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汽车修补漆市场分析(1)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调查时间:2004年3月2日
调查机构:hc360慧聪网涂装与表面处理行业频道
报告来源:hc360慧聪网涂装与表面处理行业频道
报告内容: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环境有所改善
目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有所好转。伊拉克战争后,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国际金融市场稳中趋升,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下跌。为加快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全球性通货紧缩,主要发达国家普遍采取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政策,徘徊了两年多的世界经济有望出现较快的复苏态势。
世界银行经济预测(%)
国/地区别 |
2003年 |
2004年 |
日本 |
0.6 |
1.6 |
美国 |
2.5 |
3.5 |
欧元区 |
1.4 |
2.6 |
发展中国家 |
4.0 |
4.7 |
世界总体 |
2.3 |
3.2 |
有专家指出,虽然亚洲区的经济仍面对多项不利因素,如反恐战争尚未成功、朝鲜核武危机仍未解决,但鉴於伊拉克战事结束令油价不断缓和,美元汇价下滑亦令与美元挂钩的经济体系,可望於出口增长方面脱颖而出。
专家亦认为,欧元渐强、利率低企、财政刺激及区内经济增长,均有助推动亚洲经济发展,其中又以中国需求上升所带动的增长最为显著。同时大中华地区经济的不断融合,亦有助支持亚太区的中期经济发展,为亚洲各国提供贸易及投资机遇
中国经济稳步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刘世锦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将处于快速上升的稳定增长期,GDP可望增长8.5%,物价基本稳定。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张新泽认为,我国存在类似工业社会的经济长波规律。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经济长波的上升阶段,主导产业是汽车、电子和住宅产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索罗增长模型测算: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在9%以上,比实际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2004年国民经济有可能保持8.5%左右的增速,使现实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接近潜在经济增长速度,而居民消费价格将上涨1%左右,涨幅比2003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与这些乐观的预测相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结合全球经济形势表示了忧虑。他说:“预计在2004年上半年会出现(全球)经济发展放缓,这种放缓对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都会是一种挑战。”
此外,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近日推出的专家特别调查显示:35%的专家认为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比2003年高;25%的专家有认为可能走低;40%的专家认为将持平。预计增长8%~8.5%的比例较大,最高预测值为9%左右。关于物价问题,64.1%的专家认为2004年物价涨幅将比2003年高;33.3%的专家认为将持平;只有2.56%的专家认为物价涨幅会走低。认为物价涨幅会在0.5%~1.5%的比例较高,最高预测涨幅为3%,没有人认为会出现负增长。
二、 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1.世界汽车生产现状,发展趋势
纵观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历史,曾经发生过两次热点地区转移。第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福特汽车革命,全球汽车产业重心从欧洲转移至北美。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使得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热点又从美国转移到了日本。目前,全球汽车热点地区正出现第三次转移的趋势。
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三。其一,从全球汽车市场和竞争格局来看,传统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由于宏观经济或持续低迷如日本,或开始衰退如美国,加之汽车普及率较高,导致市场需求增长缓慢。2001年,美国三大汽车生产商的全年销售量均呈下降趋势。通用汽车全年的销售量为487万辆,比2000年下降了1.1%,福特公司下降了5.8%,降到396万辆,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全年的销售量下跌了9.1%,降到248万辆。其二,发达国家汽车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目前全球汽车年生产能力已近8000万辆,而实际年销售量只有5500万辆,产能过剩达30%。其中传统的汽车生产大国生产能力过剩尤为严重。这就使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产业平均盈利率明显下降,寻找新的出路是大势所趋。其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市场化改革的日渐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新兴市场如除日本以外的亚洲、东欧和南美的汽车市场迅速成长。这些新兴国家通常拥有低成本的地区优势并实行优惠的吸引外资政策。因此,这些国家就有可能成为世界大型汽车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
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汽车生产大国通过跨国兼并重组,迅速地从传统的地区公司或跨国公司转换为全球公司,发掘和抢占新兴市场并将其纳入全球体系,利用其规模经济效益,提高整体投资收益率就成为其必然选择。因此全球汽车热点地区便从发达国家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是获得这次机遇的国家之一。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