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主导未来国内光通信市场?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研究机构:通讯世界
报告来源:通讯世界
报告内容:
——尽管目前ADSL仍是国内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但光纤接入同样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主导未来国内光通信市场的发展
进入2004年以后,全球光通信市场露出了长达3年之久的“严冬期”即将解冻的征兆。其主要依据之一就是市场对以FTTH(光纤到户)为代表的光纤接入技术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比如,由美国光学学会(OSA)主导的OFC大展,是全球光通信展览中最重要的活动。日前召开的OFC
2004的活动之一、讨论未来市场的“市场展望(Market Watch)”主题就是“FTTP(fiber to the
premise)能否成为活跃市场的龙头”。
所谓FTTP,指的是使用同时实现话音、数据、视频三种服务,也就是具有“三重功能(triple-play)”光纤的接入线路。在美国,宽带的主要形式为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与视频播放的有线电视互联网。因此,要想推销FTTH,能够将这些服务集中起来并予以提供的方式就相当重要。
在宽带接入发展更为领先的亚洲市场,人们对FTTH的热情已不仅仅停留在讨论上。据报道日本的FTTH市场普及率已经接近10%,预计2006年前后将成为超过ADSL以及有线电视的宽带上网方式。作为世界上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20%以上),韩国的各个通信公司将在2005年前投资约110亿美元用于宽带网的扩建,100%的家庭都将实现宽带接入,FTTH将成主流。欧美FTTH市场尽管尚没有大规模展开,但增速较快,已有众多中小运营商尤其是有线运营商开始推广FTTH的应用。
而在国内,虽然过去一年多宽带市场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但却似乎成了ADSL的一统天下,尽管光纤作为未来接入技术发展的趋势已获得了业内包括运营商、设备商和政府主管机构在内的方方面面的普遍认可,但市场需求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那么,当前国内光通信市场的现状如何?未来国内光通信市场增长的主要支撑点又在哪里?
光纤接入:国内光通信市场增长的支撑点
从国内市场来看,前两年光通信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波动,但在中国范围内和世界范围内的波动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杭州初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军强认为,全球光通信市场是典型的周期性的衰退,数10年的快速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向通信市场,这种疯狂在2000年达到了巅峰,盛衰交替是自然规律,随后两年的全球通信市场急剧冷却,甚至影响了半导体市场。而在中国,虽然因为运营商的分拆,对光纤骨干网的建设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用户端的数据接入方面,市场一直呈良好发展的态势,从1998年开始,运营商的分分合合拉开序幕,经过几年的时间,连业内人士也不太能一口气把来龙去脉说清楚。机构的分拆合并很自然地会涉及到投资计划的实施,这种分拆合并一旦完成,不但以前受影响的投资计划可以得到继续执行,而且由于新的运营商的产生会使得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和互相渗透变得空前激烈,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预期2004年及随后的几年内,国内光通信市场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光纤接入将是下一个光通信市场的主要需求。
国内主要的光纤接入产品提供商——北京瑞斯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建宏也对未来国内光通信市场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以瑞斯康达为例,2003年前8个月,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亿元人民币,而到年底全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却达到了2.54亿元,市场的强劲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任建宏认为,未来10~15年仍将是国内光通信市场发展的黄金时代,市场热点将从骨干网建设转向光纤城域网和接入网市场,其市场总量将远远大于骨干网,并成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光通信市场增长的主要支撑点。其主要依据是:
(1)市场竞争的需要造成的结果。如CLEC在新地区的扩张,因为他们没有铜线资源,所以会选择光纤直接到用户;而ILEC虽有铜线资源,但迫于竞争压力,也不得不选择光纤。
(2)国内的DSL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挑线、服务质量和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有限等。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宽带业务和内容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带宽的需求将急剧上升,基于铜线的DSL技术由于其接入带宽、接入距离和接入质量等方面的瓶颈将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光纤接入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且光纤的升级只需要更换端接设备,是为未来竞争的投资,所以运营商只要有资金都会往光纤上投。
(3)国家政策未来必然会对光纤接入市场进行管制,驻地运营商为了抓住机会造成既成事实,不管有没有现实的需求,只要有资金就会投向建光纤接入网。
(4)经过前两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光纤的成本已经非常低廉。
所以,任建宏总结说,尽管当前在数量和规模上,DSL都是宽带接入市场的主流,但光纤接入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必然是多种技术共存,光纤端接和铜缆是两种主要接入发展趋势,这也是当前业内各方的普遍看法,国外一些宽带发展比较领先的市场目前的发展现状也证明了这点。
任建宏的看法在当前国内众多的光纤接入设备厂商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虽然大家都对市场前景抱有足够的信心,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国内众多的光纤接入设备厂商也面临着越来越紧迫的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的压力。
近年来,不断增长的IP数据、话音、图像等多种业务需求促使运营商的传送网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以承载话音为主要目的的城域网和接入网在容量以及接口种类上都已经无法满足多业务传输与汇聚的要求。于是,在城域网和接入网上提供多业务传送的技术迅速发展起来。MSTP(多业务传输平台)和PON(无源光网络)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都是基于光纤传送技术、在城域网或接入网上提供多种业务承载的解决方案。谁将主导下一代光纤接入网的发展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话题。
MSTP:城域接入网的最佳选择?
近两年来国内宽带网络的高速发展,使得城域网已成为全网的带宽瓶颈,而MSTP设备作为一种可应用于城域网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的主要网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就明确表示,中国电信的城域网的发展将以MSTP为主。他认为,MSTP是在SDH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兼顾TDM业务和数据业务。这对于像中国电信这样拥有庞大的SDH资源的国内电信运营商来说,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当前城域网业务量仍以TDM为主的现实,又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业务的需求,所以在中近期选择以MSTP多业务平台方案为主是稳妥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MSTP技术最初是为了在传统的传输网络上承载以太网业务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据北京有恒斯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兰桂介绍,
第一代MSTP只能提供以太网点到点透传,无法满足以太网业务的QoS区分、流量控制、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以及以太网业务层的保护等功能。发展到第二代MSTP可以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并可提供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多用户隔离和VLAN划分、基于STP的以太网业务层保护以及基于802.1p的优先级转发等多项以太网方面的支持。最近才出现的第三代MSTP中,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通用成帧规程(GFP)高速封装协议、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等多项全新技术,可支持QoS、多点到多点的连接、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等功能,能够实现业务等级协定(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等,为以太网业务应用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
虽然MSTP技术一直在不断完善,但在城域接入网的应用方案中,MSTP却并非唯一的技术,也非最先进的技术。杭州初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军强指出,MSTP是对先前电信运营商过度建设留下的庞大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的产物。据调查我国各类电信运营商对SDH的总投资在2000亿左右,但是利用率不高。即使在发达的沿海地区其利用率也仅为30%~40%,西部的情况更差。随着网络中数据业务比重的增加,基于SDH的MSTP在解决了数据的接入和传输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其受到运营商的普遍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何军强认为,虽然在技术上MSTP并没有多少新颖之处,但在当前解决运营商的运营、管理、维护和设备利用方面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应用方案,这充分验证了“并非超前的就是最好的,最适宜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随着网络资源的紧张,技术的发展,MSTP将逐渐被更廉价、更有效的接入和传输解决方案所替代,但也不排除由于应用的延续性和众多设备提供商在MSTP上的大量投入,给MSTP赋予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强的生命力,使其更能适应未来的接入和传输的需求,诚若是,则与时俱进的“彼MSTP已非此MSTP”了。
PON:将主导下一代光接入市场?
如果从长远的观点看,面对日益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业务和呈爆炸式增长的IP业务的压力,PON可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长远解决方案,代表了面向21世纪的宽带接入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
何军强认为,如果说MSTP是应对网络资源过分投入的产物,PON则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产物。随着技术的发展,主干网络带宽因为采用了WDM和其它新技术而迅速增长,最近WDM技术已经渗透到城域网中,使整个传输网络容量大大提高。在高带宽业务提供和充分利用网络容量的需求下,传统的技术将无法胜任,而PON技术却可以大显身手。PON为“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为“三网合一”提供了可能。过去PON技术的发展受到诸如光模块技术、光分离技术以及政策等因素的制约,一直举步唯艰,但随着近来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标准的制定,PON逐渐进入实用阶段。随着PON的大量应用,现有的边缘网的光接入设备,如光端机、光纤收发器等的大部分市场将逐渐被PON所替代。不过由于现在的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经过“泡沫经济”时代的洗礼,变得更加现实和理智,所以这个替代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除非有新的应用需求出现和普及。
其实PON的技术严格上说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据阮兰桂介绍,早期的PON技术由于受带宽限制及其树型网络结构的安全性考虑,市场应用的发展遇到很多实际困难。近年来,基于传输PON技术,结合ATM或者以太网技术,先后出现了如APON、EPON等许多新的网络解决方案。无论是APON,还是EPON,其技术发展的趋向都是试图在ATM或以太网数据网络上,引入环路保护以及少量承载对于QoS要求较高的TDM业务。所以,无论是MSTP还是PON,二者发展的方向都是要解决多业务网络的融合,只是各自的思路和出发点不同而已。就象前几年大家都认定Everything
over IP,但技术和市场发展到现在,事实证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SDH网络与IP网络仍将是共存共发展的关系。因此,对于MSTP和PON而言,很难说谁会替代谁。虽然目前MSTP的需求较高,但PON也将充分发挥其高度灵活、成本低廉、节省光纤等优势,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
阮兰桂指出,在未来接入市场中,我们可以大胆预测,MSTP和PON甚至可以互相借鉴对方的技术,以满足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任何一种技术的发展,都应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脱离市场谈技术的发展,无疑是纸上谈兵;脱离市场需求的技术,也一定是没有应用前景的技术。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