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及对策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机构:易观咨询
报告来源:易观咨询
报告内容:
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已经不断从大型企业,重点行业逐步向绝对数量巨大的中小型企业转移,无论是国外的软件厂商,还是国内的厂商都在面临如何进入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的问题是:
※ 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难点何在?
※ 对大型国际或国内软件厂商而言应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中小企业市场背景:
※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我国企业总数中,99%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是一块巨大的市场。
※ 中小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小型企业,管理基础和水平很低。
※ 虽说都是中小企业,但从行业、地区、和组织形式而言都有很多的差异。
※ 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整体信息化程度极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差异较大。
中小企业用户与大型企业用户比较:(难点来自于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差别巨大)
中小企业在很多方面都与大型企业有巨大的差别,而我国目前的软件公司,尤其是大的软件公司,对于企业全面信息化的软件及应用在大型企业市场已经有了较多的积累和发展,在需求研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支持维护服务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简单的将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开拓的经验,面对大型企业信息化需求开发的产品简单的改造就应用于企业的做法则是大错特错了,这也正是这些年,大型软件企业无法真正在中小企业市场生根发展的重要原因。
主要差异如下表:
|
大型企业 |
中小型企业 |
市场地位 |
领导市场,稳步发展,战略重于策略 |
在生存和发展边缘,考虑策略多于战略 |
管理水平 |
基础管理扎实,管理水平较高,处于管理升级和提升阶段 |
管理水平低,基础管理尚待完善,管理意识模糊 |
组织 |
组织复杂,庞大,对标准化,有序化的管理要求高 |
组织简单,相对易于简单控制 |
信息化需求 |
运用IT技术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 |
满足实际业务需要,注重策略层面的效果 |
IT采购能力 |
强 |
弱 |
IT维护和实施能力 |
强 |
弱 |
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
中小企业更偏重于策略层面的考虑,由于组织形式基本简单实用,可能用于支付IT的费用不多,这就从根本上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时的战略考虑、复杂全面的组织功能、巨额的IT预算区别开了。必然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征和对管理软件功能实用、适用的需求来设计产品及产品组合,而不是小小的删节和改进。
软件企业进入中小企业市场的对策(来自于对上述差别的客观认识和态度)
※ 认真对待价格上限的现状
中小企业市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可用于支付信息化的费用有限,这种状况是人所共知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方面加强中小企业IT化意识,可以适度的提高IT支出比例;但另一方面,需要软件企业针对中小企业市场制定相应的产品及价格策略,才能根本上消除中小企业对于IT化的恐惧心理,更多的尝试新技术给企业经营带来的收益。
※ 成本如何分摊
我们可以将成本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 为中小企业定制产品的成本
通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每个信息化的过程都有非常细化的需求研究和个性化设计,整套解决方案的构架也比较复杂,在定制开发方面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做法用在中小企业身上,明显得不偿失。
对策:
对中小企业市场进行进一步细分,将规模类似,应用需求相似的企业划为一类细分市场,对某特定细分市场的应用需求进行整体定制,根据这样定制出的产品是针对该特定细分市场的。这样,可以解决产品一对一定制的成本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对市场进行了细分,对企业的很多特征都作了限定,在产品的功能和贴近用户需求角度又远远优于通用管理软件。
﹡ 销售模式及销售费用
与产品的定制类似,销售也同样存在一对一销售成本过高的问题。
对策:
充分利用渠道和网络,并建设新的渠道销售模式,为数量多,而单一价值较小的中小企业软件市场筹划新的模式。
﹡ 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和维护成本
中小企业在IT人才配备方面是极为缺乏的,因此,即便是系统出现小的问题和故障,多数用户都没有能力解决,需要依靠厂商或渠道。但众多中小企业用户频繁的服务和维护要求将对软件厂商是巨大的利益侵害。
对策:
从产品的完善方面,应更多的考虑用户的IT水平,加强“傻瓜级”功能的设计。从而增强易操作性,降低系统出错的概率,最终降低维护成本。
考虑远程维护或自动修复功能的完善,从而降低每次维护的成本。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