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三资企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天津
调查机构:天津统计信息网
报告来源:天津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直接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对天津产业、产品结构的升级和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三资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的生力军和增长点。加快三资企业发展是新世纪我市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提出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总要求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整理了自1992年以来我市三资企业的有关统计资料,从多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力图从我市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轨迹的分析中做一些理性分析,找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进一步加快三资企业的发展提出对策。
我市三资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自改革开放至2003年底,全市三资企业累计合同投资总额546.97亿美元,累计合同外资金额453.01亿美元,累计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4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亿元。
到2003年末,我市有正常生产经营行为的三资企业共有4522家,其中,投资方式为合资经营的企业1769家(中外合资企业1003家,与港澳台合资经营企业766家);合作经营的企业178家(中外合作企业118家,与港澳台合作经营企业60家);外方独资经营的企业2654家(外国投资企业1826家,港澳台独资企业738家);外方股份公司3家。外方绝对控股的企业709家,相对控股的企业481家。出口型企业1273家。
(二)生产经营状况总体上良好
2003年我市三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上良好。全年完成总产值1932.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销售收入2233.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出口创汇114.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4%;缴纳各项税金99.78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润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8%。盈利企业1713家,比上年增长11.74%,盈利额13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1%。
在2003年的三资盈利企业中,从投资方式看,合资企业712家,盈利额79.21亿元;独资企业933家,盈利额47.73亿元;合作企业67家,盈利额7.1亿元。从投资规模看,盈利企业中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217家,盈利额87.47亿元,其中106家为独资企业,合资企业98家,合作企业13家。
(三)效益水平与全市相比基本持平
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中,我市三资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销售收入利润率、销售收入利税率、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与全市基本持平。
2003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为4.4%,资产收益率为5.2%,销售收入利税率为8.8%,资产负债率为58.4%,基本与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的相同指标水平持平。
2003年其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8914元/人,是全市水平的1.6倍。
三资企业的结构特点
(一)独资企业在三资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已与合资企业平分秋色
1997年前,我市的三资企业以合资为主,合资企业总资产占我市三资企业总资产的近七成。随着投资环境和政策的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从过去的共担风险、共负盈亏的合资方式,逐步转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独资方式。自1998年起合资企业占全市三资企业总资产的比重逐年下降,独资企业占全市三资企业总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03年末,独资企业、合资企业总资产分别达到1119亿元、1110.75亿元,占全市三资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分别为46.9%和46.6%,独资企业的总资产在全市三资企业总资产的比重已与合资企业平分秋色。
(二)在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中,合资经营企业仍居主体地位,独资企业发展迅猛
三资企业按投资方式划分为合资、合作、独资企业。2003年合资企业在主要经济总量指标中仍保持主体地位。合资企业完成总产值1020.9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56.19亿元,出口销售收入45.39亿美元,实现利润59.74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40.75%、41.78%、8.7倍、1.2倍,分别占全市三资企业的52.82%、51.78%、45.15%和61.21%。尽管其占全市三资企业比重比1992年分别回落了27.9、22.8、34、25.2个百分点,但仍居全市三资企业上述指标的主体。2003年合资企业缴纳税金54.3亿元,比2002年增长44.49%,占全市三资企业实缴税金的54.42%。2003年合资企业实现利税114亿元,占全市三资企业利税总额的57.8%。
2003年独资企业完成总产值884.8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1.67亿元,出口销售收入54亿美元,实现利润33.07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2.4%、7.3%、16%,但利润比上年下降28.79%,分别占全市三资企业的45.78%、45.75%、53.72%和33.88%。
从人均利润水平和人均纳税指标分析,合资企业高于独资企业。2003年合资企业人均利润为2.8万元,人均税金2.57万元,比独资企业均高1.3万元。从目前三资企业就业结构分析,独资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独资企业就业的人员占全市三资企业的49.4%,但合资企业平均就业人数超过百人,是独资企业平均人数的1.4倍。
(三)占三资企业总数8%的三资大企业,其经济总量占到全市三资企业的76%
截止2003年末,三资企业中投资总额5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企业373家,仅占全部三资企业总数的8.3%,但其完成总产值1471.6亿元,占三资企业完成产值的76.14%;实现销售收入1572.82亿元,占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的70.43%;完成出口77.85亿美元,占三资企业出口总量的77.44%;缴纳税金68.5亿元,占三资企业实缴税金的68.65%,比2002年增长29.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70.32亿元,占三资企业利润总额的72.05%。
三资企业中,著名的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三星集团等在我市投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2003年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完成总产值401.31亿元,占全市三资企业完成总产值的20.8%,实现销售收入386.14亿元,完成了全市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的17.3%。截止到2003年底,三星集团在华投资24家企业中有11家落户我市,三星麾下的三星电子、三星电管、三星电机、三星第一毛织、三星康宁、三星Techwin均在我市进行了项目投资。其中9家投产企业完成总产值301.44亿元,占全市三资企业完成总产值的15.6%,比2002年增长2.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299.43亿元,占全市三资企业销售收入的13.4%,比2002年增长6.1个百分点。另外,丰田汽车、乐金电子、新大洲摩托2003年完成销售收入分别为58.98亿元、61.01亿元及33.26亿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6.5倍、19.3%和28.8%。
(四)美、韩、日投资企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占全市三资企业的七成以上
从我市三资企业的外方投资国别情况分析,美国、韩国、日本在津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占全市三资企业总量的73.03%,比1992年完成产值增长762倍,所占比重比1992年增长47.43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占全市三资企业总量的67.4%,比1992年销售收入总量增长791倍,所占比重比1992增长41个百分点。其他国家和地区依次为:香港、台湾省、法国、德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
(五)通信设备、计算机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最高
2003年,外国和港澳台在津投资于制造业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15.53亿元,比1992年的增长265倍,占三资企业销售收入总量的85.8%,比1992年增加38.8个百分点,是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6.5%,在全国制造业中的比重约占1.5%。完成总产值1908.28亿元,出口创汇100.32亿美元,缴纳税金86.16亿元,实现利润89.88亿元。其中我市三资企业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相当高,占全市三资企业制造业总产值的5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4%。其销售收入占全国通信电子计算机行业的5.7%,形成了我市的优势产业。在制造业中排在前10位的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10个行业所创造的总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81%。
(六)投资第三产业的三资企业有了长足发展
2003年投资于第三产业的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8.65亿元,比1992年增长8.2倍;获得利润6.02亿元,比1992年增长2.5倍;就业人数4.2万人,比1992年增长60%。
1.交通运输业人均利润远远超过全市三资企业平均水平
从事交通运输业三资企业2003年完成销售收入32.8亿元,比1992年增长75%;实现利润5.26亿元,比1992年增长1.6倍,但从业人员比1992年减少46%,人均利润率6.57万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4.38亿元。
2.批发零售餐饮业销售收入增长迅猛
批发零售餐饮业三资企业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00.5亿元,比1992年增长45倍;获取利润1.77亿元,比1992年增长3倍,从业人员2.02万人,比1992年增加1.6万人。
3.金融、保险业三资企业落户天津,活跃了金融市场
在外商实业投资迅猛发展的同时,外国和港澳台银行也进军天津,自1992年10月,第一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在天津注册,至今已有汇丰、日本三菱、朝兴、日联、法国兴业等15家外资银行落户津门。尽管外国和港澳台在津投资于金融业的投资占在津全部投资中的份额较少,外资银行2002年营业收入仅占全市银行业营业收入的2.8%,但在金融机构结售汇业务中却已占有不小的比重。2003年外资银行结售汇业务占全市金融机构结售汇业务的比重达到11%。外资金融机构的介入,给我市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经营理念,为我市金融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外资银行中韩资银行经营效益最佳,全部处于盈利状态,2003年其实现盈利额0.9亿元,占全市外资银行利润总额的85.7%。
在外资银行在津迅速发展的同时,外资保险业也开始问鼎津门,截止2003年末,总部设在天津的保险公司2家,外资保险驻津代表处3家。此外,刚刚由中国建设银行天津分行与德国合资建立的我市首家住房储蓄合资银行-施豪银行,引进德国低息贷款新模式,将会加速我市公有住房私有化进程。
三资企业迅猛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我市经济总量的扩张
外商投资,在给我市带来了国外的经济技术资源的同时,也调动了我市闲置的经济资源,扩大了投资规模,并直接推动了出口规模的扩大,拉动了国内就业与生产需求,改善了企业素质,加快了我市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
(一)有力地带动了我市经济总量的扩张
2003年三资企业完成总产值是1992年的57.2倍,12年间年平均增长40.1%,高于全市年平均增长速度27.7个百分点,对全市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7.4%;实现销售收入是1992年的68.6倍,12年间年平均增长42.2%。三资企业出口创汇143.74亿美元,是1992年67.5倍,10年间年平均增长42%。对全市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3%,占全市的比重由1992年的13.1%,上升到2003年的79.5%。三资企业1992年仅实现利润2.25亿元,而2003年实现利润231.88亿元,比1992年增加229.63亿元。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增加值已达到530.83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22.2%,成为推动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二)有效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嫁接改造调整
1994-2003年,是天津确定用8年时间将国有老企业嫁接改造一遍的重要时期。截止2003年末共引进三资64亿美元,对8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改造,相当于每投入1元人民币的土地厂房,就引进约2.2美元的三资。国有老企业通过引进三资,实现资产重组,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如通信广播公司与韩国合资的通广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中环电子信息集团与韩国合资的天津三星视界有限公司、二轻工业总公司与韩国合资的乐金电子(天津)有限公司、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与英国合资的史克必成(天津)有限公司、迅达摩托车厂与日本本田公司及国内的新大洲集团合资的新大洲本田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嫁接改造项目涉及电子、机械、化工等众多行业,对天津国有企业改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三资企业的大举进入,促进了我市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
改革开放,使天津这个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对国际资本产生了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国际跨国公司、大财团对我国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2003年底,列入全球最大的500强企业,在津投资的达到98家,投资项目251个,合同三资额达67亿美元。这些公司、财团投资对天津市经济发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辐射效应明显,具有“引进一个,带来一串,辐射一片”的显著成效,不仅带动了一批国内配套企业步入国际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网络,而且带动了一批中小企业来津投资。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跨国公司采用国产原材料的比例平均达56%以上。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国内采购原材料的比重高达85%,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的本土化比率已由58.5%上升至65%,并且做出决策到2006年在中国的本土化采购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
不仅如此,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代表的三资企业的大举进入也使我市的许多行业产品实现更新换代,形成了近百种竞争力较强的国际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缩短了我市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并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坚力量。如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的手机、寻呼机;三星品牌的录像机、摄像机、录放一体机、照相机、数码相机、电视机、显示器;LG品牌的空调、微波炉等等。
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046.1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值的84.7%,占全国的比重为3.8%。实现销售收入1024.48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的82.4%。利税总额56.5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利税总额的68.7%。高新技术出口57.95亿美元,占全市高新技术出口的98.8%,占全国高新技术出口的份额为5.2%。
(四)三资企业的迅速扩张,从总体上扩大了我市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全市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资企业的引入也使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从业人员有出有进的市场机制,从总体上扩大了我市的就业规模,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带动了全市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截至2003年末在我市投资的三资企业吸纳从业人员44.6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23.9%,劳动报酬79.06亿元,占全市劳动者报酬的23%。人均劳动报酬2万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11万元。
三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招商引资的质量不高,当前有正常经营行为的企业占累计批准设立的企业家数的比例偏低
2003年全市三资企业年检后实有企业5516家,占截止到2003年末累计批准企业家数的34.5%,而正常生产运营的企业家数占年检家数的比重为82%。存活率低,表明我市三资企业的运行质量不高,如何让更多的三资企业在我市更好的发展壮大起来,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注。
(二)近50%的三资企业亏损,亏损面有所扩大
2003年我市三资企业整体运行良好,但亏损面比1992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亏损额达到36.43亿元。亏损企业以独资企业为主,占亏损企业总数的59%,合资企业占37%,合作企业仅占3.5%;亏损额以合资企业占的比重最大。2003年合资企业亏损额占全市三资企业亏损总额的53.4%,独资企业占40.2%,合作企业占6.5%。在亏损企业中,有878家企业自2001年起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总额达49.86亿元,占三年亏损总额的49.3%;合同外资在5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占亏损企业总数的8%,亏损额为20.81亿元,占57.1%;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全市亏损总额中所占比重居各行业亏损额之首,达到17.02%。
(三)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发展缓慢,科技投入比重偏低
尽管三资企业在我市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但由于外方垄断技术资源,仅把生产基地设在天津,而研发机构却在境外或其他省市,科技投入不高。截止2003年末,设在我市的三资企业研发中心仅有7家,而上海市已有106家,仅独立研发中心就有54家。同时,据R&d清查资料显示,2000年三资企业中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仅占29%,比全市工业企业低22.9个百分点;科技活动费用支出总额为工业总产值的0.9%,低于全市工业0.4个百分点;内部支出中,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为工业总产值的0.6%。
(四)第三产业总量规模较小
近年来,第三产业的三资企业在我市发展速度较快,但其经济总量在全市所占比重极小。2003年销售收入仅占全市的12%,利润总额占6%,从业人员人数也仅占到9.4%。
(五)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根据市统计局近两年进行的三次问卷调查情况看,外商就我市的投资环境总体上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同时也提出以下几方面需要改进。一是交通设施建设仍显不足。交通拥塞现象时有发生,机场建设相对滞后,国际航线较少。二是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审批事项较多,审批的范围较广,个别部门办事效率不高,办事程序复杂且缺少透明度。三是对有关政策宣传不力。一些外资企业不了解自己可以享受哪些优惠政策,或者由于知道得太晚而不能及时享受。四是资本、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发育存在着薄弱环节。直接融资相对滞后、产权市场发育不充分、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五是企业信用状况不佳,拖欠债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中介服务业尚不完备。认真对待和下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是改善我市投资软硬环境的关键所在。
(六)缺乏“重量级”成规模项目和新产业领域的开拓
从2003年来看,我市制造业缺乏成规模的具有行业带动效应的外资项目的引进。项目规模多集中于1000万美元,制造业领域没有一家外资项目超过5000万美元。同时,新引进的项目又多集中于我市已具优势的产业,缺乏新产业领域的开发。
加快三资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鼓励对高新技术的投资,形成新的优势产业
我市三资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已经形成较大规模,应充分利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继续扩大优势;借助丰田汽车大举进入我市的有利时机,迅速壮大我市的汽车及其配件产业;同时应围绕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新技术产业,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加大工作力度,占领制高点,形成新的优势产业群;要通过鼓励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和我市企业为其配套,延伸产业链。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要制定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我市的政策,引进更多的研发中心,投资性公司等,从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以技术研发为中心转移。
(二)增强项目筛选,引进成规模项目
加大对著名跨国公司的招商力度,集中力量尽快形成一批象摩托罗拉、三星集团那样成规模、有影响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形成对我市经济发展的多点支撑。同时,扶持中小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积极做实“购并”利用外资方式,以达到利用国际资本对我市部分工业企业的资产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之目的。
(三)引进新项目和加强项目的后期管理与服务并重,促进已有的三资企业良性生存,做强做大
提高招商项目质量,在准确预测项目前景的同时,加强与后期管理的有效衔接,在公正、公平、合理的前提下,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要重视三资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做好服务。外商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政府不可能完全包办解决,但在很多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如:协调解决用电问题;协调解决流动资金贷款问题;及时的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治理市场环境,保证企业经营在有序中进行等方面,政府应更多的为企业提供帮助。至于简化手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解决我市的进出口通关速度慢和出口退税慢等问题更是政府改善投资软环境应尽快抓出实效的问题。总之,要全方位的服务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其减少亏损,降低亏损面,使企业生产经营良性循环,做强做大。
(四)拓展直接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范围,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务业将成为新一轮扩大利用外资的关键领域,为此,要积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勇于拓展直接利用外资的领域和范围,借鉴工业在吸引外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