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展望2004:经济前景可喜,社会风气堪忧

报告出处:指标网与零点调查  发布日期:2004年02月06日 08:36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时间:2003年12月
调查机构:指标网与零点调查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网

报告内容:

  零点研究集团的“零点居民生活指数”指标体系结果显示,2003年中国城市居民对宏观生活的满意度有所下降,但对微观生活的满意度有所上升。市民对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科技发展和社会治安四个宏观方面的评价较高,且对这几方面的未来发展持更乐观预期;但是市民对就业情况、社会保障和社会风气等方面评价较低,对社会风气改善和廉政建设的预期略低于2002年。

附表 城市居民对于国家宏观形势的评价和未来预期

宏观指标

目前评价

未来预期

中国的经济状况

3.40

4.00

中国的国际地位

3.52

3.95

居住地区安全性

3.54

3.75

深化改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46

新技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81

中国加入WTO对个人生活影响

3.68

对市场上物价变动水平的承受能力

3.38

就业

3.33

3.66

环境保护

3.23

社会保障

3.17

外地居民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3.02

社会风气

2.91

3.65

廉政建设

3.42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评价使用5级量表编制。

  该项调查是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利用最新完善的“零点居民生活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三项综合指标和十九项分项指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居民的总体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此篇评论更多基于市民对宏观指标的客观评价。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入户访问。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75%。

• 信心:八成市民乐观预期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受到市民的普遍高评价(满意度分值分别为3.40分和3.52分),且公众对于国家在这两个方面的未来预期分值也最高(分别为4.00分和3.95分)。有86.9%的市民对政府继续加快经济发展有信心,79%的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持乐观预期。可见,市民对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乐观评价是成就其对国家未来发展持有信心的重要因素。

  近期一项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居民的“十年后的中国”的主题调查也表明,公众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国际地位提升、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前景很乐观:超过半数市民认为十年后人民币将成为亚洲主要流通货币、中国可以凭借经济实力跻身于世界前三强;八成市民认为奥运盛事将成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契机;六成市民认为十年后中国农村将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汽车将进入大多数城市家庭;多数市民对于未来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很有信心。

附表 市民预期未来十年中中国可能发生的事

相关事项

中选率%

1.加入WTO后,国内企业面临全球贸易化激烈竞争

85.73

2.2008奥运盛事拉动体育产业增长

81.44

3.生态环境改善,出现更多花园城市

76.29

4.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更重视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

72.28

5.出国旅游像国内游一样容易

68.22

6.网络普及到农村,农村信息化程度提高

66.66

7.私有经济成为GDP主要贡献之一

66.35

8.城乡差距缩小

66.16

9.居民户口限制取消,流动政策进一步放宽

64.02

10.大多数城市家庭拥有至少一套私人住房

63.98

11.建立起全国范围内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59.90

12.专业技术学院成为和普通高校一样的升学选择

59.88

13.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流通货币

57.98

14.汽车在大多数城市家庭中普及

57.03

15.新型能源在较大范围内替代传统能源

56.70

16.中国GDP保持高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3强

50.41

17.西部开发完成,实现地域平衡发展

47.66

18.攻克艾滋病

44.97

19.失业率低,社会稳定发展

44.82

20.实现台湾统一

44.02

21.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

42.72

22.私立大学崛起,赶上国外名校办学水平

41.58

23.各级政府领导人通过竞选制产生

39.51

24.随着廉政监督机制的建立,腐败现象极少发生

26.50

  注:此题为多选题,应答比率之和大于100%。

  资料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于2003年12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3个大城市,利用SuperCATI电话调查系统对842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电话调查。

• 压力:入世加剧竞争,社会风气有待扶正

  在“十年后的中国”调查中,超过八成市民认为入世将带来的全球贸易竞争将是中国企业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入世之后的中国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先是政府进行效率改革,大规模修改法律法规和削减行政审批,继而社会各界掀起人力资本“充电”热潮,从一般的职业技术培训、MBA到出国留学热¾¾这些都说明入世后的中国社会里从个人到国家都意识到国际竞争将带来的巨大挑战,而中国居民普遍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并乐观处之。本年度的居民生活指数调查结果显示,52.7%的市民认为入世会给个人带来有利影响,而且持乐观态度的人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市场化程度高的一线城市市民中相对较多。

附图 中国入世对市民个人生活的影响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

  缺乏竞争是社会发展之弊病,但非正当竞争势必引发社会风气危机。在居民生活质量调查中,城市居民对于当前社会风气的评价最低(2.91分)。从社会风气的分项指标看来,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性和社会亲和性评价不高,分别为3.31分和3.24分,而人们对社会价值取向评价分值仅为2.64分。

附表 市民对当前中国社会风气的评价

社会风气指标

均值

社会公平性(努力就可以得到回报)

3.31

社会亲和性(有困难时能够得到帮助)

3.24

社会价值取向

2.64

社会价值取向1:金钱

2.20

社会价值取向2:权力

2.11

社会价值取向3:人际关系

2.19

社会价值取向4:知识技术

3.82

社会价值取向5:投机

2.90

社会风气总分

2.91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评价使用5级量表编制。

  在被问及与社会的公平性和亲和性有关的问题时,分别有一半左右的居民持积极评价,52.9%的市民认为目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可获得回报的公平的社会,46.8%的人认为目前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当你有困难时能够指望获得帮助的社会。而在社会价值取向方面,认为中国是个有钱、有权、有人就好办事的社会的市民均分别占到七成以上,同时有四成市民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谁会投机取巧谁就容易“成功”的社会。城市市民在这几个衡量社会风气的问题上的回答客观反映出当前中国的社会风气有待扶正。

  对于未来,调查中有61.6%的城市居民对政府致力于改善社会风气持乐观预期,仍有8.1%的人认为社会风气会退步。社会风气是一种固有的社会习惯,而公平、向上、善良、诚信的社会风气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前进。尽管有人将不良风气归咎于市场经济的效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但西方社会展现出的却是诚信友善的社会。可见,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而公平和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道德原则。

附图 市民对未来改善中国社会风气的预期

 

附图 市民对未来中国廉政建设的看法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

  从市民对以权力、金钱为取向的社会价值观的评价可以看出,社会风气和腐败问题密切相关。以四张“关系网”(家族、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网)为代表的不良社会风气妨碍中国社会向更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调查中城市居民对于廉政建设的预期最低(3.42分),认为廉政建设会有改进的市民仅占47.3%。在“十年后的中国”调查中,只有26.5%的市民认为十年后腐败现象将极少发生。腐败被称为中国转型期的“社会之癌”,根除腐败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公正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制度约束,使腐败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角度看不划算,使自律成为多数“理性经济人”的理性选择。

• 挑战:就业和社保仍是难题

  根据零点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结果,下岗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最受城市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2003年城市居民对于社会生活领域里最关心的前5个问题依次为下岗及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改革、环境保护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附表 2001-2003年市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前5位)
 

排序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1

下岗及就业问题(42.4%)

下岗及就业问题(53.5%)

下岗及就业问题(52.9%)

2

社会保障(33.0%)

社会保障(34.6%)

社会保障问题(32.1%)

3

医疗制度改革问题(30.4%)

环境保护(29.6%)

住房改革(31.6%)

4

环境保护(26.7%)

医疗制度改革问题(26.3%)

环境保护问题(24.3%)

5

住房改革(24.3%)

经济发展水平(25.7%)

经济发展水平(22.7%)

  注:此题为多选题,应答比率之和大于100%。

  资料来源:基于零点研究集团于2001年-2003年连续三次进行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在若干给定的问题中,每年各问题的关注率是按照关注程度使用限选三项的答法计算得出。

  2003年调查中,市民职业满意度的分值仍处于较低水平(3.33分),市民对于就业形势的未来预期(3.66分)与往年相比更为保守。调查中有六成多市民预期就业情况会在未来得到改善,但仍有近一成市民对此不乐观,两成市民认为就业形势会保持原样。

附图 市民对未来就业形势的预期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满意度分值值域为1到5分。

  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认为,失业对于个人来说是一场悲剧,对于社区来说是造成紊乱和紧张的一个原因。近些年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顺应了经济结构改革的需要,也为缩小城乡差距做出贡献,但流动人口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却备受争议。调查中,大多数城市居民对此问题给予明确回答:29.1%的城市居民认为流动人口给自己的生活带来有利影响,有29.8%的人认为利弊相当,25.5%的市民认为流动人口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较多。

  对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有超过二成(22.6%)的市民表示不满意,而且低收入的城市居民对社会保障的满意度更低。社会保障体系本应成为对就业不足带来的压力的有效缓冲,但调查中市民对于社会保障总体的低满意度说明,当前的社保体系亟待完善。

附图 市民对目前社会保障的总体评价

 

  资料来源:零点调查与零点指标数据网合作于2003年10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全国京沪穗等7个大中城市,对1866名16岁以上的当地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

  零点居民生活指数研究将最近的社会变迁和社会焦点问题研究作为其重要内容,旨在促进对中国社会的整体观察和前瞻性的思考。虽然社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对未来的预测和设计可以提供一种掌控未来的思考模式和有效的政策指引,而前瞻性的思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它有利于为决策计划明确短期和长期目标。此外,社会有机论主张通过全观性的分析,达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和谐均衡发展。政府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和公众对社会事务管理的信心度,有助于其寻求决策设计的依据,使决策方向和优先顺序不致于和未来社会需求相抵触,并拥有足够的弹性。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