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汽车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调查

报告出处:新浪汽车  发布日期:2004年08月05日 09:00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调查时间:2004年7月12日开始截止7月15日
样本数量:4000名
调查机构:新华信-新浪联合调查
报告来源:新浪汽车

报告内容: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持续3年增幅保持50%以上的中国汽车市场,今年5月份销量比上月骤降20%以上,库存积压占到总产量的10%以上,不少汽车业内人士将其称作中国汽车市场的“黑色五月”。虽然汽车厂商们纷纷降低车价,试图刺激消费,但市场反应依然平淡。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压力?潜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又是怎样的?2004年7月12日开始,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一项《消费者“持币待购”现象调查》。截止7月15日,已有近4000名网友参加了该项调查,其中6个月内计划购车的消费者有1283位,成为我们这次调查的重要目标。

一、持币待购的心理

  1.主要原因(附表1)

  据最新统计,我国居民储蓄余额接近11万亿元,面对降价,太多的迟疑、疑惑乃至心理的不平衡,让消费者更加趋向一种等待的心态,持币待购已成为车市最大的困局。根据新华信调查结果显示,导致消费者出现持币待购观望的心理原因主要集中在2点:

  1)降价幅度小,所计划购买的汽车还没有降到希望的价位。这种观望心理是影响大多数消费者推迟购车的最直接原因,占调查人数的50.9%。厂商的价格大战进一步坚定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他们期待汽车更大幅度降价的愿望显现得更加强烈。

  2)厂家频繁降价,消费者担心购买后又降价。今年厂家的频繁大幅度降价,使消费者受到刺激,面对车市更加无所适从。这是影响18-25岁年龄段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又一重要原因,占调查人数的30.1%;而在41-45岁、26-30岁两个年龄段的消费者中,调查比例也分别达到29%、22.4%。在车价浮动频繁的时期,谁也不敢给汽车保值,也不愿意为一辆随时有可能降价的汽车花上一笔“冤枉钱”,此时的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忠诚度无疑平添了几分狡黠的色彩。

  附表1:

 

  2.其他原因(附表2)

  1)汽车品牌和经销商数量的增多也增加了百姓购买和选择的余地,在计划购买轿车时,消费者往往“货比三家”,在车的质量、价位、售后服务方面反复比较,然后做出决定。因此,购买汽车后,油耗/维修/保养/零配件售后服务/费用等因素的存在,是影响消费者持观望心理的又一原因。在18-30岁年龄层的消费群中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毕竟,一笔不菲的保养费用成为消费者一道敏感的神经。

  2)各种新车型层出不穷,消费者还想再等等。今年新车型推出速度的加快使部分准购车族产生了等待观望心理。这样的心理以26-3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25.8%)居多,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消费对象,他们更愿意用多一点的时间来换回理性的需求。

  3)随着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的启动,信贷政策的加强、保险政策的变化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银行收缩车款,购车资金紧张成为18-25岁年龄段的消费者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4)正如2000年等待中国入世降低关税的心理一样,随着WTO条款中取消进口配额和降低关税大限的临近,消费者越发抱定了等待的心理,以求在同档次的进口轿车中选择自己最合适的车型。

  附表2:

 

  3.地区差异(附表3)

  尽管持币待购现象是目前国内车市的普遍热点,但通过调查结果,在整合了消费者的普遍心理后,我们也从中发现了各城市的地区差异。

  • 北京:调查结果表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对违规违章行为处罚力度的加大,成为北京网友购车时考虑的两大因素,选择比例分别占据调查人数的53.3%和36.4%。
     

  • 上海:保险政策的变化以及一些其他相关汽车政策的出台,让热情的消费者“望车兴叹”,调查结果显示,40%的消费者在购车时都会考虑到这一点因素。
     

  • 广州:虽然没有上海消费者对保险政策那么敏感,但也有20%的消费者因为车险费率的提高而推迟了购车计划。
     

  • 成都:消费者更关心保养、售后服务等附加费用、车贷政策改变等问题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 沈阳:消费者普遍抱有“买涨不买落”的心态,对于价格不断下跌的汽车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而观望中的消费者也陷在频繁降价对汽车是否能保值的担忧中。

  附表3:

 

二、潜在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1.车型选择


  1)购车首选(附表4)

  新华信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主要集中在中型、紧凑型和小型3类轿车上,消费者对其的选择比例分别为36%、21.1%和24.9%。同时根据数字显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家庭收入决定着不同的消费需求:

  • 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4个城市,中型轿车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成都有35.7%的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紧凑型轿车。
     

  • 家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和2000-5000元的消费群中,依然倾向选择中型、小型和紧凑型轿车。(附表5)

  附表4:

 

  2)其他车型

  尽管中型、紧凑型和小型轿车被普遍的大众消费群体所看中,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对中大型、SUV和MPV这3类车型的选择,也趋向于年龄成熟、高收入(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人群。

  • 虽然选择中大型轿车、SUV和MPV的网友仅占调查总人数的6.6%、3.9%和3.1%,但在26-35岁这一汽车主要消费群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中大型轿车以36%的比例成为31-35年龄段消费者的首选;SUV、MPV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26-30岁的年龄段,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8.3%、38.1%。(附表5)
     

  • SUV在各城市中的选择比例不算太高,广州相对高于其他城市(8.5%);MPV在成都、沈阳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
     

  • 家庭月收入在5000-8000元的消费群中,选择中大型轿车、SUV、MPV的比例都有了均衡的增长,分别占调查人数的17.1%、17.8%和19.0%;而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消费群中,选择中大型车型的比例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尤以家庭月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消费者为最,占调查人数的31.6%。(附表6)

  附表5:

 

  附表6:

 

  2.购车预算

  总体而言,参与调查的网友的购车预算集中在5-15万元。若以年龄和家庭月收入作为衡量标准来细分:16-29万元的车型是36-40岁、41-45岁年龄层的选择对象,调查比例分别为25.9%、14.7%;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家庭中,选择21-40万元各个车型的比例都有所上升。

三、理性的回归

  从新华信调查结果中,我们不难发现,汽车消费者的“持币待购”有着一定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车型都陷入了被“等待”的无所适从之中。

  “持币待购”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家庭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消费者中,他们是目前经济车型(微型轿车、紧凑型轿车和小型轿车)消费的主力,对汽车的性价比有比较高的要求。各种与“买车、用车”相关的费用支出都会影响他们是否做出买车的决定。因此对于价格的波动往往也比较敏感。但作为汽车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微妙的心理状况往往会给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对而言,中高档车型的消费者往往是单位用车或者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具有相当实力的消费者,他们买车时更多考虑的是品牌、车型、性能等非价格因素,因此“持币待购”现象在这类消费者中所占比例不算太高。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成熟、日趋理性,买车不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而更多地是为了工作的便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国家其他相关政策的推广和实施,政府机构将会加快创造良好的汽车使用环境,培育健康的汽车消费市场。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