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海南
调查时间:2004年2月17日
调查机构:海南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海南省统计局
报告内容:
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抢抓发展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继续推进结构调整,战胜了非典疫情的冲击和旱涝风灾、电力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省经济从恢复增长步入新的一轮加速增长平台,呈现出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初步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步入新的一轮加速增长期。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GDP)698.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创1995年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12亿元,增长9.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69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69.49亿元,增长7.7%。按全省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8655元,比上年增长9.5%;按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046美元。
经济增长已由外部推力转为内生性增长。从投资主体来看,企业自主投资已成为主导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力量。2003年,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所占比重为20.3%和45.0%,增长幅度达82.0%和45.0%,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债券资金所占比重仅6.5%和0.5%,速度分别增长9.1%和下降70.1%。尤其是作为企业自主投资重点领域的工业投资额达72.63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由上年的17.5%迅速升至30.6%,增长幅度为119.3%,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81.3%,海南经济已经摆脱依靠政策性扩张力量推动增长转向以自发性扩张因素主导增长。
第二产业成为牵引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就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多年来由第一产业扮演经济增长火车头的格局已被打破,第二产业成为牵引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3年,第二产业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37.0%,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首位;第一产业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2.5%,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第二位;第三产业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0.5%,居三次产业贡献率的第三位。
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就投资、消费、流出(出口、出岛)“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力来看,2003年,资本形成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54.0%(其中固定资本形成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49.0%),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劲力量;最终消费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8.0%,居“三驾马车”拉力第二位;净流出对全省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8.0%,位居“三驾马车”拉力第三位。
产业结构得到新的调整。就三次产业构成来看,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3.2%提高至24.6%,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36.6%升至36.8%,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由40.2%下降至38.6%,下降1.6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在景气区间进一步攀升。据对全省九大行业310家企业监测调查,2003年,作为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4.4,反映微观主体运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4.3,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景气指数从上年的相对景气区间攀升至较景气区间,为1998年建立景气监测调查制度以来最为景气的一年。
经济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全年地方财政收入61.61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8%,比GDP增速快7.3个百分点,为1994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最快速度。据对420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跟踪监测,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4.9%,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5.92亿元,增长0.7%;产品销售收入286.05亿元,增长27.6%;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为80960元/人,增加9743元/人。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三大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工业比重仍然较低,支撑经济长期增长基础较为单一,社会有效需求仍显不足,经济与社会发展仍不够协调,就业与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农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无公害农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综合价格好于上年,农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5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0%。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年种植业完成增加值106.82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减少,瓜菜、水果等优势产业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9.8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5%;粮食产量198.29万吨,减少2.5%。瓜菜种植面积18.33公顷,比上年增长2.5%;瓜菜总产量343.81万吨,增长6.4%。其中蔬菜产量298.39万吨,增长6.8%。水果种植面积8.74公顷,增长0.6%;水果总产量147.02万吨,增长5.7%。其中,香蕉产量85.19万吨,减少0.2%;菠萝产量23.95万吨,增长5.2%;芒果产量15.23万吨,增长8.9%;荔枝产量3.26万吨,增长10.1%;龙眼产量0.66万吨,增长3.1%;柑桔橙产量1.51万吨,减少17.9%。糖蔗产量399.49万吨,增长6.6%;油料产量10.03万吨,减少0.1%;茶叶0.13万吨,减少2.9%。
畜牧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畜牧业完成增加值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8.9%。肉类总产量52.49万吨,增长5.6%。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34.25万吨,增长6.1%;禽肉总产量16.68万吨,增长5.2%。年末生猪存栏量325.36万头,比上年减少2.7%;牛存栏量150.21万头,增长0.5%;羊存栏量95.49万只,增长0.7%。
渔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渔业增加值6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水产品产量123.07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8.72万吨,增长7.4%;海水产品产量104.35万吨,增长13.6%。在海水产品中,海洋捕捞89.39万吨,增长13.3%;海水养殖14.96万吨,增长15.5%。
林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林业增加值4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人工造林面积7.52万公顷,增长251.0%;森林覆盖率54.5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年末热带作物总面积50.0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9%。橡胶干胶总产量30.72万吨,增长1.4%;椰子产量2.30亿个,增长1.5%;胡椒产量2.68万吨,增长6.8%;槟榔产量5.40万吨,增长8.4%;咖啡产量394吨,减少6.2%;剑麻7026吨,增长3.5%;腰果1275吨,增长23.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0.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0%。其中排灌机械动力35.55万千瓦,增长7.0%;大中型拖拉机2752台,增加94台。化肥施用量(折纯)29.61万吨,增长1.1%。农村用电量2.45亿千瓦时,增长8.0%。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8.85万公顷,增长3.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比重得到有效提升。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1%,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6.5%上升至17.6%,提高1.1个百分点,工业“短腿”逐步拉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7.20亿元,增长26.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59.10亿元,增长35.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增加值68.77亿元,增长51.2%;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8.43亿元,增长4.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39.30亿元,增长46.6%;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6.81亿元,增长23.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完成增加值33.50亿元,下降2.6%;集体企业增加值1.14亿元,下降28.6%;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2.06亿元,下降1.8%;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完成增加值4.40亿元,增长23.2%。工业产品销售率96.2%,下降1.2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产品、出口导向型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4%;规模以上制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5.57亿元,增长18.5%。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汽车产量5.50万辆,增长140.5%;原盐17.98万吨,增长72.5%;饮料酒9.41万吨,增长34.1%;配混合饲料61.71万吨,增长31.6%;钢材10.82万吨,增长29.4%;人造板18.56万立方米,增长23.3%;氮肥33.05万吨,增长23.2%;食糖39.78万吨,增长21.3%;油漆6177吨,增长21.8%;磷肥0.4万吨,增长16.4%;发电量57.59亿度,增长15.1%;铁矿石(成品矿)268.67万吨,增长14.6%;水泥397.84万吨,增长14.4%;服装914.48万件,增长12.0%;化学纤维5.7万吨,增长8.6%;饮料22.55万吨,增长6.4%。塑料制品、机制纸及纸板、罐头、毛毯、合成纤维聚合物、原油加工、摩托车等少数产品受市场需求不足和销售渠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产品产量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据对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资料推算,全年建筑企业施工工程3804个,比上年增加84个;投标承包工程1323个,增加65个;投标承包工程面积389.2万平方米,增长4.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67.8万平方米,增长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1.6万平方米,增长10.9%。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建筑企业实现利润额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2%;上缴税金3.21亿元,增长8.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81.31亿元,增长19.3%;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2.35亿元,增长7.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5.95亿元,增长84.4%。全年开工项目1487个(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其中新开工项目达783个。
资金来源及投资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在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分别比上年增长45.0%和82.0%,而债券资金则下降70.1%。在投资总额(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中,作为企业自主投资重点领域的工业投资处于高速攀升状态,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9.3%,所占比例比上年提升13.1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文教卫生广播福利业等分别增长83.5%和28.1%。。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海洋天然气化肥厂、东方1-1气田海上和陆地终端主体工程、洋浦电厂改造工程、东方-洋浦-海口输气管道工程、海口托普南方软件园、洋浦面粉加工厂、博鏊亚洲论坛二期工程、东线高速公路博鏊出口路、海南好士墩科技海洋生物产业化养殖基地、洋浦港二期工程、三亚国际客运港、琼州大桥、世纪大桥等项目已建成投产或投入使用,中线高速路改造工程、洋浦金海浆纸厂、16万吨瓶级聚脂切片厂、香蕉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工程、多项县乡公路改造工程、县乡电网改造工程等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价格
消费品市场保持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64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44.67亿元,增长1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6.97亿元,增长10.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0.27亿元,增长10.7%;餐饮业零售额31.26亿元,增长7.2%;其他行业零售额10.11亿元,增长13.6%。
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房、汽车、通讯等消费热点持续升温,成为推动总体消费和整体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全省房屋销售面积比上年增长97.7%,汽车销售增长170.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和因特网用户增长18.6%、27.4%和10.3%。
市场物价止跌回升。消费价格结束二年多的低位波动止跌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1%。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9%。分类型看,食品类价格上涨2.9%,其中粮食上涨0.8%,菜类上涨5.9%;居住类价格上涨1.7%;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1%;医疗保健与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3%;家庭设备与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9%;衣着类价格下降4.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8.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4%,其中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农村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4.8%。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22.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出口总值8.69亿美元,增长6.1%。在出口总值中,对香港出口2.4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2.0%;对日本出口1.02亿美元,增长4.5%;对美国出口1.23亿美元,增长28.5%;对欧盟出口1.15亿美元,增长34.1%;对东盟出口0.52亿美元,增长22.5%。
实际利用外资减少。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18亿美元,比上年减少38.1%。其中,利用国外贷款0.37亿美元,减少92.4%;外商直接投资5.81亿美元,增长13.5%。新签利用外资协议投资合同171宗,比上年减少28.2%。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有所下降。全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1234.1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7%。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9.33万人次,减少24.6%;接待国内旅游者1204.77万人次,减少0.9%。在接待海外旅游者中,外国人14.43万人次,减少12.7%;香港同胞9.75万人次,减少34.0%;澳门同胞1.83万人次,减少4.7%;台湾同胞3.32万人次,减少42.0%。全年旅游总收入93.55亿元,比上年减少1.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6.60亿元,减少13.5%;国内旅游收入86.95亿元,减少0.9%。全年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6.2%,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04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五星级宾馆8家,增加1家;四星级宾馆30家,增加3家;三星级宾馆95家,减少2家。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5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240.3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6.2%。其中,铁路3.30亿吨公里,增长78.5%;公路50.00亿吨公里,增长6.1%;水运186.00亿吨公里,增长5.6%;民航1.10亿吨公里,下降13.7%。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169.91亿人公里,下降1.8%。其中,铁路0.11亿人公里,减少2.1%;公路96.00亿人公里,增长4.2%;水运2.20亿人公里,与上年持平;民航71.60亿人公里,下降8.8%。港口货物吞吐量2659.79万吨,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出港货物1385.30万吨,增长11.4%。港口旅客吞吐量1302.80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进港旅客946.50万人,下降2.3%。
邮电业务总量43.1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电信业务量39.64亿元,增长9.9%;邮政业务量3.47亿元,增长7.3%。全年局用交换机容量96.10万门,比上年增长8.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62.80万户,比上年增长18.5%。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5.80万户,增长12.0%;农村电话用户47.40万户,增长17.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6.30万户,增长23.8%;年末因特网用户30.00万户,增长10.3%;无线寻呼用户22.60万户,减少74.8%。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33.99部,比上年增加1.84部。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信贷增长较快。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50.45亿元,比年初增加166.45亿元,增长18.8%。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330.22亿元,增长32.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1.96亿元,增长11.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874.76亿元,比年初增加114.08亿元,增长15.0%。其中,短期贷款301.57亿元,增长9.1%,中长期贷款507.43亿元,增长24.2%。
证券市场运作活跃。全年全省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售股票筹措资金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证券和期货交易总额2676.18亿元,增长279.6%。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承保保险业务保险金额(责任限额)246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保费收入13.56亿元,增长30.4%。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10亿元,增长20.6%。其中财产险赔付增长50.3%,寿险赔付下降26.1%,健康和意外伤害险赔付增长26.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在结构调整中发展。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7%,比上年降低0.16个百分点;全年小学在校学生100.86万人,比上年减少1.3%;初中在校学生41.89万人,增长5.3%;适龄少年入学率86.71%,下降0.27个百分点;毛入学率98.49%,提高0.32个百分点;高中在校学生8.89万人,增长13.6%。全年职业中学在校学生7105人,减少15.6%;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生36427人,增长14.5%。其中师范学校在校学生10306人,增长7.4%;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43498人,增长25.3%。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成果。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90万人。全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66项,比上年增长11.8%;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项,“863”计划项目10项,国家基础研究开发计划项目3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2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全年共申请专利445项。其中获得专利授权296项,比上年增长48.7%。新发现矿产地5处,地质勘查机械岩心钻探8630米。
十、文化和体育
文化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3个;文化艺术馆21个,其中艺术馆3个,文化馆18个;档案馆16个;图书馆19个;报纸23家;杂志社45家。全年出版报纸16024万份,减少11.0%;杂志1264万册,增长32.0%。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7%和94.8%,分别比上年提高0.6和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53.26万户,增长13.0%。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各项世界体育运动比赛中,共夺得金、银、铜牌3枚;在亚洲各项体育运动比赛中,共夺得金、银、铜牌3枚;在国内各项体育运动比赛中,共夺得金、银、铜牌68枚。“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继续推进,全民健身月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有效开展。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生态省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城镇空气处于清洁状态,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省地表水85.5%的监测河段、93.8%的监测湖水库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开展监测的所有饮用水源地水质均符合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全省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以Ⅰ、Ⅱ类海水为主,绝大部分监测海域符合水域管理目标要求。年末全省共有环境监测站18个。其中国家一级环境监测站1个,国家二级环境监测站2个,国家三级环境监测站15个;环境监测人员283人。
年末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6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73.65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8.36万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55.47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02种。其中列入一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5种;列入国家二类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87种。列入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48种。其中列入一级保护植物有7种。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五指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十二、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据人口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由上年的15.20‰下降到14.68‰,人口死亡率由上年的5.72‰下降到5.52‰,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9.48‰下降到9.16‰。全省年末常住人口为810.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9%。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省就业人数354.83万人,比年初增长1.4%。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20.13万人,增长3.2%;城镇单位就业人员73.6万人,下降1.6%。年末全部职工人数71.3万人,比上年减少2.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省共有养老保险人数116.5万人,比上年增长4.8%;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万人,增长20.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8.1万人,减少1.2%;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7.7万人,增长1.1%。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540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6个;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59万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职工年平均工资10408元/人,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259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88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8%。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7.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0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9.51平方米,增加0.35平方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