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数字电视:四大障碍待跨越

报告出处:通讯世界  发布日期:2004年04月29日 08:37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家电
调查时间:2004年4月2日
调查机构:通讯世界
报告来源:通讯世界

报告内容:

障碍一:网络整合困难

  我国对广电网络的数字化改造已进行了多年,目前来看国干网、省干网等骨干网的光纤化、数字化改造成效显著,但再往下各地差异很大,问题仍然不少。据华为公司多媒体产品部姚峻博士介绍:从传输网络看,广电的多级传输网络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数字电视传输平台的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接入网络看,模拟有线电视网络已经覆盖县一级的用户。目前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还没有形成全程全网;(3)大部分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的还没有完成双向化改造,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双向业务的开展。

  当前广电网络改造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方面是资金匮乏,根据广电总局的计划,在2015年前要完成近1亿有线电视用户入户线的双向改造,如果按1000元/户计算,需要投入1000亿元,相关设备的投入在2000亿元左右。基于历史投资关系以及严格的禁入政策限制,其中的大部分将可能由地方承担,每个省市的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都面临巨额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则是网络整合阻力重重。众所周知,与电信统一投资搭建全国性网络不同,有线电视网络大部分是由各地自筹资金建设发展起来的,投资主体散落地方,产权分散,也因此形成地方割据、互不连通的局面。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认为,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困惑,在于,有线电视是分散发展起来的,很多城市都是几张网并存,有省网、市网、区网等,最夸张的一市竟有八网。因为可收初装费和维护费的政策,谁铺网谁就可收费,所以要整合网络非常困难。

  而数字电视带来的收费运营模式需要建立在统一数字电视平台、统一信号源、统一使用一种有条件接收系统(CA),才可以到户。网络不能整合不仅无法形成有效的运营模式,对增值业务的开展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这在前几年的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各地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展了很多增值和扩展业务,如企业网互联/VPN、线路/通道租用、Internet接入、远程教学、数据广播等,甚至在一些地方还涉及了语音业务,但都由于不具备全面大规模运作的条件而收效不大。如果按照目前的方式继续下去,我们今后在数字电视上还将面临代价不菲的改造工程。

障碍二:标准滞后

  标准之于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综观美、欧、日等数字电视的先行者在发展本国的数字电视产业之初,都是立足于制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比如日本的ISDB标准,其在2001年被国际电讯联盟认可之前,已经有美国的ATSC和欧洲的DVB两种标准可供选择。但为了保护本国的电视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利益,日本最终选择了自主研发之路。出于同样的考虑,当初原国家计委为中国数字电视规划蓝图时,就明确了我国应该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

  总体来说,数字电视标准是一个庞大的标准体系,比如传输标准就分为卫星、地面和有线。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卫星传输标准已经确定,采用的是欧洲的DVB-S标准,国家虽然没有大力推广,但考虑到2005年我国卫星数字电视平台将开播,时间紧迫,估计再进行大的变化可能性不大。

  地面标准方面,早在2001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就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方案,入围的五套方案经过测试和评估,最终清华大学的DMB-T标准和上海交通大学的ADTB-T标准脱颖而出。2003年上半年,中国工程院受原国家计委的委托对两套方案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两套方案都具有自己的技术特色,可基本满足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的要求。目前,两套方案都进入了实地的测试阶段,并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肯定的是两套方案都已接近成熟,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考虑到交大的ADTB-T标准采用的是单载波调制技术,清华的DMB-T采用的是多载波调制技术,不同的原理技术使这两个标准体系在理论上几乎没有融合的可能,因此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两者中选其一作为国家标准。

  有线方面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广电总局为了迅速启动市场,已经把欧洲的DVB-C定为行业标准,去年广电部门在全国已经发展了10多万数字电视用户,采用的就是DVB-C标准。据悉目前正由浙江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制订的中国数字电视有线传输标准——DTV-C,实际上就是欧洲DVB-C的改良版,据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赵新华介绍,该标准的音视频部分采用的就是欧洲DVB-C标准,在数据广播方面则是自主研发的。也就是说现在使用DVB-C机顶盒的用户可以正常收看DTV-C标准的电视节目,但数据广播等有线电视运营商所提供的增值服务却不能享受。

  此外, CA和中间件标准也是数字电视的核心标准。CA标准是网络运营商增值服务的必要保障。由于CA技术属于厂商私有,各运营商有可能选择不同的提供商的产品,实行“机卡分离”将成为中国CA标准的重要技术政策。其实,目前“机卡分离”已经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发展数字电视的产业政策。

  中间件是数字电视应用的软件环境,目前国际上已经有欧洲的DVB-MHP、美国的ATSC-DASE等标准。目前,我国在中间件标准的研究上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媒体烽火台系统(MBT)有可能成为国家标准。

  据我国数字电视技术专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世宝介绍,就目前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制订的情况来看,明年底中国应能全面完成中国数字电视核心标准的制订。具体来说,有线传输标准和中间件标准应在2003年底出台,机卡分离标准2004年10月之前有可能通过,地面传输标准2004年底也将完成。

  但到目前为止,有线传输标准和中间件标准仍迟迟未能出台,这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担忧。郑世宝教授认为,按照国外的经验,应该在国家标准颁布的两年后再启动市场最为适宜。他举例说,美国1995年底颁布ATSC标准,1998年8月启动;英国1996年DVB组织颁布标准,1998年启动;日本2000年颁布ISDB标准,2003年才正式启动。而我国则恰恰相反。按照广电总局的规划,在2004年底中国数字电视标准全部出台之前,我国数字电视用户就将达到1000多万了。

  很显然,标准迟迟不能到位,将在很大程度上延缓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的顺利启动和健康的成长。

障碍三:内容匮乏

  虽然与十几年前相比,今天我们在收看电视节目的时候已有了更多的选择,但总体来说,现有的节目内容无论从数量、品种、质量等方面都还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每个人恐怕都有过打开电视、遥控器按一圈下来都却找不到一个好节目的经历,而近年来一部好一点的电视剧在全国十几个台同时热播的“盛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了今天的模拟电视时代仍然是一个内容缺失的年代。

  相对于模拟电视节目的制作,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求更高、成本更大,而且因为要支付“收视费用”,人们对数字电视内容的期待值会更高,也更挑剔,这些都要求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要更加丰富、更具观赏性、制作更精良。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以现阶段国内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单位的资金实力、队伍规模及运作模式,在短时间之内恐怕很难满足上述要求。这就很可能会出现由于内容供应不足,数字电视节目“品种单一、内容雷同、粗制滥造”等情况出现,从长远看,这不但会打消人们对数字电视的热情,而且会使人们进一步对“付费”这一模式产生疑问。

  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已经广电总局批准试播的付费广播电视频道共34套,其中电视27套、广播7套,在2005年底前,计划推出约80套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年均增加还不到30个。对比一下欧洲从1994开播数字电视到1999年数字电视频道发展到400个,年均增加100个,差距明显。可见,加强数字电视内容的建设应成为当前我国数字电视市场发展的重中之重。

  华为公司多媒体产品部姚峻博士指出:总的来说,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重点是要让数字电视内容吸引老百姓,难点则是如何让数字电视内容真正吸引老百姓。我认为首先要在节目上下功夫,精彩的节目是必需的。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广电现有的丰富的节目资源,细分市场,通过对现有资源的灵活组合来满足不同的观众群,这是比较快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节目的建设,这需要一个逐步的过程,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其次是增值业务,如股票、游戏等,实际上还可以更多,数字电视如果能够更贴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肯定能够更具吸引力,这里面可以作的文章很多。

障碍四:终端不足

  我国现在模拟电视的保有量接近4亿台,要在2015年之前完成模拟向数字的转变,每年对数字电视终端(包括数字电视机和机顶盒)的需求平均应有3000万台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将是数字电视机顶盒。特别是2004~2005年,考虑到数字电视机的价格和产量都难以有质的改变,机顶盒产品将是数字电视终端市场的主导产品,平均每年应有1500万台的需求量。如果按照每台平均1000元的价格计算,一年就有150亿元的市场规模。

  虽然市场前景不错,技术也不复杂,但国内机顶盒市场却没有大规模启动,机顶盒生产商似乎提不起热情,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各地广电运营商在搭建自己的数字电视平台时各自为政,对于接收自己网络数字信号的机顶盒都指定一系列技术要求,特别是关键的有条件接收系统(CA)和中间件,选择的技术标准和合作厂商各不相同,互相之间无法兼容,给机顶盒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由于当前国内市场上的机顶盒采用的是一机一卡的标准,CA和中间件都内置于机顶盒中(见图),机顶盒生产商给一家运营商生产的产品无法用到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中,厂商只能按照订单生产,产量上不去,形不成规模,厂商没有热情也就不足为奇。

  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就是尽快推出“机卡分离”的国家标准,由主管部门监督运营商遵照执行。“机卡分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制造商可以将CA等差异性的内容做到卡上,把底层相同的软硬件平台做到机顶盒中,这样就不用针对不同的CA系统研制不同的机顶盒,生产的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流通,制造商通过提高产量,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这不仅对机顶盒生产商有好处,对运营商也有好处,可以较低的代价快速普及用户。另外,运营商只需向用户售卡、授权即可提供服务,获得收入,这样运营商能够更集中精力开拓新的增值服务。消费者也可以自由地到市场上选购机顶盒产品,不受终端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增加客户的满意度。这样一举三得的事何乐而不为,可见尽快出台机卡分离的国家标准将是尽早启动数字电视终端市场的有效保证。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