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2003年山东青岛市企业集团经营特点及问题分析

报告出处:中国统计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4年06月02日 08:43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青岛
调查时间:2004年5月31日
样本数量:130户
样本情况:大企业集团
调查机构: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根据青岛市企业调查队2003年企业集团统计年报和对130户较大企业集团负责人问卷调查显示,2003年青岛市企业集团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使集团在内部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体系认证等方面都迈出新的步伐,企业集团运作日益规范,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已形成一批跨行业跨经济类型多元化集团快速发展的格局。

一、企业集团呈现的主要特点

  1、跨行业、跨多种经济类型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格局已基本形成。

  1997年青岛市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分布于工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等三大行业,至2003年,企业集团已涵盖青岛市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工业企业集团82户,占集团总数的63.07%;建筑业企业集团8户,占集团总数的6.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6户,占集团总数的4.6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户,占集团总数的0.77%;批发和零售业15户,占集团总数的11.54%;住宿和餐饮业3户,占集团总数的2.30%;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15户,占集团总数的11.54%。

  从企业集团子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企业集团子公司跨行业分布态势也较为明显,如海尔、海信等集团所属的多个子公司分别涉及工业、建筑、批发零售、房地产、餐饮社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问卷调查显示:集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均在同一大类中的行业比重为28.46%,不处于同一大类的行业,但对主业有辅助作用比重为49.23%,完全在不同行业大类进行投资经营比重为39.23%。

  再从企业集团注册类型分析看,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青岛市企业集团经济成分发生了较大变化,已打破过去那种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而转化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发展的所有制新格局。2003年底青岛市企业集团按母公司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为34户,占集团总数的26.15%,有限责任公司43户,占集团总数的33.08%,股份有限公司29户,占集团总数的22.31%,外商投资企业和其它类型企业集团各为3户和21户,分别占集团总数的2.30%和16.15%。

  2、民营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体水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民营经济发展消除了一系列政策性、体制性的障碍,推进了民营企业集团及民营经济调整与改革的步伐。2003年,青岛市民营企业集团经济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攀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青岛市民营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已达465.52亿元,同比增长22.46%,高于集团平均水平13.76个百分点;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0.29亿元,同比增长38.95%,高于集团平均水平21.7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3.63亿元,同比增长28.05%,高于集团平均水平26.2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81亿元,同比增长47.61%,高于集团平均水平18.51个百分点。目前青岛市已有15万多人在民营企业集团中就业。民营企业集团在社会再就业中发挥了主渠道作用。

  一批骨干民营企业集团成长起来,对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如原油加工业的青岛广源发集团,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青岛泰发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青岛变压器集团、青岛汉缆集团,纺织机械制造业的青岛星火纺机集团,纺织服装业的即发集团、喜迎门集团等等,这些企业在2003年都创造出非凡的发展业绩,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均在10亿元以上。

  3、组织机构较为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逐渐成熟。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往各种形式的名义集团混同的状况基本改变。母子体制健全、资产关系明确、运行机制健全的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不断形成。2003年末,130家企业集团中出资人明确的有126户,占96.92%,有112户已经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占86.15%。企业集团已执行合并会计报表制度的有62户,占47.69%,集团母公司对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融资项目,涉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科技开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统一决策的比重分别为96.15%,87.69%,70.77%,63.08%和85.38%。集团母公司成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分别占76.60%,94.68%和94.68%。其中董事会成员产生方式有59.55%是出资人委派,有46.07%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占47.19%,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的占35.96%。集团母公司股东会能够行使下列职权所占比重较高的分别是: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做出决定;修改公司章程的均为98.61%。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和对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和清算等事项做出决议为97.22%。集团母公司董事会能够行使下列职权比重较高的分别有: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的比重均为94.38%。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为93.26%;指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为92.13%。集团母公司监事会能够行使下列职权的分别有: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为96.63%;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坏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和经理予以纠正为95.51%;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为84.27%;检查公司财务为93.26%。

  4、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劳动分配制度不断优化。

  据调查,企业在注重经营业务做大做强的同时,在人才开发,人才培养方面也下了一番工夫,通过积极引进高文化高素质人才和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使企业集团人员在年龄、文化结构等方面不断得到优化,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在青岛市89家成立董事会的企业集团中,集团董事长按年龄分组,其中40岁及以下的占10.11%;41-50岁的占48.31%;50岁及以上的占41.57%。集团董事长按文化程度分组,其中硕士的占17.98%;大学本科的占37.08%;大学专科及以下的占43.82%。在企业家队伍素质提高的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也得到较大提高。其中企业集团中层经理文化程度,博士占0.77%;硕士占10.77%;大学本科占46.15%;大学专科及以下的占39.23%。企业集团经理层中有57.69%的人员熟悉国际商务。企业集团从业人员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在三个分组调查中,选择占50%及以上的为30.77%;占20%-50%的为36.92%;占20%以下的为32.31%。人员素质优化的同时,企业努力在强化各项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上下工夫,使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已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占93.85%;已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职工能进能出的占86.15%;不存在“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占72.31%;内部管理人员实行公开竞聘的占85.38%;足额交纳社会保险费的占91.54%。企业在劳动分配上也采取了多种办法,其中,集团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占39.23%;集团经营者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的占33.85%;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占66.15%;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占57.69%;职工持股分配制的占28.46%;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占26.92%。

  5、加快各项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建设和落实,企业集团运作不断趋于规范。

  调查中发现随着集团总体实力的增强,集团在内部管理和各项制度的建设方面也加快了步伐。其中91.54%的企业有明确的企业集团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制度;85.38%的企业有预算管理制度;79.23%的企业有奖惩制度,并且能够严格执行;73.08%的企业在本年中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57.69%的企业有财务总监委派制;47.69%的企业有产权代表管理制。在集团有关配套政策落实上,有投资自主权的占83.85%;自营产品进出口权的占69.23%;对外担保权的占65.38%;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动合作权的占51.54%。

  企业运作的不断规范,使企业的信用状况大为改善,据统计,核心企业在银行的信用等级AAA级的比重高达46.92%;AA级的比重为33.08%;A级的为13.08%;BBB级的为3.08%。56.15%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网站。

  6、集团科技投入力度加大,技术创新成果显现。

  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集团大多成立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增加了研究开发费用。2003年底已成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企业集团有88家,占集团总数的67.69%,研究开发费用为55.65亿元,同比增长1.6%。研究开发人员劳动报酬为4.24亿元,同比增长16.1%。

  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显现。2003年企业集团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757.97亿元,同比增长19.2%。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1.89%,同比提高了0.54个百分点。近三年青岛市企业集团获得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为45个,其中已应用专利数为42个;企业集团获得美国专利申请授权数为8个,其中已应用专利数8个。有102户集团主要产品(服务)已获得ISO9000(9001,9002,9003,9004)质量体系认证,比重为78.46%;有41户集团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认证,比重为31.54%;获得其他国际认证的还有33户,比重为25.38%。集团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的企业比重为8.46%;占有率在20%-50%的比重为13.85%;占有率在10%-20%的为20%;占有率在10%以下的为57.69%。

二、目前青岛市企业集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2003年青岛市企业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有许多因素和障碍不同程度制约着企业的发展,问卷调查显示主要有:

  1、企业集团内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和激励约束机制还尚未理顺,调查中有29.23%的企业认为企业集团内部产权关系尚未理顺;25.38%的企业认为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18.46%的企业认为集团母子公司体制不健全;5.38%的企业认为企业集团产权管理部门职能弱。

  2、影响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

  主要表现在企业资金短缺占61.54%;产品缺乏竞争力占33.85%;科研开发能力弱占33.85%;企业富余人员问题突出占23.08%;地区间贸易壁垒占21.54%;技术设备陈旧占20%;上级行政部门干预占7.69%。

  3、影响企业集团实施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的主要障碍有: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滞后占47.69%;无法安置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占43.85%;被兼并企业的银行历史欠帐占41.54%;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不健全占40.77%;地区、部门条块分割占21.54%;市场中介机构不完善占13.85%。

三、对青岛市企业集团发展前景的预测及建议

  尽管2003年青岛市企业集团在发展中还存在一定困难,有些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但对组建企业集团和企业集团的发展前景企业家们均保持较高的评价和信心。认为组建企业集团后,企业经营状况和效果很好的占20.77%;较好的占61.54%;一般的占16.15%;尚未见效的只占1.54%。有42.31%的企业家预测企业集团未来发展前景很好;50%的企业家预测企业集团未来发展前景较好;认为一般的只占7.69%。为进一步提升青岛市企业集团竞争力,加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目前应着重在一下几方面进一步做工作:

  1、在做大做强上下工夫,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近几年来,青岛市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有了可喜的发展,在国内市场形成了较强竞争力,有些已进入国际市场。如海尔、海信、青岛啤酒、青岛澳柯玛等集团,近年来以非凡的发展业绩在国内同行业中遥遥领先。因此,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工作已经有了现实的条件和基础。但也应该看到,青岛市企业集团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在企业规模、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结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上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因此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已是迫在眉捷。当前要以2008奥运帆船为发展契机,围绕市委重点工作思路在大力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建设“四大工业基地”和培育“五大产业群”上做文章,强化和整合现有企业集团,提高资本运行质量,在做大做强上下工夫,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出现更多的优秀的大企业集团。

  2、不断加大研发费用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集团要不断加大对技术开发中心的扶持力度,努力提高研究开发费用在企业销售收入中的比重,以满足企业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的需要。本次问卷调查在问及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是否满足需要时,有9.09%的企业认为完全满足;有79.14%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还有14.77%的企业认为不满足。从研究开发费用与营业收入比率看,本年为2.31%,同比减少0.36个百分点,这无疑又为我们敲起了警钟。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如果企业忽视了技术创新,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必定要打败仗。因此我们要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费用,建立技术中心,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境外跨国公司进行合作研究开发、共建技术中心以及人员交流等,形成立足全社会、面向全球的开放式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3、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集团。

  尽管近年来青岛市在第三产业集团的数量和规模上有了较快发展,但集团从行业结构上看主要还偏重于第二产业,与南方一些先进城市的差距较大。在2003年130家企业集团中,第二产业集团就有90家,占全部集团总数的比重为69.23%,这对青岛市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缺憾。因此,当前青岛市要以大旅游为龙头,带动城市的运输、信息传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房地产业和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要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组建跨行业、跨经济类型的第三产业集团,促进青岛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为青岛市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4、发挥政府能动作用,为集团发展继续营造有利的经营环境。

  努力改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环境,对企业集团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加大对重点企业集团的政策扶持力度,认真解决企业集团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完善对大集团的支持,政府要加快改善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环境的改革,大力拓宽集团的融资渠道,缓解企业集团目前资金紧张的矛盾,为企业集团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