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投资媒体淘金并不等于圈钱

报告出处:传媒  发布日期:2004年04月28日 08:39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传媒
调查时间:2004年4月24日
调查机构:传媒
报告来源:传媒

报告内容:

  2001年,时值互联网行业由热转凉,有关“传媒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的舆论甚嚣尘上。一时间投资商趋之若鹜,从业者热血沸腾,其声势的浩荡与喧哗,毫不逊色于当初的互联网。记得当时我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说了一句让人扫兴的预言:“可能过半年以后,你会看见国内媒体业尸横遍地。”

  言犹在耳。最新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年,国内有600多家报刊杂志停业关门。

  然而,不幸而言中并不是要证明自己的高瞻远瞩甚而得意洋洋幸灾乐祸。当时我并不想危言耸听,也没指望振聋发聩,实乃因为身兼投资人和出版商的双重身份,深谙风险投资和媒体出版这两个行业其中的的艰辛甘苦,所以据实道来。

  无论如何,从专业的投资人的角度看来,中国传媒业是个风险极高、挑战巨大的市场。

  首先,从政策面上说,中国政府关于媒体产业的投资政策是比较清晰的,有相当高的准入门槛。目前,外国资本乃至行业外资本投资媒体只能通过对广告和发行业务的参与,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国家认可的媒体产权及媒体品牌的拥有权。在这个前提下,资本进入的风险一目了然。

  其次,就其产业特性而言,传媒业需要的也不是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而是有经验有资源并且有耐心的策略投资。因为对一个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媒体来说,光拿到一大笔钱是没有太大益处的。对一个优秀的媒体来说,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金钱而是人才。所谓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虽然年年有大大小小的新闻学院培养出成千上万的新闻从业人员,但对于尚未完全产业化的中国传媒业而言,真正懂得媒体运营之道的将帅之才还是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坦率地说,这也是IDG侵淫中国传媒业二十余年遇到的最大的困惑与挑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媒体这个行业,缺少的不是钱,而是人,还有与人相关的经验与智慧。

  这也就是为什么,IDG作为最早进入中国传媒市场、并且有幸成为迄今为止唯一一家在华拥有合法的合资传媒机构的国际信息服务业巨子,始终谨言慎行,踏踏实实地致力于行业媒体的投资经营,耐心地寻找培育合适的有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虽然与此同时,在技术产业风险投资领域,IDG也手握重金,呼风唤雨。

  长期以来,中国习惯于把媒体看成宣传教育工具,而忽略其服务功能。在国外兴盛的行业出版,则秉持办“需求式的刊物——Niche Publications”的理念,首先要发现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并将这些需求仔细分类,再“度身定制”,为这些特定的专业人士提供信息服务。也正因如此,IDG所办的任何一个刊物都一定会支持并服务于一个产业的发展,为行业内的产商和有兴趣的读者提供畅通无阻信息交流的渠道。尤其在互联网兴盛、信息泛滥的今天,这些人们愿意付费购买的信息,更凸现出其专业、准确的价值。  

  从严格意义讲,如果竞争规范、行业成熟的话,一家媒体的成长率应该是所服务行业成长速度的2倍。例如,IDG从1967年开始办刊物,从那时起,全球计算机行业的年平均成长率是15%;而过去30多年中,IDG在全球85个国家出版物的年平均成长率是28%。在经济高速成长的中国,我们过去23年的年均成长率则超过30%。大浪淘沙,泥沙俱下。我们在沙石中幸运地淘到了黄金,凭借的是持久坚韧的努力与勤奋,是不畏急流险滩的勇气和智慧。从1980年以来,无论风云变幻,波诡云谲,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

  当然,我们也从未期待过“天上掉馅饼”。有许多人问:“IDG为什么不筹划上市?”在中国,似乎上市就意味着“圈钱”。但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企业是上市,一般取决于四个理由:

  一.企业自身创造的现金流不能满足公司扩张发展的需求;

  二.公司以后的发展模式主要通过兼并的手段来进行;

  三.需要在公众层面为媒体品牌作免费的广告;

  四.对上市后股价的不断成长有信心,从而可用发期权的手段来留住优秀人才。

  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政策规范下,政府并不允许直接投资媒体,大规模的媒体并购似无可能;外资能否持股尚属未知,个人期权的认定更是遥遥无期;至于品牌,我们的媒体天天都在为自己做广告;

  至于最重要的现金流,用IDG董事长麦戈文先生的话来说,幸运的是,IDG自成立以来每年都在盈利,有足够的现金储备,足以应付我们新建项目所需的资金。即使在美国本土,IDG也一直没有上市,而我们的两个竞争对手,ZD集团和CMP,则一个在上市之后于去年进入了破产保护期,另一个已卖给英国上市公司。

  再看看国内各上市媒体公司的表现:以2004年2月9日这一天的股市数据来看,中国10个上市媒体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238倍,即使把市盈率奇高的中视传媒(1,056倍)拿掉,其余9家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也高达147倍。而且即便如此,其中有些公司的现在的股价还低于当时的上市价格。在股价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市盈率居高不下,只能证明这些公司盈利能力减弱,经营不善,发展空间狭小,投资价值降低。

  但就在同一天,美国6家上市传媒机构,包括时代华纳、维亚康姆、迪斯尼、道琼斯、甘乃特、Yahoo,这些声名如雷贯耳的传媒巨头,其平均市盈率才48倍。

  如此悬殊的数字差异背后,是公司质量优劣和市场竞争力强弱的天壤之别。究其原因,还是不规范的市场环境造成的。由于媒体公司上市的不多,供不应求,所以也就“物以稀为贵”了。但上市拿回来的钱又能干什么能?说句玩笑话,在中国的媒体资本市场上,中央电视台有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去买地方台。企业的再投资渠道不畅,从股市上拿到的钱就不能真正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盲目的“圈钱”行为,恶性循环,反而败坏了企业的素质,降低了其未来的投资价值和前景。

  不错,在产业化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国传媒市场,有风险也有机遇。也许我们发现的确是一个真正的金矿,但开发这个金矿,需要淘金人有丰富的经验、卓越的智慧、非凡的远见,最后还要靠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永不懈怠的艰苦的劳动。就像我现在,一字一句地写这篇文章;传媒帝国,实在也是一砖一瓦砌成的,容不得半点虚妄。

  一句话,在这个行业,谁也别想一蹴而就,一下子抱个大金娃娃。与高科技行业风险投资的高歌猛进相比,传媒行业,需要的不仅是对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专注与激情,还有默默的耕耘与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本身专业技能,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的长期奋斗之韧性。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