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八家电力业上市公司2003年报告分析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能源
调查时间:2004年4月29日
调查机构:hc360慧聪网电气行业频道
报告来源:hc360慧聪网电气行业频道
报告内容:
目前,我国正在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我国正在实施的电力改革将对我国电力发展起到什么影响?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避免出现失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分析比较了中美8家电力业上市公司的2003年度报告,分析比较了中美电力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选择四家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即美国电力公司、美国第一能源公司、爱迪生国际公司和美国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选择四家中国电力业上市公司,即华能国际、粤电力、长江电力和西昌电力。
一、中美电力业上市公司财务实力比较
比较中美电力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见表1、表2),我们发现中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美国同行。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最高毛利率达到71%(2003年长江电力),最低毛利率是33.09%(2002年华能国际);而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最高毛利率达到55.71%(2001年爱迪生国际),最低毛利率是7.84%(2002年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最高销售净利率达到44%(2003年长江电力),最低销售净利率是13.82%(2002年西昌电力);而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最高销售净利率达到9.38%(2002年爱迪生国际),2002年美国电力公司和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亏损。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最高销售净利率9.38%(2002年爱迪生国际)低于中国同行最低销售净利率是13.82%(2002年西昌电力)不到5个百分点。
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远远大于中国同行(见表3)。从2001年到2003年,中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最高资产总额达到533亿元人民币(2003年华能电力),最低资产总额是8.57亿元人民币(2001年西昌电力);而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最高资产总额达到3503亿元人民币(2001年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最低资产总额是2599亿元人民币(2002年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最低资产总额2599亿元人民币(2002年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是中国同行最高资产总额533亿元人民币(2003年华能电力)的近五倍。
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中国同行(见表4)。从2001年到2002年,中国电力业上市公司的最高资产负债率达到63.29%(2001年西昌电力),最低资产负债率是14%(2002年长江电力);而美国电力业上市公司最高资产负债率达到86.54%(2001年爱迪生国际),最低资产负债率是38.79%(2001年第一能源公司)。
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和债务负担等方面,中美电力业上市公司都出现了巨大差异。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异?中美两国正在进行的电力改革对这些差异将产生什么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中美两国电力改革的政策措施,我们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美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
分析对比中美两国电力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分析美国电力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顺利进行电力改革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1、美国电力改革政策措施
为了打破美国电力行业的垄断,在发电领域美国政府允许电力公司以外的投资者建发电厂,实行电力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在这一政策的激励下,美国独立发电商迅速发展起来。在电价方面,美国政府由原来不鼓励市场竞争定价,转变为鼓励竞争,电网对所有发电企业开放,各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在电力管理模式方面,美国政府打破原来电力公司垂直垄断经营的状况,组建一批控股子公司,实行输电系统分开管理,输电和配电分开结算。
总体上看,美国以电力行业市场化为导向的电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实行了统一调度的联合电网,电力用户的选择权增大,电力行业市场化不断得到完善。但是,在美国电力改革过程中,由于改革措施失当,曾经发生某些改革失误的惨痛教训,例如2000年加利福尼亚州电力危机。
2、美国加州电力危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的各项改革一直领导美国潮流,电力改革也不例外。加州的电力工业一直是三家电力公司的天下,即太平洋燃气电力公司(PG&E)、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SCE)和圣地亚哥燃气电力公司(SDG&E)。这三家电力公司拥有电力发电、输电、配电设施,对加州电力工业的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进行垂直垄断经营。
加州政府顺应电力改革呼声,1996年9月,加州州长签署州议会法案"AB1890",该法案规定:三家电力公司除保留水电和核电外,要将全部火电发电设备的50%以上出售给独立发电企业,旨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允许成立能源服务商(ESP),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发电商,旨在售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尽管三家公司拥有全套的输电和配电网络,但是电网的调度权和运行权却要交给独立系统运行机构(ISO),由ISO来负责电网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时,为了避免电力价格受到电力公司的操纵,该法案还规定,在四年的过渡期内三家公司只能在电力现货市场上买卖电力,而不能签订长期供电合同。
在电力改革开始时,加州政府和三家电力公司都认为电价会下降,所以这份法案规定了高于上网基准售电价格15倍以上的上网最高限价。
2000年天然气价格猛涨。为了眼前的高额利润,加州的火电企业卖掉了作为发电原料的库存天然气,致使无天然气发电。2000年加州又出现了少有的干旱,水电站枯水,同时,因为海藻通过海水而大量卷入进水口,核电站不得不被迫减少发电量。2000年加州以外地区电力也趋紧张。因此,加州3460万居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电力短缺,电价飞涨,电力危机暴发了。
加州电力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降低电价。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加州政府、消费者和三家电力公司都成了输家。由于电力改革措施不当,加州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造成加州巨大的经济损失。
3、美国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
电力改革不仅应该着眼于眼前,更应该着眼于长远,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加州政府主观地认为电力改革将促使电价下降,所以制定上网电价上限高于基准价格的十五倍以上。当电力危机暴发时,电价失控,上网电价暴涨,造成上网电价高于销售电价。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电价改革。由于电力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自然垄断特征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在电价市场化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电价改革政策措施必须事先为政府宏观调控留有充分的空间。在美国加州电力改革过程中,加州政府忽视了这个问题,制定了过高的上网电价上限,从而在关键时刻,政府无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这是美国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之一。
电力改革涉及多方利益。为了打破电力行业的垂直垄断经营,加州政府规定三家电力公司出让50%以上的火力发电资产,减少了三家公司的可控电源,同时,政府成立了独立系统运行机构(ISO),剥夺了三家公司的电网调度权和运行权,但是,电网的所有权仍然属于三家公司。这造成了一个潜在的危险:一方面独立系统运行机构(ISO)只有电网的调度权和运行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其不可能投资建设和维护电网;另一方面,电力公司失去了电网的调度权和运行权,相应减少了其电网收入,削弱了其投资建设和维护电网的意愿。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必须兼顾各方利益,不能顾此失彼。这是美国电力改革的又一经验教训。
电力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为了打破电力行业的垂直垄断经营,加州政府允许独立发电企业投资电力业。独立发电企业是追逐利润的。在2000年天然气价格猛涨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独立发电企业卖掉作为发电原料的库存天然气,而不顾及是否由此可能造成加州的供电短缺。在电力改革过程中,政府没有加强对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当行为实施有效监管和强制性约束的机制,是造成加州电力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是美国电力改革的一个经验教训。
三、提高电力市场化水平与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同行
2002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开始。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我国电力行业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成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负责电力监管,并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
2003年3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全面负责全国的电力监管工作,制定电力行业的相关法规,参与国家电力发展规划的制定,监管电力市场运行等等。
1、厂网分开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资产划分为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并分别进行资产重组。2002年12月,由国家电力公司分拆出来的五家发电公司、两家电网公司和四家辅助公司挂牌成立。
厂网分开后,原国家电力公司拥有的发电资产,除华能集团公司直接改组为独立发电企业外,其余发电资产重组为了规模大致相当的4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企业,由国务院分别授权经营。
在电网方面,成立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原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网资产出资人代表,按国有独资形式设置,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由国家电网公司负责组建华北(含山东)、东北(含内蒙古东部)、西北、华东(含福建)和华中(含重庆、四川)五个区域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电力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南方电网公司由广东、海南和原国家电力公司在云南、贵州、广西的电网资产组成,按各方面拥有的电网净资产比例,由控股方负责组建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只保留约20%的发电企业作为调峰使用。
2、电价改革
改革电价机制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电价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发电、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配电价格由政府制定。
电价改革对上网电价实行两部制构成,即容量电价与电量电价。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依据是发电机组平均投资成本;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可采取全部电量集中竞价上网的模式,也可采取双边交易与集中竞价结合的模式。
电价改革建立了与输配网络业务相适应的独立价格形式。鉴于输配电网经营的自然垄断特性,输配电价将由政府进行监管,由政府主管价格部门按"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原则制定。
作为电力的终端环节,销售电价的改革方向是实现所有消费者都能够有自由选择权,将价格的调节权交给市场。
3、电力市场化水平必须与政府监管力度同行
我国电力改革将提高我国电力市场化水平,将有更多的投资主体加入电力行业,电力公司将有更多的自主权。我国电力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电力业的经营效率,但是,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电力改革前不曾发生的问题。在制定和实施电力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时,我们必须防范于未然。
有效监督和控制追逐利润与电力安全的矛盾
从理论上说,在国民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电力供应增长速度必须快于GDP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电力供应缺口比较大,需要巨额电力投资。中美电力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巨大差异也印证了中国电力业巨大的投资需求。
目前,我国电力投资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单纯依靠政府投资不足以满足我国电力发展的巨额投资需求。在中国电力改革过程中,我们可以实施电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商追逐利润倾向与保证供电安全之间的矛盾。在开放电力投资渠道时,如何有效监督和有效控制追逐利润与电力安全的矛盾,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留有充分的空间
目前,我国电力改革的重点在于电价市场化。电价改革不仅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而且还将面临意外风险的挑战。作为一般商业性或市场化企业,电力公司抗击意外风险的能力是有限的。利益冲突和意外风险都会通过电价威胁到电力安全。在电价市场化过程中,如何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留有充分的空间,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
我国电力企业的资产规模与美国同行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资产规模的差距一方面说明我国电力供给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电力企业还没有达到规模经济。虽然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平均利润率高于美国同行,但是,这只是由于我国电力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电力改革逐步深入,我国电力供求逐渐趋于平衡,电力业环保标准不断提高,我国电力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将逐步下降。由于没有达到规模经济,我国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将由此受到不利影响。
在电力改革过程中,如何做大做强电力企业?如何扩大电力企业经营规模,同时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是我们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电力行业的特征是规模经济和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随着我国电力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将出现资产规模可以与国外同行相匹敌的大型电力公司,同时,我国政府对电力安全的监管将进一步增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