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民社会公德表现的抽样调查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
调查时间:2004年2月
样本数量:765份
样本情况:北京八个城区的居民
调查机构: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
报告来源:中国民意网
报告内容:
北京作为首都,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市民的社会公德的状况不仅反映其个人素质的高低,而且映射出首都的形象,乃至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同时,社会公德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市民自身生活环境质量的高低。
随着2008年奥运盛会的临近,奥组委在场馆建设、融资、开发奥运产品、开发商管理等的组织、运营、管理等各项硬件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与之相应,软环境的建设,即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也应逐步提高。那么应当如何衡量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是否优良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要看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和业绩,这是衡量的客观尺度;另一方面,则是城市居民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活环境状况的感受,即他们心中的衡量,这是主观尺度。两把尺子互为参考,用两把尺子来评价同一事物,可以使我们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精神文明是由具体的事件作为载体体现出来的,可以通过采集:被访者日常所见的违反社会公德现象的频率;被访者最反感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由被访者为北京市民在维护社会公德方面评分以及被访者认为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高低等主观指标来考察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为此,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于2004年2月进行了一次北京市城市居民对当前社会公德状况评价的调查。此次调查以我所2002-2003年的调查为基础,先将违反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排序,再选取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并聚类,分别为环境卫生、公交秩序、环境保护、文明礼貌等四个方面的现象。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拨号的方式对分布于我市八个城区的居民进行电话访问,样本总量765。调查结果如下:
一、市民对环境卫生方面社会公德水平评价比较低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很多问题引人注意,问题之一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很高,在本次调查中有54.9%的市民反映他(她)们几乎每天或者每周能够见到此种现象。由于主人不予清理,导致污物在地面上停留很长时间,很多市民反映“每天走到那儿的时候都会看到,很恶心!”
随地吐痰是中国环境卫生的顽疾,北京也未能幸免,在本次调查中有52.3%的市民几乎每天或者每周能够看到随地吐痰的现象。虽然如此,却有分别。很多市民反映,在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内随地吐痰的现象很少,而小区以外的街道上随地吐痰的现象就非常普遍和严重了,在公共汽车站和火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严重。市民认为,道理很简单,没有人会在自己的家里随地吐痰,因为家是我们私人的地盘,谁都知道随地吐痰很脏,痰迹会弄脏我家的地板——家是私有的概念;小区是我们的小区,是我所居住的地方——小区是半私有的概念;而家和小区以外的街道是绝对的公有概念,是公共财产。公共财产是大家的,是你的也是我的,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因此,很多人的行为表明: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与我无关,缺乏主动维护公共卫生的意识与习惯。
环境卫生方面,在车站、街头散发宣传资料、广告等;乱扔杂物;打喷嚏、咳嗽时不加掩饰等,也是市民常见的现象。
表1:北京市民观察到下述现象的频率是
|
总是 |
经常 |
偶尔 |
极少 |
从不 |
说不清楚 |
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 |
21 |
29.8 |
24.7 |
9.4 |
11 |
4.1 |
随地吐痰 |
24.7 |
33.9 |
19.9 |
14.4 |
5.5 |
1.7 |
乱扔杂物 |
20.5 |
27.6 |
24.1 |
17.3 |
8.6 |
2 |
打喷嚏、咳嗽时不加掩饰 |
9 |
19.3 |
23.4 |
27.3 |
13.2 |
7.7 |
在车站、街头散发宣传资料、广告等 |
41.4 |
29.2 |
14.9 |
6.1 |
6.1 |
2.2 |
二、市民的评价中公交秩序方面的不良现象有所改善
本次调查中66%的市民日常出行,是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地铁和城铁)。他(她)们普遍反映,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的现象虽然频繁,但与前些年相比有所改观,原因大致有三:其一,北京市的道路建设日新月异,路越修越长越修越宽了,北京市政府为市民所办之60件实事之多段道路改修建工程已见成效;其二,市民出行可选择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了;其三,城区主要车站设置了车站的交通协管员,疏导公共汽车进出站。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北京市机动车的拥有量,尤其是私家车的拥有量逐年提高,一方面说明市民代步工具的水平先进化,另一方面车辆的猛增带来了诸多问题。调查表明,在公共交通秩序方面,机动车抢道乱行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现象也比较严重。
乘车时逃票的现象虽然少见,但是,在调查中仍然听到市民反映,他(她)经常乘坐的公共汽车上有人乘车不买票。乘车时逃票不仅有悖公德,也是个人缺乏诚信的表现。
表2:北京市民观察到下述公交秩序方面不良现象的频率是:
|
总是 |
经常 |
偶尔 |
极少 |
从不 |
说不清楚 |
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 |
20.9 |
22.5 |
20.8 |
15.9 |
7.3 |
12.5 |
机动车抢道乱行 |
23.9 |
23.8 |
19.3 |
14.5 |
8.1 |
10.3 |
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
20.8 |
21.2 |
23.9 |
19 |
10.8 |
4.3 |
乘车时逃票 |
0.7 |
1.2 |
10.6 |
23.1 |
39.3 |
25.1 |
三、应继续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监察力度
调查表明,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的现象比较严重。这方面除应加强对生产环节和交易市场的监察力度,从源头加以控制以外;另一方面,还应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调查数据还表明,垃圾不分类投放的现象比较严重,有66.8%的市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此种现象。有很多市民反映,其所居住的小区根本就没有垃圾分类的设备。看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居民小区的范围尚需继续扩张。
表3:北京市民观察到下述现象的频率是:
|
总是 |
经常 |
偶尔 |
极少 |
从不 |
说不清楚 |
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
20.9 |
27.7 |
20.4 |
15.9 |
7.7 |
7.3 |
使用超薄塑料袋 |
53.3 |
24.8 |
9.7 |
6.4 |
4.2 |
1.6 |
践踏草坪、攀折花木 |
9.7 |
13.9 |
23.8 |
29.3 |
19.1 |
4.3 |
垃圾不分类投放 |
50.7 |
16.1 |
7.2 |
6.3 |
10.7 |
9 |
路边烧烤羊肉串等 |
19.3 |
15.7 |
15.8 |
21.4 |
25.9 |
1.8 |
四、市民的文明礼貌素质还要加强
在本次调查中有42.3%的市民总是或者经常看到异性在公共场所过度亲密的现象。
此外,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其中光膀子、脱鞋的季节性比较强,夏天发生的频率比较高。而公共场所不可以抽烟对许多烟民而言,并不能自觉遵守。
表4:北京市民观察到下述现象的频率是:
|
总是 |
经常 |
偶尔 |
极少 |
从不 |
说不清楚 |
遇事围观、起哄 |
4.6 |
17.6 |
26.5 |
26.1 |
20.8 |
4.3 |
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等 |
15.8 |
20.7 |
23.4 |
22.1 |
14.8 |
3.3 |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
7.2 |
14.6 |
25.5 |
31.1 |
16.1 |
5.5 |
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 |
6.4 |
15.6 |
27.6 |
31.6 |
15.6 |
3.3 |
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
18.4 |
23.9 |
30.8 |
12.4 |
10.7 |
3.7 |
五、北京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北京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是:随地吐痰。紧随其后的不良行为,在市民的评价中占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乱扔杂物;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
六、市民对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评价
46.5%
的被访者认为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目前还不算高,只能称作一般;41.4%的被访者认为和国内其他地方相比,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有3.3%的被访者认为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已经很高了。这三部分被访者都提到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逐步在提高。只有7.1%的被访者认为北京市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较低或还很低,这部分被访者往往是将北京的状况与国外大都市的精神文明状况相比较。另有1.7%的被访者没有明确表态。
在我们的相关研究中,2001年有多达52.6%的被访者认为人们的社会公德很差和比较差,即超过半数的被访者对当时北京市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负性评价;2002年减少至18.2%的北京市民对当时北京市的整体社会风气做负性评价。由此可以欣喜地看到,北京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确是在逐步提高。
七、北京市民公德指数
北京市民社会公德状况调查涉及环境卫生、公交秩序、环境保护、文明礼貌四个方面的19种不良现象或行为,除要求被访者回答日常观察到的频率以外,还请被访者用5分制(5分代表优、4分代表良、3分代表中、2分代表差、1分代表劣)给北京市民在维护社会公德的四个方面的文明程度打分。
表5:用5分制给北京市民在维护社会公德的四个方面打分
|
人数 |
最低分 |
最高分 |
平均分 |
标准差 |
环境卫生 |
758 |
1 |
5 |
3.15 |
0.85 |
公交秩序 |
734 |
1 |
5 |
3.59 |
0.79 |
环境保护 |
750 |
1 |
5 |
3.42 |
0.88 |
文明礼貌 |
749 |
1 |
5 |
3.58 |
0.83 |
由此,北京市民在上述四方面的社会公德指数,以平均分作为指标分别是:环境卫生方面3.15;公交秩序方面3.59;环境保护方面3.42;文明礼貌方面3.58。
回顾2001年的调查,市民认为当时比较严重的社会现象的前5位中,有两项是公共环境卫生方面的问题(“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和“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两项是公共交通方面的问题(“上公共汽车时不排队,争抢座位”和“小公共违章驾驶、违章停靠,强行超车、强拉乘客”);2002年的调查中,市民反映强烈的公德问题涉及“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随地吐痰、乱扔杂物”、
“小公共乱行乱停”、“遇事爱围观”等13种不良行为。
纵向比较,环境卫生方面仍然是北京市社会公德最薄弱的一环;随着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步提高,市民对北京市的环境保护相当关心,他们不仅能发现问题,也愿意同有关方面配合(如:施行垃圾分类投放),以加强北京市的环境保护;文明礼貌方面,市民认为“除个别人群素质有待提高外,北京人总的来说,在这方面还是不错的”;公交秩序方面,政府对小公共的治理颇见成效,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的现象虽然频繁,但与前些年相比有所改观。市民对公交秩序方面的评价在四个方面中是最高的。
社会公德处于道德规范体系中的最低层次,它是公民的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精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的互动日益频繁,公共生活的领域越来越扩大。因此,文明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识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