将达到80台左右。到2008年,基本上达到每户拥有一台计算机。
3、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57.8%
由于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加上目前双休日、长假和各种休假制度的实施,使人们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去参加各种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的健身活动。2002年,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支出403.9元,比1997年增长57.8%,其中人均文娱费支出(包括公园门票费、电影票费、参观票等费用)193.8元,比1997年增长1.04倍。随着我市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市居民家庭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用于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消费将会更大幅度增长。
三、五年来高低收入家庭文化消费水平差异变化较大
受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高、低收入家庭的文化消费水平差距变化显著:2002年,20%的高收入家庭和20%低收入家庭的文化消费支出为2692.2元和1271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79倍和97.7%。
高、低收入组文化消费各有特点,其共同的特点是高、低收入家庭用于教育支出都投入最多。2002年,高、低收入户人均教育支出为947.4元和771.6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1.34倍和2.57倍。很显然低收入户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增幅比高收入户高出1.2倍。如果从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2002年与1997年分别为60.7%和47.6%,而高收入户则为35.2%和29.7%。由此表明各类家庭对教育下一代,都舍得在教育方面投入。尤其是低收入家庭教育支出占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最高,虽然低收入家庭收入较低,但舍得在教育方面投入。这一点在低收入家庭中显得尤为突出。高低收入户文化消费具体情况见下表2:
表2 1997-2002年我市城镇高低收入家庭文化消费支出
指标名称 |
1997年 |
2002年 |
2002/1997(倍) |
|||
低 |
高 |
低 |
高 |
低 |
高 |
|
人均消费支出 |
4002.54 |
9909.51 |
6837.49 |
15354.30 |
1.71 |
1.55 |
其中:文化消费支出 |
454.87 |
1362.07 |
1270.98 |
2692.20 |
2.79 |
1.98 |
(一)文化娱乐用品 |
111.28 |
526.41 |
334.52 |
860.11 |
3.01 |
1.63 |
其中:书报杂志 |
33.23 |
115.18 |
46.36 |
125.08 |
1.40 |
1.09 |
(二)文化娱乐服务 |
127.13 |
431.03 |
164.88 |
884.71 |
1.30 |
2.05 |
其中:文娱费 |
56.89 |
138.91 |
104.05 |
328.68 |
1.83 |
2.37 |
(三)教育 |
216.45 |
404.63 |
771.59 |
947.37 |
3.56 |
2.34 |
教育消费占文化消费的比例% |
47.59 |
29.71 |
60.71 |
35.19 |
127.58 |
118.46 |
随着我市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教育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居民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将进一步增加,而随着文化场馆、休闲娱乐场所的不断涌现,居民的娱乐文化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