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应届毕业生择业观念大调查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福州国际会展中心
调查时间:2004年2月7日
样本数量:320名
样本情况:2004年应届毕业生择业观念大调查
调查机构: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报告来源: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
今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预计将突破8万,比增33%,是历年毕业生数最多一年,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又开始忙于四处觅职签约了。大学生的择业问题是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制度改革发展的形式下,分析研究大学生择业心态具有突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月7日,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在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的人才交流会上,对参会的2004届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320名,其中,男生177名,女生143名,大专生171名,本科生149名。本次调查样本涵盖了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漳州大学、华侨大学、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及省外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数十所高校的理、工、文、农、机电、建筑、外语等专业,主要采取定点拦截问卷调查方式。
一、 毕业去向选择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91.6%的大学生选择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省内沿海城市就业,3.9%的学生希望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省外发达城市,分别3.5%和1.0%的学生愿意到南平、龙岩等省内其他地区和省外正开发城市(如西部地区)就业。其普遍趋势是农村学生的向往城市,中小城市的向往省外大城市,而城市的不愿离开本城市。大学生普遍都不愿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由此加剧了省内经济较为落后地区人才缺乏的状况。
图1 大学生的就业地区选择
|
二、 毕业单位选择
在单位选择上,33.5%的毕业生希望能进入机关和事业单位,40.
6%的学生想去三资企业工作,15.9%的学生想去私营企业,而选择科研及教育部门、国有企业的比例只有6.2%和3.8%。同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到一些竞争性的行业工作,即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同时,调查表明,更多的女生选择到科研及教育部门、国有企业等相对较稳定的单位工作。
图2 大学生的毕业单位选择
|
三、 毕业生的薪酬要求
63.0%毕业生希望月薪在1001-1500元,31.1%毕业生希望月薪在1501-2000元,只有1.9%和4.0%的学生希望月薪1000元以下和2000元以上。要求高薪的毕业生主要为IT专业(含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等),他们要求的专业起薪一般都不低于2000元。同时,调查显示,男生的薪酬要求一般比女生要高,90%的女生要求月薪是1001-1500元,而50.8%的男生要求月薪在1001-1500元,还有41.2的男生则要求1501-2000元。
图3 大学生的薪酬要求
|
四、 毕业生择业时注重的因素分析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调查发现,大学生首先看重的是发展机会/职业前途(76.7%),其次看的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42.7%),而工作收入/薪酬待遇并不是大学生最看重的。在调查中,许多学生都认识到,“到一个前景不好的单位工作,即使它今天是一个行业老大,工资相对稳定,但如果不能在那个工作岗位上学到相关技能,那就意味着今天就业明天便失业”。
所以,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自己找到的单位是个有活力、有竞争力,能在市场上打拼的企业。其中,男生比女生更注重机制和单位的福利,而女生比男生更注重工作地点。
表1 大学生的择业时注重的因素
注重因素 |
百分比(%) |
发展机会或职业前途 |
76.7 |
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 |
42.7 |
企业性质 |
12.6 |
工作地点 |
15.5 |
培训机制 |
7.8 |
单位的薪资福利 |
17.5 |
能否发挥专业特长 |
15.5 |
注:大学生注重的因素为多选。
五、 大学生择业时所受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择业时基本上都是由自己做主的(87.4%),学历越高,择业受父母或朋友的影响越少。女生受家庭或朋友的影响则比男生要大得多。
图4 大学生的择业所受的影响因素
|
六、 毕业生对择业时的实力自我评价
在“对择业实力的自我评价”中,44.7%的人认为自己“实力平平,缺乏竞争优势”,9.7%的人认为“自我竞争意识不足,缺乏竞争实力”,持这两种观点的人共占54.4%,反映了大学生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足够信心,认为自己竞争力不足。
另外还有45.6%的人认为自己“竞争实力雄厚,适应性强”,这部分人就要为男生。
表2 大学生对择业时的实力自我评价
自我实力评价 |
百分比(%) |
自我竞争意识不足,缺乏竞争实力 |
9.7 |
实力平平,缺乏竞争优势 |
44.7 |
竞争实力雄厚,适应性强 |
45.6 |
七、 毕业生对择业时存在的主要障碍分析
毕业生分析自己在择业时自身主要存在三大障碍:没有实践经验(82.5%)、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不足(35.9%)和社交能力弱(32.0%)。从这三大障碍中可看出,大学生在学校期间没有很好的完善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目前很多单位都要求应聘的人有一定动手操作能力,这无疑地就和大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另外,从毕业生择业的主要外界障碍来看,也主要也存在三大障碍:扩招后,毕业生人数增加,竞争加大(56.3%)、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跟社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41.7%)和大学生期望值过高,不愿意去基层单位(40.8%)。由此可见,毕业生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再加上能力差距和理想与现实差距也加剧了当前的就业困难。
综述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福建省大学生择业观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再是只看眼前实惠,而是重长远发展;择业更加理性、现实,首先看重的是发展机会或职业前途,其次看的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心理误区:
(一)择业心理期望过高,但缺乏竞争力,离现实较远。
(二)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十分强烈,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比较缺乏。
(三)盲目求高。有些大学生只考虑自己的就业理想,要求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住房、地理位置、工作环境都要合乎其所想,却忽视了如此单位能否看得起自己。不掂量自己的才学,不给自己合理定位而盲目求高,最终导致不少大学生与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失之交臂。
(四)漫无边际,瞎撞乱碰。有一些学生,在很多事情上还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不知自己如何寻找合适的工作,所以印了上千份简历,不管与自己专业是否对口,不管对方有没有用人意向,瞎撞乱碰。
因此,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的专家建议:毕业生要选择职业时,要注意矫正这些不恰当的心理因素。
1.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应多参与一些社会实践,多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
2.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我,让自己的理想与现实差距不断缩小。
3.运用心理学知识,积极进行自我调适。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