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正酝酿“地壳运动”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研究机构:解放日报
报告来源:解放日报
报告内容:
中国车市正酝酿起一轮前所未有的“地壳运动”
2002年至今,中国车市,潮起潮落。———两年持续旺销,厂商不断增产,库存急剧增多,新车层出不穷,以致引发轿车连连降价。在这样的起落之间,中国车市暗流涌动。国有、外资、民营,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各种力量形成一股股奔腾的激流,互相交汇、冲撞、影响,不断震荡着汽车大陆。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厂商、经销商竞争的岩浆正在四处喷溅,听见企业重组的断裂声震耳欲聋,也感觉到了大小企业之间兼并引起的阵阵震颤……好象远古的地球,中国车市正在酝酿起一轮前所未有的“地壳运动”。如今,各个“大陆板块”的边缘已经开始出现断裂、撞击、漂移、合并……一旦真正爆发,震幅所及,将包罗中外;影响之大,将寰宇共撼。一个从混沌状态转变而来、轮廓清晰的新大陆行将浮出海面。
断裂
由于连年不景气,日前有消息传出,富士重工和贵航云雀的投资关系已经正式破裂。
过去,贵航云雀一直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近10年的发展,换来的仅是销售1.2万辆的结果。合作是为了发展,但富士重工入主贵航云雀的结果并非如当初的意愿。贵州地处内陆山区,地理位置对拓展微车市场十分不利,这一点已经被云雀多年的低销量所证实。再者当地的零部件网络不发达,很多零部件需要去沿海地区购买。组装后,由于当地市场无法大量消化产量,又得将生产出的整车运到外地、沿海地区销售,这样一来一去造成的成本浪费是非常惊人的。
近年来,中国车市飞速发展,富士重工由于贵航云雀规模、管理等方面局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田、日产的汽车产品“红红火火闯九州”;丰田也紧跟其后,开始排兵布阵;哪怕是它在日本的主要对手铃木也在这一轮火热的车市中分得了一杯羹。对此,相信当初率先来到中国谋求发展的富士重工,肯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也为他们之间的“断裂”埋下了伏笔。据悉,富士重工目前仍为云雀提供发动机的技术支持,但车身和冲压方面的技术已经断绝。
当断则断,类似云雀这样的企业理应通过这轮“地壳运动”,兼并重组、优胜劣汰、重新发展———或许这恰是“地壳运动”的残酷所在。但听到这样的断裂声,谁又能说,这不是为了中国今后汽车产业更健康的发展呢?
冲撞
这次“地壳运动”引起的最猛烈的冲撞,直接来自于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一个是雄霸中国车市20年的常青树,一个是当今中国车市增长最快的“新锐”,而且它们都来自于上汽集团。
数据最有说服力。据统计显示,6月份,上海通用的汽车销量达到24040辆。这一数字,不仅使得上海通用一举登上国产汽车销量的头把交椅,也动摇了上海大众在国内的绝对霸主地位。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德国大众,20年来一直牢牢占据着国产汽车的龙头地位。其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50%。而全球汽车企业排名第一的通用作为后来者一直瞄准了头把交椅奋起直追。
上海通用凭借其出色的营销策略,产销量一路扶摇直上。今年5月,上海通用借助凯越热销,销量超过一汽大众,一下子位列国产轿车销售排行榜第二。在北京车展上,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曾表示,超越上海大众,坐上头把交椅应该不会太久。———果然,这一天来得很快。
不过,上海通用现在只是暂时领先,上海大众又岂肯这样轻而易举地让出“老大”位子?目前,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一汽-大众等厂家的销量、市场占有率已经十分接近,过去上海大众一统天下、拥有绝对优势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在今后的日子里,各大厂商必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搏杀,国内汽车巨头之间的交锋、冲撞在所难免。在这样势均力敌的激烈竞争态势下,还很难断定,谁将最后坐上“头把交椅”。
漂移
日前有消息说,福特公司有可能退出其在中国的第一个合资项目“江铃全顺”。结果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但从中可以嗅到一点车界动荡的气息。
据悉,1995年福特“降临”江铃后,希望将自己在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照搬过来,对江铃进行全面改造。但中方却有不同意见,认为应根据中国的客观状况生产汽车。———或许正是最初的不和谐,形成了福特以后的“意兴阑珊”:江铃全顺成立近10年,福特对江铃的“贡献”只有全顺一款车。
现在,随着通用、大众、丰田等汽车巨子在中国取得蓬勃发展,作为世界第三的福特公司自然不甘居后,希望在中国取得更大发展,日前又计划启动轿车新项目。新项目找谁,是处于良性增长的长安福特?正积极谋取合作的南汽集团?还是老伙伴江铃汽车?尽管现在对于江铃有种种不利的传言,但江铃和福特毕竟已经合作了近10年,同时还获得了江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据悉,江西省政府对福特开出了优厚条件,包括给予福特在江铃汽车中更大的话语权,以及省政府权限范围内所能给予的土地划拨、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种种迹象表明,江铃未必不是福特的中意对象。
福特是否将在江铃继续“安家”,现在还未可知,但车市这一轮“地壳运动”的初步效应已开始显现。它不仅使原本关系脆弱的合作伙伴出现断裂,同时也使已经合作10年以至更久的合作伙伴开始凸显矛盾,各种力量处于漂移状态,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和方向,这进一步增加了车市的错综复杂。
合并
最近的两则消息,引发汽车界颇多关注。一是共同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的哈飞、昌河汽车合并,有意打造出一个庞大的汽车“中航科工系”;二是6月28日,吉利汽车对原有的销售网络进行整合,将“吉利”、“华普”两家销售公司整合到一起,并对剩余人员进行“分流”。
在风云变幻的中国汽车行业,重组与整合本是司空见惯的事。然而,在车市持续低迷,价格风暴呼之欲出,跨国巨头纷纷增资扩产之际,两家汽车企业不约而同的整合之举,让人更觉意味深长。吉利集团有关人士表示,这次销售公司的整合瘦身,“多少受到了目前汽车市场低迷的影响”。
连续不断的降价,进一步压缩了中小汽车企业相对狭小的利润空间,而主流厂商的降价举动,则又迅速蚕食着这些企业固有的市场份额。这无疑会使众多中小汽车企业日子更加难过。虽然车市增长逐渐趋缓,但跨国公司丝毫没有放慢全面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美国通用日前宣布,将与上汽一起投资30亿美元,计划在未来3年内,将整车总产能翻一番提升至近130万辆。同时,其亚太区总部从新加坡迁至上海,投入资金21亿元人民币,加强泛亚的建设。德国大众也宣布,自2003至2008年的5年中,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将产能扩大到160万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跨国公司的这种挤压战术,也势必会把众多的中小汽车企业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口。
合并,只是地壳运动的一种,也是今后走向联合的必然之路。小的合并成大的,弱的合并成强的,只要合并得合理、规范,那么,车市的震荡、整合就有了真正的理性归宿。这也将意味着,中国汽车工业正向科学、规范、健康发展的方向迈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