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灵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研究机构: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网
报告来源:国研网
报告内容:
近几年,小灵通低价出击,迅速发展,除了用户数的增长外,增值业务成为发展新亮点。小灵通获得发展主要是由于3G延缓赢得时间和政府监管机构的政策倾斜,从而改变了移动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网络优化、增值业务平台和计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完善合作模式等。
小灵通用户数增长迅猛
小灵通以低廉的价格,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心理,并得到了他们的热情追捧。以相继进驻北京、上海、广州这三大城市为标志,小灵通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2003年,小灵通系统设备投资规模超过150亿元人民币;中国电信新增小灵通用户1200多万,系统容量超过3700万门,用户总量超过2300万;中国网通新增小灵通用户900多万,系统容量近2000万门,实占率为60.89%,用户超过1100万。截至2003年底,全国小灵通系统容量达到5700万门,用户超过3500万,网络拓展到国内31个省份的约400个城市。2003年是小灵通在国内大发展的一年。
增值业务成为发展新亮点
随着电信运营商小灵通增值业务统一品牌的推出,小灵通增值业务已经得到了国内一大批服务提供商的支持。基于短信、无线浏览、定位等业务平台的内容和应用层出不穷,诸如短消息、C-mode无线浏览、多媒体邮件、无线数据接入、定位、小灵猫无限伴旅等小灵通数据增值业务和新的应用解决方案都将成为小灵通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小灵通增值业务的发展将迎来一个黄金时期。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小灵通业务市场为导向,以基础网络运营商为核心的包括增值业务平台提供商、终端产品制造商、内容和应用服务商在内的增值业务产业链。产业链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将各自在技术、服务上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在借鉴日本、中国台湾等小灵通成熟市场的成功经验和移动通信增值业务市场成功商业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技术和业务模式。
目前,全国小灵通短信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月短信发送量已超过8000万条。各省短信业务的互通以及将来短信业务在小灵通网络和移动网络之间的互通也会极大地促进小灵通增值业务的发展。
行业监管政策发挥了促进和保障作用
谨慎扩张策略开创了企业行为影响政府决策的范例
小灵通以无线接入的合法身份谨慎扩张,在用户突破1000万(业内公认的电信业务兴衰的临界点)时以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概念强力发势,赢得了社会各界对小灵通业务发展的普遍认同,对影响政府决策产生积极意义,为营造小灵通产业价值链、推动小灵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府政策向有利于小灵通产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小灵通业务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小灵通产业化进程,带动了相关产业群的大力发展,如材料、电子元器件、精加工、仪表、软件、ICP、广告等。如果按照1:10的产业链带动比例来看,目前3500万小灵通用户所产生的300亿元小灵通设备市场中,总共带动的产业群使GDP增加3000亿元。
鉴于小灵通对促进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和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考虑到有利于固定网络运营商充分利用其富裕的网络资源、有利于业务创新以及保护电信用户利益的需要,中国政府对小灵通业务的政策导向开始向有利于小灵通产业发展的方向倾斜,具体表现在:
·2002年中国政府批准中国电信(以固定网、小灵通业务为招股项目)海外上市,表明了中国政府向全球投资者承诺保护其投资小灵通利益的态度,使中国小灵通业务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追捧的目标,小灵通业务的地位与价值日趋显现,它的发展态势开始牵动着投资者、政府监管机构、竞争对手、上下游产品供应商、增值电信服务商、专家、学者和消费者的神经。
·2002年信息产业部发文废止了450MHz CDMA系统,规范了无线接入市场的竞争环境,客观上清除了以PHS技术为表征的小灵通系统的一个竞争对手。
·2003年11月17日,信息产业部发布《关于固定网与移动网短消息互联的用户范围等问题的批复》,同意固定网与移动网短消息互联的用户范围包含无线市话用户,并要求在2004年 3月底之前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短消息互联。
改变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
在中国整个电信市场竞争格局中,2003年小灵通用户增长率接近100%,从2002年的1314万户迅速增至2003年的3500万,净增2100万;而中国移动2003年新增用户约3900万,中国联通CDMA与GSM用户2003年分别增加约1100万及1200万。
小灵通用户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模式,两大移动运营商为吸引用户,纷纷采用各种补贴政策,如免月租费、准单向收费等。此外,由于资费方面的竞争和新增用户的消费观念更为理性,中国两大移动运营商的ARPU值都大幅下降,中国移动的ARPU值和中国联通G网ARPU值2003年的下降幅度均超过10%。
小灵通市场的迅速崛起,还改变了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形成了中国通信业务市场小灵通、GSM、CDMA移动通信业务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见表1)。
表1 近年固定电话、小灵通、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情况(单位:万户)
用户类型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3年比2002年新增用户数 |
|
固定电话用户总数 |
18037 |
21423 |
26331 |
4908 |
|
其中 |
小灵通用户总数 |
511 |
1314 |
3605 |
2291 |
中国电信小灵通用户数 |
434 |
1096 |
2446 |
1350 |
|
中国网通小灵通用户数 |
77 |
218 |
1159 |
941 |
|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
14482 |
20617 |
26919 |
6302 |
|
其中 |
中国移动GSM用户数 |
10382 |
13800 |
17700 |
3900 |
中国联通CDMA用户数 |
4100 |
716 |
1906 |
1189 |
|
中国联通GSM用户数 |
|
6101 |
7313 |
1212 |
仍存在诸多深层次矛盾
面临网络优化和补增基站困扰
经过几年的技术改进,小灵通的通话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比如,目前一些地方小灵通采用了500mW大功率基站、组控技术和智能天线技术,基本上解决了覆盖、切换和容量等问题,能实现预付费、短消息和数据上网等新业务。然而,各地小灵通依然普遍存在接通率低、掉话、覆盖面窄等问题。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高大建筑物对小灵通的通话质量影响明显,需要进行大量的补、增基站和扫除盲点工作,对小灵通系统的建设成本、建设周期和服务质量的影响仍然很大。
增值业务平台的能力和计费处理
小灵通增值业务平台的能力目前还无法实现移动梦网和中国联通已经建立的一点接入、全网结算的模式,这将导致ICP和 ISP同中国电信或中国网通合作需要和不同的省公司甚至不同的市公司协商,自身业务难以迅速拓展,沟通成本过高。
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小灵通数据业务的收入分成体系尚未建立,难以处理运营商和手机厂商、运营商和SP之间的利益关系。
产业合作模式有待完善
·小灵通增值业务中的利益分配和盈利模式模糊,对SP的驱动以及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支持数据增值业务的小灵通业务的手机型号不多、服务提供内容相对匮乏等方面。
·小灵通增值业务中的ICP和ISP的数量和质量同移动梦网、联通在信相比,近期难以取得竞争优势,中国移动已经在2003年开始同ICP和ISP签署“排他性”协议,中国联通也开始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捆绑ICP和ISP,这样将给小灵通的增值业务造成一定的困难。
·能否顺利实现全国小灵通用户之间、与移动电话用户之间的短信互发等非技术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小灵通用户在增值业务上的需求。
2004年小灵通市场发展态势
2004年是小灵通及其增值业务发展的重要的机遇,这种机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对 3G规划和建设的慎重决策和稳步推进而留给小灵通获得发展的宝贵时间。在这一形势下,无论是从盘活固定通信网资源、拓展业务领域,还是从打破市场垄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角度讲,小灵通都将是固定通信网的主推业务。
2004年是小灵通发展最佳时期,小灵通在全国各地市场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随着众多借小灵通终端切入手机市场的厂商的进入,小灵通手机的品种、功能日益丰富,小灵通手机价格将进一步下调。此外,“机卡分离”的小灵通手机有望在2004年上半年推出,用户可以轻松地实现换号换机。小灵通手机性能、价格、功能贴近消费者的需求与使用习惯,将进一步推动小灵通市场的发展。
·小灵通市场将从简单地发展用户数量的扩张阶段,逐步向提高服务质量、业务内涵的深层次市场运作的方向转移;小灵通将从单一的无线通话发展成为,包含终端短消息、无线浏览、无线上网服务等众多增值业务的通信工具。
·小灵通数据业务产业链基本形成。目前,小灵通数据业务产业链上的合作者已经达到100多家,其中具有自主品牌的就有30多家,正在开发除短信之外的浏览、定位等业务平台的内容和应用。2004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
通计划建立一个包括运营商、设备厂商、服务提供商在内的“小灵通增值业务产业联盟”,进一步拓展小灵通数据业务市场。2004年,小灵通市场将呈现出小灵通手机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内容服务商等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齐头并进,共同为小灵通用户创造更多、更精彩的增值服务,不断丰富小灵通品牌内涵的共赢局面。
·小灵通增值业务的作用日趋显现。在继续完善网络覆盖、提供优质通话质量和周到的客户服务的同时,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发展方向正逐步向小灵通增值业务的开发上倾斜。随着对以“短信互通”为主要表征的小灵通数据业务市场的培养,将改变移动数据边缘人群的消费习惯,使之逐渐接受更高端的业务方式,从而进一步提
高ARPU值,推动运营竞争水平的提升。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