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我国固网运营市场凸现四大趋势

报告出处: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发布日期:2004年06月03日 08:45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调查时间:2004年05月31日
调查机构: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报告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报告内容:

  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下面是信息产业网刊登的一篇《中国电信业》杂志的分析文章。

  文章分析得出,我国固网运营市场凸现四大趋势,如下:移动对固话替代与分流加速;小灵通大发展、社会通信“移动化”;宽带接入业务高速发展、固网宽带化战略隐现;IP化正从根本上改变长话发展。

分析报告全文如下:

  对于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来说,2003年可谓喜忧参半的一年。“喜”主要指:全行业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3.9%,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移动运营业务持续高速发展,CDMA也走出发展初期的困境,正迎来高速发展的上升期;固网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出现新的发展热点,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业务收入的关键驱动因素,互联网宽带业务出现了高速发展的势头;中国网通内部整合基本完成,大幅度开拓海外市场、南方市场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忧”主要指:2002年中国电信的拆分,形成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两大固网运营商竞争格局,加之中国铁通、中国卫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竞争,“同质竞争”激烈成为固网运营市场的一大特征。与此同时,“异质竞争”在各个领域的启动也在2003年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移动正强化对固网语音通信的替代与分流,小灵通与移动之间的竞争,互联网宽带业务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对传统语音业务的分流,增值业务的发展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开放式经营新要求,其对未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央政府承诺对香港开放电信领域,其直接冲击将是电信固网业务。如此多的市场因素,加之管制的逐步放松、3G牌照的发放、通信技术的发展,给2004年的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带来了众多的不确定性。分析2003年的固网运营市场发展情况,有利于探索2004年的市场发展趋势特征。

趋势一:移动对固话替代与分流加速

  根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2003年,我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6330亿,较上年底新增490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6869亿,较上年底新增6269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用户超过固定电话用户的国家之一。我们也对我国的固定电话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进行了预测(见图1),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这一事实也表明我国电信运营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固定电话占通信运营业主导地位的时代实际已结束,以移动通信为主导的电信运营时代正逐渐来临。而从这一现象的背后,我们会发现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替代速度明显加快,而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话务量的分流也将加速,从而在中国电信运营市场出现了“移动为王”的新电信运营时代的到来。

  我国移动电话的高速发展必然出现对固定电话用户数的替代和话务量的分流,其分流力度还明显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根据ITU资料,世界上在固定呼叫固定、移动呼叫固定、固定呼叫移动、移动呼叫移动等四种话务量结构比例中,固定呼叫固定的比例由1993年的89.7%经过5年,到1998年即迅速下降到52.7%,而2003年即迅速下降到23.4%,低于移动呼叫移动的比例26.7%,而且在这个迅速下降的过程中,移动电话用户数只到2003年才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同样,我们对沿海经济发达的某通信大省的2002年通信话务量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见图2),在2002年该省的移动电话数已超过了固定电话数,“移动到移动”、“固定到固定”、“移动到固定”和“固定到移动”的四种话务量结构比较说明,固定电话通话时长已较多地被移动电话分流,但仍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移动电话通信资费结构较固定电话明显偏高,用户对固定电话仍属主要通信工具,加之我国经济水平偏低制约了移动用户话务量的发展。

 

图1: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趋势预测图

 

图2:沿海经济发达的某通信大省的2002年通信话务量结构图

  由于固定电话,尤其是本地电话受到同质竞争的程度并不高,本可以依赖固定电话用户数和话务量的适度发展拉动固网业务稳步增长的态势被移动电话的高速发展所打破,并可能在2004年形成固定电话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主要影响将体现在固定电话用户数增长速度较往年大幅度减缓,只是过多地依赖PHS的高速发展拉动,才使固定电话用户数的增长保持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本地电话话务量受移动电话的发展也将出现下降的态势,同时移动电话的本地资费结构对固定本地电话的区内区间计费的资费结构提出了新挑战。

  因此,2004年固网运营商在传统语音通信领域将一改以“守”为主的经营方式,面对移动运营商的强劲攻势,将会进一步关注以城郊、郊县、农村的新增量以及城市用户存量的发展问题,发展新用户与留住老用户成为固定电话营销的新方向。同时,固网运营商会体现出主动挖掘本地电话的话务量、关注用户消费行为、开发出不同的本地电话资费结构(如包月、分段计费等)和相关营销模式(如话务量营销、多业务捆绑,积分奖励等),以激发用户的需求,促进固网话务量增长的新战略。

趋势二:小灵通大发展、社会通信“移动化”

  小灵通作为一个争议很强的“固话延伸”通信产品进入市场,受到业界众多专业人士的批评和反对,称其为落后技术的代表,其生命力极其短暂,要禁止其大发展。但固网运营商却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推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小灵通,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并迎来了小灵通的大发展,在短短的两至三年内,小灵通用户数就跨上了3000万用户的新台阶。2003年的事实也说明,固网运营商新增用户4900万户,其中2800万是由小灵通完成的。这就是说,小灵通已真正成为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小灵通在中国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双寡头”市场格局导致的,可归结为行业管制存在缺陷所至。在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用户可选择的移动运营商业务很少,移动用户必须忍受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高昂移动通信费用(移动本地话费是固定本地话费的8~12倍),而不管其服务质量如何。但移动通信市场始终存在高端、中端和低端用户群,中、低端用户群对通信质量要求不高,却对资费非常敏感,希望能得到移动通信费用较低的业务品种。但在小灵通未出现之前的“双寡头”移动通信市场,两大移动运营商以“和为贵”为经营目标,寻求稳步发展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了高价位的业务,基本没有中低价位的产品。小灵通的出现,为中、低端用户群提供了中低质量、低资费的新业务品种,适应了大量中、低端用户的需求,也同时推动了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促使移动通信市场中、低价位的业务品种大增。

  伴随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灵通的未来发展如何?国内某学者2003年初断言“小灵通3年内必出局”的定论,主要归结为技术落后、竞争不充分与体制存在缺陷三大原因。在笔者看来,小灵通在国内的发展不会在3年出局,并有可能维持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周期。这里给出日本移动电话高速发展下的PHS发展走势,也值得深思。在日本,移动电话普及率从1997年21.4%发展至2003年的64.5%,其间PHS的普及率基本维持在4.5%至5.3%之间。固定电话因其“固定不便”,在日本也明显因移动电话的发展而遭受强烈的替代与分流。PHS在日本的发展之路虽然有别与国内通信市场,但有一点说明,只要适合用户需求的产品,不论其技术先进与否,就有一定的生命力。

趋势三:宽带接入业务高速发展、固网宽带化战略隐现

  从2002年开始,中国固网运营商已开始感受到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进入了快速的成长期,2003年各家运营商相继制订了互联网宽带接入的发展政策。事实也正如运营商们所预料的,2003年宽带接入业务出现了井喷式行情,拉动了因传统业务收下降的部分,从而成为固网运营商继小灵通之后的又一个新业务收入增长点。

  与话音业务竞争的不同,以XDSL和FTTB+LAN等方式开展宽带接入业务的固网运营商有效地与移动运营商进行了错位经营,同时拥有固定电话优势的本地固网运营商明显在本地宽带接入业务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业务发展势头强劲。

 

(图3 我国宽带市场用户数趋势预测)

  笔者认为,2003年宽带接入业务出现的高速发展态势,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趋势更多地依赖于宽带接入工具——电脑,即市场上个人电脑的拥有量决定宽带接入业务的发展速度。我们以电脑设备5年折旧期为计算机存量的假设,即一台计算机能使用5年,那么当年的计算机拥有量则为前5年的销售量之和。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我国宽带市场用户数进行预测分析(见图3)。

  从预测结果不难发现,我国宽带用户数至2007年将逼近5000万户,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将出现,因为宽带接入是互联网应用的个人通信基本平台,用户通过这一平台将会应用大量增值业务,从而引发更大的市场机会,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个人商务、通信、娱乐、消费等等。另一方面,由互联网应用引发的如即时通信、视频通信、电子邮件等对长话通信、市话通信等业务产生了间接替代作用,其替代的规模与程度目前尚难预测。由此,这也迫使固网运营商在推动宽带接入发展的同时,开始考虑到互联网应用对传统语音业务的替代性。然而即使如此,无论是中国电信还是中国网通,均开始推出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互联星空”和“九洲在线”新商业模式,开始了固网宽带化战略,寻求在互联网业务上更大发展与突破的新战略已然显现。

趋势四:IP化正从根本上改变长话发展

  2003年长话业务的发展历程从根本上证明了IP化将是中国长话通信市场的主旋律。2003年中国长途电话的IP化率已从2002年的37.17%上升至42.17%,仅用了5年时间,IP电话从无到有,进而占居长途电话的首要地位(见图4);同时移动长途电话仍占有长途电话市场的高比重,并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移动对长话业务的分流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通信运营业正时刻面临替代产品的竞争,传统长途电话面对着IP电话和移动长途电话的强势竞争,由于移动长途电话资费结构特殊,费用较高,其长途电话业务量在达到一定业务量后趋于稳定。但对于IP电话,由于其资费远远低于传统电话,因而竞争力很强,我国近几年的IP电话的高速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市场方面,国内各大运营商全部进入了IP电话市场,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是IP的主力军,同时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在IP电话市场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另外中国铁通、中国卫通也加快了对IP市场的竞争力度。

  在长话市场,当地的主导运营商在对长话市场的“守”上,采取了主动与被动两种方式。主动方式即全面开放IP直拨电话,以有竞争力的资费与竞争者对抗;而被动方式,则是在大客户市场开放了IP直拨业务,并未全面开放IP电话,由于传统长话资费不具有竞争力,结果竞争者从市场中获取了巨大的收益。从实践的结果分析,采取主动的当地主导运营商在开放IP的当年长话整体收入略有下降外,以后几年均获得了持续的快速增长;而采取被动方式的当地主导运营商,由于竞争者IP的大量分流,导致长话整体收入的增长乏力。在长话市场上的“攻”者,则以用户需求为中心,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创新,为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打下了基础。因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运营商将更为主动,攻守结合,IP化也将逐渐从根本上改变长话的发展。

 

(图4 我国长途电话市场话务量结构趋势图)

  2004年我国的固网运营市场的主体趋势特征表现为移动电话对固定电话的替代与程度的加速,构成对本地电话发展的重大影响;小灵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固网运营商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量;互联网宽带接入将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以互联网应用为主的竞争时代将全面来临;在长途电话领域,IP化已成为主流消费方式,移动长途电话作为新一代长话消费模式也已为一定规模的用户群所接受,它们将继续冲击传统长话市场的发展。固网运营商为保证2004年和2005年的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市场创新和业务创新,以更新的商业服务模式挖掘市场潜力,满足与引领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新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