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2003年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经济取得显著进展

报告出处:河北省统计局  发布日期:2004年05月25日 08:49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农业
调查地点:秦皇岛
调查时间:2004-05-24
调查机构:河北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河北省统计局

报告内容:

  2003年,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进展,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要采用新思维、新举措,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着眼于发展现代化农业,培育龙头企业,扶持支柱产业,建设生产基地,进而推进全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容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持续保护和科学开发农业资源为前提,以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以提高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农业的一、二、三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实行多层次、多元化、多形式的优化组合,形成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产业链,带动农民将分散零星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大生产,优化组合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反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标体系及经营现状

  (一)主导产业:是本区域内以某一主导产品或项目为中心,实行产加销、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等一体化经营的优势产业。

  2003年,我市产业化率为46.9%,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全市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商品率在90%以上的主导产业有9个:山海关肉鸡饲养产业、昌黎县蔬菜产业、昌黎县酒葡萄产业、昌黎县粉丝产业、昌黎县玉米产业、昌黎县海产品产业、抚宁县玉米产加销产业、抚宁县生猪产加销产业和卢龙县甘薯产业。分县区看,山海关1个,昌黎县5个,抚宁县2个,卢龙县1个。

  全市主导产业销售额4077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0%;上缴税金15582万元,比上年增长4.0%。主导产业联系农户数251167户,比上年下降18.6%;主导产业联系农户的户均收入9128元,比上年增加161元,增长1.8%。这说明,我市主导产业规模扩大,产业呈多样化,区域特色较明显,如山海关的肉鸡、抚宁的淀粉、昌黎的葡萄酿酒、卢龙的甘薯等。但农民参与程度有所下降,从中获益收入增长缓慢。

  (二)龙头经营组织:是指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经营组织。按组织形式分主要有三类:龙头企业(集团)、专业市场和中介服务组织。

  1、龙头企业(集团):指以农副产品加工(养殖、经销)企业或集团为龙头,用合同契约关系或产权联结以及其他多种形式,带动基地和农户从事专业生产的龙头经营组织。

  2003年,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25个,比上年增加8个,实现销售收入3188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利润总额10880万元,比上年增长51.8%;上交税金13072万元,比上年增长13.6%。总体来看,龙头企业呈快速发展趋势。

  2、专业市场:指以市场为龙头,带动主导产业,连接千家万户,实施产销一条龙经营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003年,全市年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的税前利润(包括销售费用)5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有4个:秦皇岛市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北戴河区杨各庄蔬菜市场、秦皇岛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卢龙县北方粉条市场,成交额合计为286930万元,利润总额3249万元,税金375万元,交易面积263886平方米。

  从单个市场情况看,秦皇岛市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秦皇岛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交额分别比上年增长36.6%和21.1%,占专业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71.8%和18.1%;北戴河区杨各庄蔬菜市场和卢龙县北方粉条市场分别下降8.4%和6.6%,占专业市场成交额的比重为1.5%和8.6%。上述情况说明,专业市场个数较少,而且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秦皇岛市海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大型市场不断壮大,但中小市场发展缓慢。

  3、中介服务组织:指通过中介服务活动,带动农户实施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并从中取得收益的经济组织。2003年,我市年服务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中介服务组织尚属空白。

  龙头经营组织的突出特点:

  一是促进了就业,提高了农户参与度

  截止2003年底,在25家龙头企业中,企业从业人员为11216人,比上年增长16.5%;龙头企业联系的农户数达106630户,比上年增长1.28倍,其中实行订单联系的农户40251户,比上年增长1.58倍,表明了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日趋紧密,“公司+农户”的利益机制正在初步形成。

  二是辐射范围广,不断向周边扩散

  在29个龙头经营组织中,辐射范围在本省的有3个龙头企业,产品立足于本省、满足省内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有16家龙头企业(或市场)产品跨省区销售;有10个企业(或市场)不断向国外扩大产品出口。

  三是一批上规模和上水平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

  在25家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有5家: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秦皇岛骊骅淀粉有限公司、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秦皇岛市潘官营机械化屠宰加工有限公司,昌黎县淀粉有限公司等,销售收入合计276200万元,达到了全部龙头企业的86.6%,具有了一定的规模、知名度和发展潜力。

  (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指某种或某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生产(加工)规模,为产业化龙头经营组织或其他组织提供原料或消费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

  2003年,我市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28个,比上年增加3个;种植面积86030公顷,下降5.1%;销售产值175584万元,下降6.8%;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联系农户数399837户,比上年增加1648户,增长0.4%;基地联系农户的户均纯收入为8412元,比上年减少452元,下降5.1%。分类型看,2003年,全市种植业生产基地16个,销售产值99133万元;养殖业生产基地9个,销售产值48925万元;农产品加工基地3个,销售产值27526万元。可见,我市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总体规模不大,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三、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

  目前,我市龙头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它的带动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规模进程和效益。在25家龙头企业中,销售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20%。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有限,无法带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2、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完全形成经济利益联结共同体

  多数企业与农户之间都是买卖关系。有的企业即使与农户有了订单关系,一旦遭遇市场风险,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农民的利益。从25家龙头企业看,与农户存在订单关系的只有14家,占龙头企业总数的56.0%。农民与企业之间相对松散的联结关系,不利于产业化经营和发展。

  3、外向型龙头企业发展不够

  农产品质量标准,国际通行的ISO9000、ISO14000等质量标准标准体系的认证率较低,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外销与出口。在25家企业中,出口创汇总额为2718万美元,其中主要以肉鸡为主,肉鸡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到55.2%。虽然与上年同期比,出口创汇总额增长了58.3%。但基数低、总量小、出口品种比较单一等问题仍然存在。

  4、主导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转化能力低

  我市的“粮食、蔬菜、果品、禽蛋、肉类”等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但是这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企业以及名牌企业却不多,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初加工水平,精深加工转化力度不够。

四、几点建议

  1、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提高产业化整体水平

  一是加大建设投资力度,倾注精力狠抓产业化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有规模、潜力大、有知名度的产业化组织;二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等要素,不断改善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基地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三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论是何种所有制形式,都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鼓励民间资本、外商资本积极参股与投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体系

  企业和农户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是农业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链条。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经济利益联结体系,建立市场风险机制,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使企业与农户真正形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

  3、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实施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质量标准和食品安全;大力培育品牌,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加入国际通行的ISO9000、ISO14000等质量标准认证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4、抓住机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近几年来,国家为了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企业自身要突出抓好研究市场、开拓市场,以稳定的原料来源掌握稳定的市场。我市的粮食、蔬菜、果品、禽蛋等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优势。要充分利用我市的优势产业及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一批主导农产品的加工龙头企业,争取做大做强,真正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5、以食品工业的发展提升农业

  跳出农业看农业,发展食品工业,有利于对农业进行改造和提升。目前发达国家的食品制成品占其食品消费量的90%,而我国仅为25%;发达国家食品工业是农业产值的1.5-2倍,我国的食品工业产值不足1/3。因为发展食品工业有利于农村结构调整;食品工业的发展对农产品也提出了批量化、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必然有利于优化农产品的产出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从而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