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发挥青岛市针织优势 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

报告出处:中国统计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4年05月17日 08:42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服装
调查地点:山东
调查机构:山东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随着山东青岛市工业经济战略目标的实施,市郊工业发展成效显著。其中,以“针织城”、“服装城”而闻名的即墨市,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壮大企业集团规模,扶持优强企业,培植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工业经济呈现蓬勃的发展生机,规模以上工业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3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的产出已达59.4亿元,占总量的32.5%。即墨市已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商贸、出口于一体的区域性纺织服装业基地。现就即墨市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现状加以分析,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

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现状

  即墨市的纺织服装业,在“九五”之初起步,通过对外加工,一批个体、私营和集体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把企业的发展方向从起初的简单加工逐步转向打造自身的产品品牌,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发展,在“十五”伊始,纺织服装业已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业是即墨市发展最快的一个行业,已成为经济支柱产业和龙头行业。据统计,2003年即墨市登记注册的纺织服装企业367户,其中棉纺企业3户,年生产能力8.5万纱锭,织布企业7户,年织布能力2000万米,染整企业11户,年染整能力12000吨,染色能力2800万米,染线能力500吨,服装制造企业346户,年生产能力25000万件套,其中西装50万套,衬衣800万件,针织服装20000万件,床上用品及绣品500万套。2003年,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59.4亿元,占即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32.5%。销售收入完成55.5亿元,占规模工业的33.6%。从业人员3万余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34%。即墨市纺织服装业主要生产设备达26000台套,80%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其中40%达到90年代国际水平。有注册商标企业76户。其中“即发”牌获国家驰名商标,“红领”牌西装获省名牌产品称号,“一诺”西装、“好事中”衬衣、“雪达”内衣获得青岛市名牌产品称号,“圣达”内衣、红纺织衣、红妮制衣等也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企业主导产品有西装、针织内衣、针织外衣、衬衣、袜子、牛仔布、绒布、床上用品及绣品、亚麻纱、运动装以及大批量生产的高中低档服装产品等。该行业形成了以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青岛雪达集团、青岛红领集团等十余户骨干企业为龙头的生产体系。2002年12月即墨市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针织名城”称号。2002年9月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青岛服装城”。

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的必要性

  从当前青岛工业发展的大环境看,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很有必要。

  1、中共青岛市委办公厅关于《市委重点工作思路提要》中,明确提出了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海洋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从地理位置上看,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基地建设的重点在以黄岛、胶南为主的西海岸,即墨市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从即墨市工业的现有基础来看,在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造船、新材料方面都十分薄弱,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初级零部件加工,与四大工业基地存在着明显的脱节现象,在与四大基地的对接上即墨市工业亦无优势可言。因此依据即墨市工业现状,要想真正与四大基地的建设衔接好、并融入其产业链,近期内难以实现。

  2、从青岛的城市发展规划来看,重点构建“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框架,涉及到即墨的只有田横岛和岙山两个地区,并且这两个地区发展的重点也不在工业领域。

  3、目前,电力等能源供应紧张,并且有继续趋紧之势,从今年一季度电力供应形势看,全国省级电网除东北三省、新疆、海南外,其他24个省级电网一律拉闸限电,拉闸限电的省级电网比去年还多了两个,电力缺口较大。因此,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耗能低的轻工业如服装服饰业比较符合即墨市的实际。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青岛大力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地,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寻求自我发展的出路,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能源供应等因素,应大力发展环境污染少、能源消耗低的行业,如服装服饰业,并且可以进一步发挥即墨市在这方面的现有优势,做大做强。

在发展壮大纺织服装业方面的优势

  1、工业基础优势。从即墨市工业的现状来看,纺织服装业是即墨市的优势骨干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管理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强,纺织服装工业基础比较雄厚。青岛服装学校落户即墨市,也为该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2、名牌产品优势。目前即墨市针织服装服饰类企业共注册商标500件,拥有青岛市级以上著名商标11件,青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其中“即发”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被外经贸部确定为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针织服装类名牌出口商品。“红领”牌西装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红领集团还积极与中国奥委会合作,成为中国奥委会八家合作伙伴之一,其“红领”牌西服被指定为二十八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专用西服。“一诺”西装、“好事中”衬衣、“雪达”内衣获得青岛市名牌产品称号。青岛好事中制衣有限公司注册生产的恩意堡斯西服已成功进入欧盟市场。


  3、园区载体优势。规划建设了青岛服装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资金近3亿元,7.7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实现“九通一平”,吸引一大批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入驻该园,被确定为青岛市十大工业园区之一,为即墨市纺织服装产业链的扩充提供了发展载体。

  4、专业市场优势。即墨市坚持“政府搭台、民间唱戏”,多元化融资建市场,先后扩建了青岛服装城、即墨针织城和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拓宽了针织服装服饰业的发展空间。目前,即墨市针织服装服饰类专业市场建筑面积达16.5万平方米,主营服装、纺织、针织、皮鞋四大类5000多个品种,日均上市10万人。其中,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在全国工业品市场排名中列第六位,布匹床上用品批发市场也挤身全国综合市场百强行列。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主要经营服装、纺织品、针织品等三大类2800余个花色品种,畅销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专业市场的强劲带动对青岛市针织服装服饰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即墨市纺织服装业存在的问题

  1、纺织服装产业链不够完善,纺、织、染、整不配套。虽然即墨市服装加工能力较强,但与之配套的纺、织、染和辅料加工能力不足。如目前即墨市需20万纱锭的纺织能力,而现在只有8.5万纱锭的生产能力。织的能力也相对不足,面料需要到市外采购补充,辅料生产企业少,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制约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

  2、品牌效益发挥不够。从数量上讲即墨市国家、省、市品牌较多,但由于宣传、意识方面的差距,企业真正以自己品牌销售的产品相对较少,给国际和国内品牌加工的多,对外依赖性强,不利于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企业的长远发展,也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3、骨干企业少。2003年该行业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9家其中:即发集团产值达23.8亿元,其他过亿元的企业只有青岛雪达集团等8户,5000万至1亿元也只有8家,该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

  4、现代管理模式未得到广泛应用。企业机制不活,股份制企业少,个体私营企业多,大企业不够强,小企业不够精,制约了企业快速发展,加剧了市内企业无序竞争。

  5、技术水平不高。技术装备水平偏低,产品档次偏低。管理水平不高,技术人才匮乏。

对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的建议

  (一)、完善激励机制,培植纺织服装业

  近年来为支持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企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对符合纺织服装业发展的纺织、织布、印染、辅料加工等项目,在立项、基建、土地使用、资金担保和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发展纺织服装业做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表彰奖励。通过政策扶持、表彰奖励等措施进一步促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二)、完善和配置发展载体,发展纺织服装业

  一是青岛服装工业园、即发工业园、红领工业园等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加快园区建设步伐,使投资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尽快见效。

  (三)、打造名牌产品和企业,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业

  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树立以品牌开拓市场打天下的观念,以名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壮大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制订争创名牌产品计划,树立“即墨出名牌、名牌在即墨”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宏观指导,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品牌经营力度,在企业形象、产品形象、广告宣传等方面增加投入,利用中国针织名城的优势,对纺织服装企业采取强强联合、兼并、股份制、资产重组等形式,发挥企业优势,使纺织服装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的附加值。建立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激励约束机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定期调度、分层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同时,引进名牌,吸引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来青岛市安家落户。对创青岛市、省、国家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重奖。

  (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和高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提升纺织服装业

  针对即墨市当前纺织服装业整体装备水平不高的状况,要围绕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搞技改,支持高起点的技术改造。重点围绕针织内衣、针织绣品、西服、衬衣、床上用品、布匹、针织辅料及高支精梳纱等主导产品搞技改,促进即墨市传统纺织品、服装的深、精加工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加快新原料、新染料、新助剂、新工艺的引进、研究和应用,带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重点抓好即发“甲壳质纤维保健针织品”和雪达“改性亚克力针织内衣”等项目的技改。积极适应入世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注重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重点企业参加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的环境标志认证,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达到或超过国内外同类产品水平。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促进产学研开发,不断开发适应绿色、生态、环保等要求的针织服装新产品和精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档次和附加值,提升即墨市纺织服装业的整体水平。

  (五)、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保障纺织服装业。一要多渠道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要定期聘请国内有关专家、企业家为即墨市企业经营者授课,提高企业经营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三要注重开发设计,发挥青岛纺织服装学校在即墨的有利条件,引进高级设计师,吸引服装大学来青岛市兴办学校,培育高层次的纺织服装业后备人才。

  (六)、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拉动纺织服装业

  根据即墨市纺织服装工业现状,应进一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战略,用信息化的手段扩大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1、扩大国际市场方面:重点鼓励即发、红领、雪达、好事中等企业建立跨国信息电子网络。即时在线得到法国、意大利、纽约、东京、香港、汉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纺织服装网上信息,逐步建立即墨市的全球网络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大即墨市纺织服装工业的知名度。加强与国外大公司在“清洁生产”、“绿色产品”、“生态纺织服装品”等新概念项目方面的合作。一要与国外大公司加强国际市场的营销合作,使即墨市纺织服装企业巩固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同时积极扩大东欧、西亚、南美等更广大的市场。在上述地区,逐步通过与当地大公司合作,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二要重点吸引国际知名品牌落户即墨市,增强即墨市品牌的优势。加强与韩国、日本、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韩国、日本的厂商将加速向我国转移,台湾和香港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也正在向北方转移,即墨市纺织服装应抓住这一机遇,制定相应的政策,主动到韩国、日本招商,将韩、日、台、港针织服装企业请进来,加快即墨市纺织服装业的发展。

  2、扩大国内市场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地参加全国重要的博览会、定货会。组织青岛市服饰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服饰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树立针织名城、名企、名牌形象,提升即墨市纺织服装在全国的知名度。二是在青岛服装城的基础上,将服装市场培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服装流通市场。

  (七)、发挥媒体作用,宣传纺织服装业

  虽然即墨市纺织服装方面有诸多优势,但宣传推介力度不够。应通过电视、报纸、赞助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推介即墨市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以及投资环境等与纺织服装产业链关联度大的项目,利用中国针织名城、青岛服装城的优势,宣传即墨市的纺织服装企业。

  (八)、成立行业协会,服务纺织服装业

  围绕纺织服装业的结构调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服务意识,成立纺织服装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要为行业协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行业协会应在行业管理、行业规范、行业合作等方面发挥作用。协调、引导企业搞好行业自律,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克服无序竞争,更好的维护和促进纺织服装业健康发展。围绕提高行业素质,对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咨询、服务。组织纺织服装企业参加有影响力的服装博览会等,宣传服装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即墨市纺织服装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