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小灵通发展减速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样本情况:2004年,小灵通发展减速
调查机构:易观咨询
报告来源:易观咨询
报告内容:
2004年,小灵通发展减速
小灵通从1997年开始放号,经过曲折的发展,到2001年底拥有500万用户。2002年开始迅速发展,达到1200万。2003年,随着政策上的解禁,用户呈井喷式增长,第二季度达到2250万,年底将达到3000万。
易观认为,基于对用户增长、网络扩容和增值服务的分析预测,2004年小灵通发展将减速,用户数将达到3800万。
首先,小灵通用户增长将减速。经过对多个城市的小灵通用户增长的研究发现,小灵通推出的最初4个月是用户增长最快的时期。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价格战,小灵通的资费竞争力开始下降。在终端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通过灵活的促销方式,使手机价格不断降低;在话音业务上,很多地方移动和联通的资费结构已经基本转型为“单向收费”,在某些竞争激烈的地区,绝对资费水平同小灵通已经相差无几,特别是在集团用户VPN业务的争夺中,资费水平甚至和固定电话完全相同。同时由于小灵通的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导致用户对小灵通的满意度不高,使小灵通发展速度大大放缓,例如小灵通的典范城市西安已经出现了小灵通用户数下降的情况。
其次,小灵通网络的投资将萎缩。经过2002年和2003年的建设和扩容高潮,小灵通网络的用户已经接近4000万线,远超目前的用户数。自2003年下半年起,小灵通的网络就鲜有大规模扩容。预计在未来的3年中,小灵通网络扩容的投资将不断萎缩,重点将向网络优化转移。
再者,小灵通的增值服务前景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互联互通、业务支持和不成熟的价值链的原因。
第一,互联互通问题。
小灵通初期已经经历过严重的互联互通问题,当时问题主要集中在语音业务上。目前随着小灵通数据业务的逐渐开展,互联互通问题成为困扰小灵通的主要问题,小灵通正在经历当初联通的艰难处境。由于1999年,移动不给联通开通短消息互联,导致很多低端用户离网或者入网只选择了移动,联通只得采取价格战的方式尽量挽留用户,在经历了将近3年的督促协调才最终得到解决,并且直到目前为止两家短消息的互联质量无法令人满意。相对于联通当时的处境,中国电信和网通的处境可能更加艰难,应为届时将不是同移动一家谈,而
是同移动和联通两家谈以及两家互谈,协调成本将更高。另外的原因是移动和联通的部分合作伙伴的业务代码同电信、网通的长途区号重合,导致目前的固网短消息也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小灵通很可能也面对相似的问题。目前信息产业部强调了将集中精力解决互联互通问题,但是并没有特别涉及到小灵通的问题,网通集团也于2003年9月初在北方十省实现短消息互联,但是仍然无法实现通移动和联通的短消息互联,易观对此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第二,业务内容相对贫乏。
小灵通数据业务中的ICP和ISP的数量和质量同移动梦网、联通在信相比,并不占任何优势,并且相应业务的盈利仍然遥遥无期。中国移动已经在2003年开始同ICP和ISP签署“排他性”协议,中国联通也开始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捆绑ICP和ISP,这样将给小灵通的数据业务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最基本的业务品牌也没有确立,而不像移动梦网已经有了响当当的品牌效应。
第三,价值链合作不成熟。
小灵通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整个价值链的充分合作,但是从目前状态来看,小灵通增殖业务的价值链仍然没有完全整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灵通数据业务的收入分成机制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总部级别还没有建立,相比移动梦网和联通在信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小灵通数据业务还无法实现一点接入,全网结算的模式,移动梦网和联通在信已经建立了此种模式,ICP和ISP同电信或者网通合作,需要同不同的省公司甚至不同的市公司协商,自身业务难以迅速拓展,沟通成本过高;小灵通数据业务中电信和网通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度过小,远远低于中国移动对于移动梦网的控制力度。另外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仍然是小灵通业务发展比较严重的障碍。
而随着不断有试图借小灵通终端切入手机市场的厂商进入,使小灵通终端日益丰富,并且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开始进入小灵通的渠道,促进了小灵通用户的发展,预计2004年小灵通用户可达到3800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