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四川省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

报告出处:中国统计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4年08月19日 08:48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四川
研究机构:四川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内容提要】:从1-7月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政策已经并还将影响四川经济。面对这种形势,有必要全面客观分析宏观调控措施对四川经济的影响程度,找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进而采取积极有力措施,以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一、主要的宏观调控措施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国家从源头上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以确保宏观经济增长质量。调控的主要对象是土地、资金和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土地管理,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

  去年以来,国家就开展对各类开发区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清理和整顿,禁止乱占耕地和强行低价征用耕地,从严控制城市道路和广场建设标准。今年4月又继续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在此期间,全国暂停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暂停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调整的各类规划修改。

  2、控制贷款规模,实行货币信贷适度从紧政策

  通过采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回笼货币、调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控制货币供应量增幅和新增贷款规模等措施,切实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分行贷款新增规模、存贷款比例的控制。

  3、控制投资过快增长,抑制重点行业投资虚高

  通过产业政策、市场准入条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汽车等行业进行重点清查,对某些行业在项目审批、土地指标、银行贷款和资本金比例等方面加以更加严格的限制。

  4、夯实农业基础,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一方面坚决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农业,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采取了诸如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加大减免征农业税的力度、制定部分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和加大对农村“六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等措施。

  5、实施价格管制,严格控制出台涨价项目

  严格控制出台涨价项目,确保实现全年价格调控目标。规定从今年第二季度起,当一个省、自治区或者直辖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月环比达到或超过1%,或者同比累计连续3个月达到或超过4%时,该地区3个月内应暂停出台提价项目。

  6、落实科学发展观,抑制地方政府投资的盲目扩张

  要求各地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将发展的思路转到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摆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思维模式,摒弃贪大求快的思想,防止仍把增加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手段的做法。

二、宏观调控对四川经济的影响

  从去年底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有些已经对四川社会经济产生影响,初见成效;有些措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见效,并将直接影响今后四川经济走势。

  (一)对投资的影响

  从1-7月情况看,投资增幅有所回落,重点控制行业投资虚高的现象得到一定的扼制,基础能源行业投资继续增强。从发展趋势看,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在建项目的资金到位,拟建项目的缓建,储备项目的跟进;进而可能会使一些项目成为“胡子工程”,一些项目错过战略发展机遇,一些项目骑虎难下,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沉重负担。这些潜在因素将有可能制约本来就不大的四川投资规模,影响四川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

  2003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58.2亿元,增长19.6%,尽管投资规模仅占全国的3.9%,增速比全国低7.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1位,但仍然是四川省继1983、1984年和1992、1993年之后的又一个投资增速新高。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今年以来,四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上半年,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0.4亿元,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10.7个百分点,比1-5月回落了4.3个百分点。从月度资料分析,今年以来,四川城镇投资增速呈高开低走、逐月回落趋势,6月份增速达到近5年来同期的最低点,分别比2002年和2003年同期慢了20.7和30.8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上半年投资规模在全国第7位,增速比全国低3.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9位。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四川投资增速继续回落,7月份增长11.1%,比6月回落了1.9个百分点,1-7月累计完成投资1322.77亿元,增长22.6%,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3个百分点。见下图:

 

  注:以上数据为累计数,不包括农村集体

  2、国家重点控制行业的投资增速继续大幅回落

  在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自发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近年以来持续升温的几个行业投资大幅回落。上半年,国家要求重点调控的钢材、水泥、电解铝、焦炭、电石行业,四川完成投资49.6亿元,比去年同期仅增长2.2%,增速比1-5月回落9.5个百分点,比1-4月回落17.4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工业投资28.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0%;铝冶炼投资4.7亿元,同比下降了61.4%;水泥工业投资7.3亿元,增长163.3%,比1-5月回落21.4个百分点。从7月份的统计数据来看,重点调控的行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而水泥制造业投资增速在7月份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为9.6%。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大幅回落,泡沫风险有所减弱。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6.4亿元,同比增长16.8%,比去年同期低了29.8个百分点,达到近几年同期最低点,1-7月份房地产投资又回落了1.5个百分点,为15.3%。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上半年,全省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1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5%,增速比1-5月回落了14.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在1-4月大幅回落的基础上,比1-5月又回落了19.2个百分点。从7月的情况看,下降速度有明显加速的趋势,1-7月增长15.6%,比上半年下降了8.9个百分点。

  3、能源、机械电子投资增长较快

  在宏观调控和市场因素的作用下,能源等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针对能源尤其是电力供应紧张,供需矛盾日趋突出的状况,在一批大中型骨干电力建设项目的有力推动下,能源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四川能源工业投资12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93.3个百分点。其中电力工业投资100.9亿元,增长了1.1倍;石油天然气工业投资16.3亿元,增长88.8%;煤炭工业投资9.0亿元,增长89.7%。这不仅缓解了能源矛盾,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4、新开工项目减少,计划投资大幅下降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四川严格控制了新开工项目,尤其是控制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高耗能、污染严重的项目,新开工项目呈明显下降趋势。7月份全省新开工项目540个,比6月份减少了42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8个。而新开工项目累计个数增速呈逐月下降的趋势,1-2月比同期增长65.6%,一季度增速回落到59.3%,上半年降到17.4%。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也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上半年全省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13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4%,这一增速比年初回落了74.4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宏观调控对四川投资的影响不可小视,如果新开工项目及投资计划继续大幅萎缩,势必造成四川后续投资规模的明显缩小。

今年以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情况

月份

新开工项目(个)

计划总投资(亿元)

2004年

比上年增加

比上年增长%

2004年

比上年增长%

2月

563

223

65.6

225.7

111.8

3月

1405

523

59.3

431.4

43.6

4月

2055

656

46.9

832.8

99.1

5月

2682

561

26.4

940.9

65.7

6月

3646

541

17.4

1139.8

34.7

7月

4186

569

15.7

1383.4

35.6

  注:以上均为累计数

  5、建设资金偏紧,银行贷款增势减弱

  在适度从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影响下,四川建设资金呈偏紧之势,银行贷款增势减弱,这也将对四川今后一段时间的投资产生较大影响。

  从到位资金看,到位资金增速减缓,工程拖欠款有所上扬。上半年四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87.0亿元,增速比同期完成投资低0.9个百分点;而各项拖欠款达11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9%,增速比同期完成投资和到位资金分别快2.6和3.5个百分点。

  从银行贷款看,增势明显减弱。上半年到位资金中,银行贷款259.9亿元,同比增长13.0%,增速比1-5月回落了15.4个百分点;比1-4月回落30.3个百分点。6月份银行贷款35.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5.6%,下降速度比5月份快17.1个百分点。6月份银行贷款占同期全部到位建设资金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2.5%下降到16.1%,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二)对工业的影响

  宏观调控政策已对部分工业行业和企业产生了初步影响,工业生产增速温和下降。虽然目前对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尚不明显,但随着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偏紧、后续工业项目偏少等问题的逐步显露,可能会对今后工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全省工业生产增速从4月份开始逐月回落,但回落幅度不大

  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上半年全省工业增长呈两头低、中间高的“∩”形格局,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3月份增速上冲至上半年最高点38.71%,4月份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以后,工业生产增速开始逐月回落,4月比3月回落11个百分点,5月比4月回落2.6个百分点,6月又比5月回落1.6个百分点,为23.47%,7月增速又微升0.6个百分点。见下图

 

  2、部分工业行业生产回落幅度较大

  尽管宏观调控对整个工业的影响有限,但对部分行业和企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突出的就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尽管调控主要针对投资,但随着投资增速、产品价格的明显回落以及市场预期的降低,这些行业的生产增速也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以钢铁业受宏观调控影响最为明显,生产增速回落最大。

  从产品产量看,上半年月全省生铁、钢、成品钢材、无缝钢管、铁合金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5.8%、16.7%、32.8%、21.9%和43.1%,比1-3月回落了14.5、9.2、19.4、11.8和8.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生铁产量同比由3月增长39.3%回落到15%,钢由31.1%回落到16%,成品钢材由86.2%回落到20.5%,无缝钢管由29.9%回落到6.3%,铁合金由51.7%回落到37.0%。同钢铁产量增速急剧下降相比,水泥、铝产量增速回落幅度则要小得多。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水泥1873.5万吨,同比增长4.3%,只比一季度增速回落了1.8个百分点;生产铝14.8万吨,同比增长67.7%,较一季度增速回落了4.1个百分点。

  从增加值看,上半年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1.6亿元,同比增长42%,较1-3月增速回落了13个百分点。

  这表明,目前宏观调控对钢铁业生产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水泥业和电解铝业。据初步测算,上半年由于钢铁业生产增速回落,影响全省生产增速回落近2个百分点。

  3、宏观调控对工业的潜在影响

  就目前情况看,尽管宏观调控尚未对我省工业形成明显影响,但由于此次宏观调控刚实施不久,对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且大部分生产订单是以前签订的,其影响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充分显现出来,加之宏观调控仍在进行之中,下一步是否出台新的调控措施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宏观调控可能对我省工业生产及工业经济运行带来的潜在影响尚需密切关注。

  (三)对农业的影响

  这次宏观调控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粮食生产出现转机,农民收入增长加快,农业在宏观调控中得到加强,农村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加快发展。而这些政策效应,还将会对今后一段时期四川农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农业生产呈现良好态势

  在清理土地中,截至6月末,全省共清理撤销各类开发区114个,保留47个,清理撤销各类开发区占地64万亩。土地政策的实施,农产品价格的上升等一系列良好形势,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四川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近几年来少有的良好态势。据测算,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4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种植业增长5.1%,林业下降4.7%,畜牧业增长8.2%,渔业增长15.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5.6%。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452.2亿元,增长5.6%,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

  2、农民收入增速加快

  农民收入增长步伐加快是上半年经济的一个亮点,也是宏观调控中成效最为明显的特点。由于农产品价格回升和中央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政策的实施,农民收入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来自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的收入扭转了近几年徘徊不前甚至负增长的局面。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7.9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83.5元,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创近10年农民现金收入半年增收的最好水平。

  3、对四川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深入开展土地市场的治理整顿,有利于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和粮食生产,为保障粮食安全、平抑粮食价格,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对农业政策、资金的倾斜,引导了有关涉农部门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较好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省仅粮食生产的补贴平均每公斤就达到0.13元,今年农税实际减免3个百分点,仅粮食直补和减税,农民全年就可增收30元以上。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将为四川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今后一段时间内四川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四)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效应尚未显现,四川物价稳中有升,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减,从这一表面现象看,宏观调控的效应还未完全显现出来。但从实践看,已得到一定体现。

  1、四川物价总体稳中趋升,结构性影响十分突出

  受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物价涨幅持续升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今年小幅下滑后,其上升的幅度更大。1-7月全省CPI指数为103.8%,涨幅比一季度高1.5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为106.2%,6月份为105.6%,创下了自1997年9月以来的新高。食品价格上涨较快主要是受粮油肉和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大的影响,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23%,涨幅创近9年来新高,植物油脂价格上涨18.4%,猪肉价格上涨21.1%,水产品价格上涨16.7%。从7月份情况看,市场物价趋于平稳,当位CPI指数为106.2%,虽然仍继续走高,但从环比速度上看,比上月微跌了0.1%。

  同时,生产投资领域价格上涨也较明显。1~7月工业品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4.8%,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上涨了6.9%;原材料购进价格和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0%和6.5%。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呈现出较大幅度上涨的运行态势,其价格上涨幅度创近8年来新高。从各月价格涨势分析,1季度各月价格呈现快速上涨,2季度各月价格上涨幅度处于高位盘旋状态。1~3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8%、3.5%、4.9%,累计上涨3.7%。4~6月上涨幅度分别为5.6%、5.5%、5.6%,累计上涨5.6%,7月份上涨5.6%。

 

  2、对四川物价的潜在影响

  抑制物价的过快增长,以防止通货膨胀也是这次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但从上半年情况看,宏观调控对四川物价的影响较小,或者说,目前宏观调控在这方面的政策效应尚未显现。但从7月份情况看,CPI环比微跌0.1%,虽说不上是一个拐点性变化,但也至少预示着价格涨幅有趋缓甚至回落的迹象。

  尤其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四川CPI尚在合理区间的可控范围内,但工业品出厂价格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指指数连续处于高位需要引起警惕。依照价格传导机制,原材料价格迟早会沿着原料购进价——工业品出厂价——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路径,最终将表现在CPI上。如果这些产品价格通过价格传导机制传到下游生活消费品,CPI将相应上升,发生通货膨胀将不再是危言耸听;反之,如果这种价格传导机制失灵,又将加大企业尤其是下游生活消费品企业的成本,挤压其利润空间,企业经营环境恶化。

  (五)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信贷政策效应明显,货币回笼加快,企业融资难度将有所加大。

  从信贷政策调整的影响来看,最直接的是信贷资金供给减少和银行放贷能力减弱。从四川的情况来看,货币政策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上半年贷款增幅回落。6月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82.21亿元,同比增长11.1%,比2003年末回落了3.6个百分点。同时,货币回笼加快,6月货币回笼8.05亿元,同比增长30.5%。

  从长远来说,适度从紧的信贷政策将会使货币供应量减少,不仅容易造成企业融资难度的加大,同时,市场实际利率上扬,企业融资成本将有所提高,效益相应会有所下降。因此,这方面的潜在影响不容忽视。

  (六)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四川经济在平稳中较快运行,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回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各环节的协调性、需求结构的合理性、城乡协调性均有所改善和增强。

  1、四川经济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从1999年增速探底后,四川经济便一直在较快的通道上运行,GDP增速逐步攀升到2003年的11.8%。今年一季度,GDP又以13.2%的速度高开,二季度达到13.7%的新高,上半年GDP增速达13.5%,虽比一季度高0.3个百分点,但若扣除去年二季度“非典”这一因素后,四川GDP增速为12%左右,比一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表明在宏观调控政策下,四川经济在平稳中实现了微调,GDP增速温和下滑,经济增长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2、四川经济的均衡性有所增强

  这次宏观调控,中央从一开始就明确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一方面坚决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切实加强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从上半年的情况看,在控制部份行业过热的同时,农业、能源建设等薄弱环节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夯实。上半年四川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5.6%、18.6%和10.8%,三次产业虽快慢不一,但相对以往,出现了更加均衡的发展态势,出现了农业稳定增长,工业适度增长,服务业加快增长的良好局面。经济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第一产业增长加快,三次产业的增长差距在缩小。

  3、需求结构的合理性有所加强

  近几年四川消费市场趋于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起伏不大。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1.1亿元,增长13.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在内需结构中,投资和消费的增长速度一降一升,二者逐渐趋向均衡发展。从GDP的使用角度看,上半年,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3%和47.6%,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的贡献率大幅下降,回落了10个百分点,而消费的贡献率却相应上升。表明在四川经济增长中,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有所改观,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需求结构不断改善。

  4、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协调性加强

  上半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8元,名义增长10.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而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17.9元,比去年同期增收183.5元,增长1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创近10年农民现金收入半年增收的最好水平。无论是名义增速还是实际增速,四川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表明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出现同步、协调、均衡的增长态势。

三、当前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面对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产生或将继续产生的影响,四川需要密切注意以下问题。

  1、停缓建一批项目将对四川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抑制某些重点行业的投资虚高,可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高耕地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而且停建一些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项目,对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四川这一西部欠发达省而言,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薄弱,要实现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和经济质量的改善,保持投资的适度增长又是现实的必然选择。目前,四川投资总规模、增长速度在全国长期处于中下游水平,人均水平更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来,四川投资增速又以高于全国的幅度逐月回落。今年上半年,四川全社会投资与全国及各省、市、区比较,增速偏慢,排位下降。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上半年全社会投资实际只增长了16.8%,是近3年来同期的最低水平。而这次停缓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达300多亿元,将对全省投资规模和增速产生较大影响。个别地方在执行停缓建项目后,将严重制约全省后续投资规模和预期增长速度。如果后续项目储备不足,国家鼓励的行业新开工项目上马不及时,将可能出现项目缺口,使明年投资增长乏力。这对四川当前和长远的经济发展都将带来较大影响。同时,直接受投资影响的工业产品增幅也将相应回落,个别产品产量在年内可能出现负增长,因此由投资减少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应引起重视,早作谋划,防患于未然。

  2、运输电力等资源供应紧张,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入2003年,尤其是下半年后,运输和能源、煤炭、电力和油供应已紧张,能源短缺波及面不断扩大。随着居民消费用电的不断增长,生产用电需求的增加,煤电油运紧张局面还将持续。突破能源紧张的瓶颈制约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3、价格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自去年10月粮油价格出现恢复性上涨以来,粮食价格上涨幅度一路攀升,今年3月份上涨25.8%,6月份达到29.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同期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出4个百分点,购销价格倒挂幅度提高,“高进低出”的不正常现象更为突出,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直接影响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农资价格上涨面广、涨幅较高,直接导致了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增长14.9%,降低了农民增收水平。而且,《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运输成本大幅上升,农资价格继续上涨的压力依然较大。

  4、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

  1998—2003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1138万亩,相当于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20%。国家集体农民建设占地245万亩,每年占地41万亩。土地供需矛盾突出,既有土地总量问题,更有用地效率不高问题。值得指出的是,目前全省上下对此认识并不一致,土地资源成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出于政绩需要和短期利益,对严格控制土地政策存在抵触情绪。在这种条件下,任何只顾近期增长的看法和做法,无疑会进一步弱化四川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

  5、粗放的经济增长格局未得到根本改变

  一是电力等能源消耗增幅远远高于经济增长。近3年电力消耗增幅高于GDP增长2-8个百分点,而全省工业用电和工业用煤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说明耗电量大、附加值低的行业扩张过快,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相差甚远。二是经济快速增长所消耗的土地资源大量增加。1998—2000年,全省GDP年增长9.2%,平均每年减少耕地190万亩;而2000—2003年,GDP年增长10.1%,平均每年减少耕地252万亩。当然,随着经济规模的逐年扩大,经济每增长1%所占用的耕地可能会有所增加,但依靠耕地大量减少和粗放利用的方式是难以为继的。三是投资效益下降。尽管多年来投资增幅远远超过GDP增幅,但受低效甚至无效投资和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的影响,四川投资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进展缓慢,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经济增长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越来越高。

  6、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中小企业一直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保障,在信贷环境宽松的条件下,贷款难度大。信贷从紧,货币供应量缩小后,企业贷款难度更趋明显。随着资金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日渐缩小,生存发展将难以为继。全省的工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壮大,如果一些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中小企业因正常的资金需求和用地指标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全省未来的工业发展就会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

四、下半年经济增长趋势及政策建议

  当前,宏观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考虑到政策效应滞后的因素,各项政策效应还将进一步释放,宏观调控对四川经济的影响将在下半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逐渐显露出来。因此,准确把握全省经济发展走势,充分利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因素,努力克服其不利影响,尽力规避和防范政策风险,冷静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是目前全省经济工作中重点。

  从生产角度看,全省经济在经历了上半年高速增长之后,下半年经济主要指标增长速度将逐步下滑,很有可能形成“高开低走”的格局。农业全年增长点多,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产生积极效应,如后期不出大的意外(如特大旱、涝灾害),农业总产值增幅将超过6%,增加值将不低于5%。下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回落到20%-23%,利润增速可能回落到50%以下。上半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2%,下半年工业增速回落必然要影响到GDP的增速,因此,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加快工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将有可能保持在10%以上。

  从需求角度看,随着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实施,停缓建项目可能会增加,加之去年基数较高,投资继续保持大幅增长的难度较大,预计全社会投资增速将继续回落,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2400亿元,增长11%以上,比上半年增速回落14个百分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0.396个百分点,如果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只完成2400亿元,将使GDP现价增速回落5.5个百分点。因此,要使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保持一定的规模。而消费需求仍将延续稳步增长的格局,贡献率有逐渐回升之势。尽管出口需求对四川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对部分行业和产生的影响仍不可低估。

  综合分析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和已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和宏观政策取向,未来一段时间四川国民经济增长的势头还会延续,但速度会有所放缓。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长幅度将趋向回落,全年经济走势呈前高后低、平稳下滑的趋势,但下滑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GDP全年增长12%左右。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重要的关键时期,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问题可能会以更加特殊、更为复杂的形式逐渐显现出来。为此,要充分估计解决新问题的难度,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应对困难。特建议:

  1、全面、正确、积极地理解和贯彻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决策

  全面就是要有保有压,有抑制有发展,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地持续发展。正确就是要把握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做到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积极就是要通过加强宏观调控,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使之既有利于当前发展,也有利于长远发展;既有利于经济全局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2、准确把握投资方向,适度扩大投资规模

  四川经济规模、结构、质量、速度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从四川的实际情况看,投资规模决定经济发展的后劲,投资结构影响经济结构改善,投资质量决定经济发展质量,投资速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宏观调控中,既要加大投资力度,适度扩大投资规模,更要在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苦练内功,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大对落后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更为落后,投资严重不足,公共品供给短缺。没有更大力度的投入,是难以改变其落后面貌,缩小与全省的差距。二是加大工业尤其是技改投资力度。近年来,全省工业的更新改造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投资额连上新台阶,对工业经济的技术含量上升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但就其投资总量和平均每百元工业增加值的新增技改投资水平看,与经济发达省份仍有不小的差距。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加大工业投资尤其是技改投资力度的战略思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四川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投资规模,这不仅是本次宏观调控的应有之义,也是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机遇和影响,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确保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把握好调控力度,克服宏观调控“启动慢、刹车快”

  从宏观调控的历史纪录看,改革开放以来,80年代和90年代的两次宏观调控,其经验教训有很多可以借鉴。1993年宏观调控实施财政、金融“双紧”政策,1999年“触底”回升,历经6年下降,从2000年起,实现4年恢复性增长。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很多突出问题与1993-1996年有许多相似之处,表现为投资、银行信贷、物价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煤电运等基础供应紧张。这一轮宏观调控充分借鉴了过去的经验,调控力度、节奏和重点等把握较好。但由于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宏观调控的调控效果往往也会有所不同。四川的经济结构、投资结构与全国有一定的差别,对调控政策效应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要着力避免“启动慢、刹车快”,让该快的更快,不该慢的快起来。防止经济运行“牛短熊长”,以保持很不容易发展起来的良好局面。

  4、切实防范信贷风险,确保经济发展的正常资金需求

  既要加强信贷监控,调整贷款结构,防止和化解金融风险,又要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加强银企沟通。对限制准入行业及领域的存量贷款要加强监控,严格执行既定的各项信贷政策,杜绝各类违规行为。同时,也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缓解部分地区和中小企业的资金供求压力,尽量保证企业对流动资金的正常需求。

  5、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投资和消费都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投资比较直接,见效快。消费受收入水平等的影响,启动较慢,见效缓慢。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分析,消费才是生产的最终目的。数据表明,我省2003年消费率为57.8%,消费率近几年来的新低。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政策,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突出优先解决居民收入和消费问题,提高消费水平,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激活全省经济的内需活力。

  6、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监测体系,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要建立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把宏观调控寓于日常的宏观管理之中,建立经常性的形势分析监测制度,强化事前预警,尽量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级政府要加强协调,在财税政策、投资金融政策、土地审批制度、资源管理、市场秩序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协调,步调一致,使全省经济在调控中更快地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调控。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