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现状分析

报告出处:人民邮电报  发布日期:2004年03月10日 08:42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调查时间:2004年2月27日
样本情况:移动通信市场
调查机构:人民邮电报
报告来源:人民邮电报

报告内容:

    回顾2003年,我国移动通信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移动通信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当看到,在移动通信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运营企业量收不平衡的现象日渐突出,移动电话的城乡差距日渐扩大,移动通信市场结构性矛盾日益显著。当前,如何进一步加快业务创新,实现全面、持续和协调发展,成为摆在移动运营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移动通信市场整体发展状况

● 移动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并历史性地超越了固话用户总数

    近几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如图1所示。200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以月均新增约522万户的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全年累计新增6269万用户,比上年增长30.0%。到去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687亿,用户规模保持世界第一,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0.92部/百人。

 

    从2000年开始,移动电话的新增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新增用户数,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于2003年10月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和固定电话发展情况对比见图2。以各省移动电话用户数与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比值来衡量各省移动与固定的相对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截至2003年底,东部、西部地区移固比都已超过1.0,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15个的移固比超过1.0,如表1所示。

 

    从全球看,截止到2001年,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的国家就已经超过了97个。许多国家的移动电话用户数之所以能迅速超过固话用户数,主要是由于固定电话的消费群体是面向家庭用户和企业用户的,其潜在用户数要低于国家人口数,而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面向个人的通信方式,其潜在用户数理论上是国家人口数,移动通信的目标市场要大于固定通信的目标市场。因此,从总体来看,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话音占据话音业务主导地位只是时间问题。

    移动超固定是我国电信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对我国电信业发展的格局、对今后政府的监管政策、对移动和固定运营企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 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成为电信业增收的主导力量,占到整个行业的46.86%

    移动通信是当前电信业的发展热点,如图2所示,2003年全国移动通信业务收入比重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达到46.86%;从收入增长率来看,2003年移动通信收入比上年增长17.3%,高于电信运营行业平均13.9%的年增长率,是电信业增收的主导力量。

 
 

● 随着经济发展、终端多样化及资费水平的下调,移动通信需求旺盛

    近几年移动电话逐渐成为社会一大消费热点,随着经济发展、终端多样化及资费水平的下调,移动用户数快速增长,移动通话量也迅速增长,并且其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固定电话,移动对固定的替代效应日趋明显。在本地通话量方面,移动通话量比重上升很快,2003年已经占到1/3的比例,如图3所示。在长途通话量方面,2003年移动长途电话所占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传统固定长途电话所占比重下降很快,如图4所示。

 
 

● 移动用户ARPU继续下滑,直接原因是价格水平下降

    与2002年相比,移动通信用户数保持了30%的增长、MOU也出现反弹,但移动通信收入却只达到17.3%的增长率,这说明移动通信领域仍存在量收不同步的现象。与2002年相比,移动用户的ARPU值进一步下滑。如图5所示。

 

    造成ARPU下降的直接原因就是资费水平的降低,运营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起价格战,各种优惠促销措施使得实际的话务价格水平不断下降。

    当然,移动运营商已经注意到ARPU下降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并采取了差异化竞争、业务创新等弥补措施,尤其是短信等移动数据业务获得了较大发展。2003年ARPU的下降程度有所减缓,也说明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移动通信市场结构特点

● 移动语音仍是主体业务,移动数据业务增长迅速

    移动通信业务包括移动语音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语音业务方面除了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语音信箱、移动秘书、主叫号码显示、呼叫转移、呼叫等待、呼叫限制、语音短信等多种增值业务;移动数据业务以短消息业务为主,此外还有WAP业务、MMS和位置服务等。目前移动通信收入仍以语音业务为主,移动数据业务收入所占比重不足5%,但增长速度十分迅猛。

    2003年,国内短信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2200亿条,成为移动通信领域一大业务增长点。在短信的基础上,中国移动不断强化“移动梦网”的品牌优势,加快了彩信、WAP、百宝箱、手机钱包等多项数据业务的市场拓展步伐。目前,移动梦网已经发展全网和本地网SP800多家,提供各种梦网数据业务7万多种,移动梦网用户群、收入规模取得了显著增长。去年,中国联通CDMA1X网络开通后,相继推出了以“联通无限”为总品牌的“彩e”、“互动世界”、“神奇宝典”、“掌中宽带”、“定位之星”等六项业务。到去年底,中国联通数据业务用户已达220万。从总体来看,国内移动数据业务发展呈明显的上升势头。

● 预付费用户继续增长,用户发展呈低端化趋势

    移动电话用户有签约用户和预付费用户之分,预付费业务基于移动智能网,最初是为方便出差、旅游人士短期使用而推出的。预付费业务的特点是无月租费、完全按通话量计费,但需要预先交纳话费,且每分钟话费较签约用户高。由于使用预付费业务可以有效控制话费,因此对低端用户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从1999年到现在,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相继推出“如意通”、“如意133”和“神州行”、“动感地带”等预付费业务,各地还推出了一些省内品牌,此后预付费用户快速增加,推动了移动电话的迅速普及。

    从近几年移动用户市场的发展来看,虽然预付费用户的绝对数在不断增长,但其在移动用户总数中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

 

    预付费用户获得进一步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移动用户低端化趋势。资费水平的下降,吸引了对资费敏感的低端客户的进入,带动了移动用户市场的快速增长。用户总量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用户结构、用户质量也发生了变化。新增市场以中低端客户为主体,使得用户的边际贡献越来越小。因此,移动运营商必须在业务创新上有所作为,单纯依靠用户增长拉动收入增长的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合时宜。

● 在移动电话普及率方面,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差距明显

    东、中、西部移动通信发展水平的差异非常明显。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移动通信业务发展也相对超前。目前,东部地区的移动电话普及水平接近世界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中西部地区则接近于世界中下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表3所示,至2003年底,东部10省市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占全国一半以上。

 

    但是,从新增移动用户来看,近两年东部地区的移动电话新增用户逐步下降,中、西部地区的移动电话新增用户稳步上升。从相对增长速度来看,2003年东、中、西部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率分别为25%、37.0%、37.0%,中、西部用户增长率明显高于东部。

    2003年底各省移动电话用户数、普及率情况如图6所示。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状况

● 小灵通全面攻城掠地,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2003年是小灵通在国内大发展的一年。以小灵通相继进驻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为标志,小灵通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这一年,全国在小灵通建设方面的累计投资达到了450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两家运营商合计新增用户达1500万,几乎与前几年的小灵通累计用户总数持平。截至2003年底,小灵通用户规模已经接近3000万。无线市话原来主要在中小城市开展业务,目前已经发展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突破了最后的禁区,对移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2003年固定电话月均新增409万用户,远高于2001、2002年的296万户、282万户,无线市话功不可没。小灵通的蓬勃发展蚕食了一部分移动通信市场,特别是手机低端用户市场。由于小灵通网络和业务的局限性,当处于漫游状态和使用数据服务时,用户还是需要使用手机。应该说,目前小灵通的威胁有限,尤其是对在市场运作上较为规范的区域市场威胁不大。随着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两大移动运营商资费政策的调整,使得小灵通的低价优势逐渐丧失。

    目前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主要还是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双寡头垄断竞争局面,在移动双寡头中,中国移动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中国联通虽然是国内唯一的全业务运营商,但其固定通信业务开展十分有限,加之寻呼业的衰退,因此联通的主业也是移动通信业务。由于政府对电信运营业采取不对称管制政策,在资费监管方面对占垄断地位的电信运营商从严,而对新参与的电信运营商从宽,以扶持新进入者、促进市场竞争,从而使中国联通在不对称管制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市场份额不断上升。面对这种状况,中国移动积极采取有力防御措施,随着你来我往的“拉锯战”的展开以及小灵通的“火上加薪”,在一些地方出现了不计成本进行恶性竞争的现象。

● 移动通信业务需求还有待培育与开发

    2003年,移动通信业务量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其中原因除了资费下调,竞争激烈导致价格下降等因素外,缺乏业务创新,难以提高服务附加价值、促进用户的消费也是重要的原因。

    目前两家运营企业在提供业务种类、服务水平、目标市场等方面都类似,而在差异化经营、个性化服务、业务创新、细分市场、树立品牌忠诚度等方面都相对不足,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用户争夺上,手段则以价格战为主。

    为此移动运营商需要进一步细分市场、结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积极创新业务赢利模式和运作模式,加强产业价值链的合作与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发新业务。

● 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出现新动向

    随着国内电信业的发展壮大、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和市场监管的规范,适应入世后与国际接轨的竞争环境,电信市场竞争逐步加深,国内移动运营商的竞争理念和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

    首先,竞争正由企业间的竞争向价值链间的竞争转变。价值链竞争将处于未来竞争的主导地位,不同的运营商将会构筑不同的价值链,价值链环节包括SP、设备商、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及终端提供商等。从前瞻性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不同价值链之间将会成为未来竞争的主要领域。目前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话务量竞争、接入手段竞争等方面;从未来看,应该是一种全面满足客户多媒体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竞争,这种能力的具备需要价值链各个环节共同合作来完成,“移动梦网”、“联通无限”的数据业务的竞争就是比较典型的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并且,移动运营商需要在价值链中发挥主导作用。

    其次,竞争重点逐步由网络资源转移到业务和服务创新上来。长期以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主要在网络和业务两个层面展开。当前,各大运营商的资源与实力越来越接近,电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业务的替代性竞争日益增强。同时,电信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层次化,而价格战和用户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等原因已经导致运营商的ARPU值(户均月收入)逐年降低,企业利润摊薄,这对于早已上市并越来越倚重资本市场融资的两个移动运营商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警示信号。因此,随着电信竞争的加剧,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依赖其服务竞争优势。如今,在积极扩大用户规模的同时,两大移动运营商也在不断寻找合适时机进行业务和服务创新,以增加利润增长点,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