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为“高压”人群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
样本数量:1200名
样本情况:在校大学生
调查机构: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报告来源:博智(福州/厦门/泉州)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内容:
今天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一段时间来,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导致的自杀或杀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日,本报和福建省心理学会、福州博智咨询公司联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本次调查抽样选取了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6所大中专院校的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问题,涉及大学生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调查显示,16.6%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
为此,本报和福建省心理学会、福州博智咨询公司今起开通心理疏导热线0591-7112409,邀请心理学专家对您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解惑答疑,帮助您找到心灵的晴空。
四大心理问题困扰大学生
人际交往难处理
非常个案:“有名同学每次见到我都捂着鼻子,说我有口臭。其实我没有,但从此只要见到有人捂鼻子,我就会克制不住地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有口臭,惶惶不可终日。”调查中,一名大一女生哭着说,“我恨死那个说我有口臭的人。”
本次调查发现,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约有23.2%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问题,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其特点是:心理自卑,行为畏缩,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或无力去应付。想与人交往,又怕被人拒绝、嫌弃。想得到别人的关心与体贴,又害羞不敢与人接近。不与人交往并非出于自愿,因而内心矛盾重重。
学习就业压力大
非常个案:“我今年要从医大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入好医院工作,我甚至不敢想明天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是瞎子,但却是择业时的盲人。”即将毕业的小张,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的他,甚至产生了对找到好工作的同学有一种莫名的仇恨。
本次调查发现,约有30%的大学生感觉压力很大,他们的学习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等。大学生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同时,本次调查还发现,毕业生的心理压力比一般学生要大。就业市场上的艰难、考研道路中的迷惘以及遭遇分离考验的爱情,是毕业生的三大心病。
恋爱不成变成恨
非常个案:“上大学后不久,我就和一名女生好上了,可是在大二时,女孩却突然提出要和我分手。”一名姓黄的学生说,“我始终无法忘记那名女生,有时我想用死来消灭那些思念。”
本次调查发现,近35%的大学生存在情感困惑,甚至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大学生心理变异,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人格缺陷不易解
非常个案:在调查中,一名大二的学生痛苦地倾诉:“我总是有一种难以言状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想哭,但又哭不出来,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现在我发展到睡不好,经常做噩梦,甚至想一死了之!”
调查发现,13.8%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6.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1.6%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这些学生大多有人格缺陷的特点。焦虑,使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方式;抑郁,表征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容易产生轻生倾向;而敌对,在冲动的情况下则可能导致严重的破坏行为,甚至是杀人。体现为:对问题看法偏激,固执刻板,对他人不宽容,冲动,常与同学争吵等,甚至产生一些过激行为。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如父母不和或离异、家庭教养方式等内外、主客观不良因素共同影响而形成。
结果
16.6%的大学生有心病
对福州上千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一些症状上都存在很大问题。具体表现在“过分担忧”、“感到苦闷”、“难以入睡”、“感到对别人神经过敏”、“容易烦恼和激动”、“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等方面。同时,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大学生,女生在抑郁、焦虑、恐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男生要多。
心病有阶段差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
农村学生心病更多
城镇和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其中,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性等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一般地,农村大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
综合调查的各项数据,并和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显示福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全国大学生,但仍有16.6%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而且在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分析
矛盾造成心理障碍
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心理测评师、哲学硕士张小平分析说,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如人际挫折、学习挫折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影响个体的健康发展。
从个体生活环境来看,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长在沿海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福州高校学生,他们所受到的来自外部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也较为复杂。新旧观念的碰撞、对多元价值取向的无所适从,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他们迅速成长中原已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而且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敏感。
专业化队伍有待加强
福建省心理学会秘书长连榕教授指出,目前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等高校都设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或心理咨询室,设有固定场所和老师,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我省的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相对落后,不少高校还没有正式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的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十分简陋。因此,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还有待于逐渐成长。
□相关链接
花季里的黑色档案
2003年6月21日,泉州市丰泽区一位年仅22岁的泉州某大学旅游系大二女生跳楼自杀,当场殒命。据警方调查,该女生可能是为情及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所困扰而跳楼。
2003年8月12日,福州大学管理学院98级贸易系学生张文峰在和同校女友、轻工学院二年级研究生施某分手后,用刀将其杀死,随即点燃了随身带来的煤气罐,放火烧了女友的宿舍,而后自杀。
2004年4月30日,三明市第二技校一名学生因为常受一个同宿舍的同班同学欺负,就乘他熟睡之际,将其杀死。
2004年5月8日,福建某大学音乐系舞蹈专业大二女生跳楼自杀,据其同学分析,她跳楼原因可能是由于感情纠纷。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