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中国手机产业的“彻底调查”

报告出处:通讯世界  发布日期:2004年08月20日 08:48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调查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报告来源:通讯世界

报告内容: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手机产业政策的调整思路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本土品牌做大做强

  过去五年是中国移动通信业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的手机制造业也抓住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不仅成为全球手机产业制造基地,本土品牌也在快速崛起。中国手机产业的兴起有多方面背景,包括产品的特性、产业结构的特点、国内潜在的巨大市场、政府的政策等。

中国手机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8年中国的手机产量为830万部。2003年中国手机产量达到1.86亿部,占全球产量的比重约为35%,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地。据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手机出口9523万部,进口2207万部,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出口国。外商投资企业是出口的主体,占出口金额的98.7%。

  1998年,本土品牌手机开始起步。1999年,本土品牌手机产量只有113万部,占全部产量的5%。2003年,本土品牌的GSM手机产量达到4800万部,占全国手机产量的26%,占国内市场52%。加上CDMA手机,本土品牌的份额更高。波导、TCL、康佳、夏新、迪比特、南方高科等本土品牌跻身国内市场排名前列。

手机产业兴起的产业背景

手机产品的两重特性

  手机产品同时具有功能特性和时尚特性。这种两重特性决定了手机产品的多样性。厂商针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产品都必须进行功能和时尚的二维设计,每维特性又具有丰富的选择和组合。手机产品的多样性决定了产业的组织结构特点:理论上,手机产业有可能存在众多的相互竞争的品牌,即手机产业不太可能出现类似“电视机”和“个人电脑”产品的“同质化”竞争,甚至出现“过度竞争”的局面。

手机产业的结构特点

  *手机产业的价值链

  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包括手机核心芯片以及与核心芯片密切相关的软件,如操作系统等。对于2G手机,厂商采购该部分的成本占手机生产成本的30~40%。

  主板,指手机中的主要电路设计部分,包括相关的硬件、协议栈和应用软件等。该部分决定手机的功能特性。对于2G手机,该部分的成本占手机生产成本的10%左右。

  结构件,指手机的工艺结构设计制造。该部分决定手机的时尚特性。对于2G手机,该部分的成本占手机生产成本的15%左右。

  整机,指LCD、电池、充电器、耳机等附件的采购与整机的组装、测试。对于2G手机,该部分的成本占手机生产成本的40%左右。

  营销,指手机的推广与销售。单部手机的销售费用一般是相对固定的,但是手机的推广费用特别是广告费用则存在较大差别。

  维修与服务,指手机厂商为用户提供的维修与支持服务。手机厂商一般在保修期内为用户提供免费服务。
 
  *手机产业的竞争特点

  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具有全球竞争与全球采购特点。核心芯片与基础软件的厂商集中度较高,全球只有少量企业竞争。GSM手机的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竞争比较充分,有TI、ADI、Motorola、EMP、ST、Infineon、PHILIPS等约10家半导体企业相互竞争。CDMA手机的核心芯片和基础软件只有高通、EONEX和VIA等少数几家企业竞争,而且高通公司占据了约80%市场。供应商主要是半导体厂商,手机厂商可以全球采购。

  主板环节竞争充分。主要手机厂商和ODM厂商一般具有主板设计制造能力,部分国内本土品牌厂商还没有主板开发能力。

  结构件环节竞争充分。主要手机厂商和ODM厂商一般具有结构件设计制造能力,韩国和我国台湾省还涌现了一批专业化的手机设计公司。

  整机制造环节竞争充分。大部分手机厂商都能够自己采购配件并组装、测试整机。

  *手机产业的商业模式

  手机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商业模式:

  纵向一体化模式,指企业参与从芯片设计到品牌运营的整个手机产业链经营。目前只有几家跨国公司有此实力,如Motorola、Nokia等公司。这些公司也可能外包部分中间环节,如制造加工。它们也可能ODM部分产品给其它品牌运营企业。

  制造加工模式(OEM/ODM),指企业专注于手机的设计和制造,本身不经营品牌。主要是我国台湾省和韩国部分企业利用制造和劳动力优势为跨国公司加工手机,并逐步发展起完整的设计和制造能力。

  品牌运营模式,指企业以品牌运营为核心,其自身拥有的制造环节不完整或自身产量较少。产业分工特别是手机ODM的发展为品牌运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品牌运营模式有的来自于企业根据比较优势进行的主动选择,有的是新进入企业不得已的选择。

  部件制造模式,专注于手机部件的设计制造,如液晶显示器、电池的制造等。

运营业与手机制造业的关系

  运营业与手机制造业的纵向关系有两种模式:一是纵向捆绑模式,即运营企业从制造商集中采购手机,根据业务内容和市场定位为用户提供不同类型的手机。运营商可能会为部分手机提供补贴。运营商还可能在手机上使用自己的品牌。国外许多市场采用了该模式。国内的CDMA业务和小灵通业务也采用了该模式。二是水平化模式,即运营业与手机制造业是相对分离的,运营企业只经营业务,不参与手机的购销和品牌运营。国内的绝大多数业务采用了该模式。

  不同的模式对于手机市场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在纵向捆绑模式下,制造企业与消费者被运营企业隔开,运营商为控制成本会限制手机的种类,手机品牌和种类也会较少。在水平化模式下,制造商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选择,手机品牌和种类也多得多。另外,手机制造企业间的竞争会延伸到销售渠道,国内企业对国内销售渠道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强。

产业特点是本土品牌发展的基础

  本土品牌的发展基本采用了相似的模式:从品牌运营起步,逐步向制造环节延伸。在国内市场被强大的跨国公司控制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进入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事情。正是手机产业的特点为本土品牌的进入提供了机会。

  手机产品的多样性为本土品牌的进入和发展提供了机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各细分市场都存在巨大的需求潜力。国际巨头采用全球化的研发体系,无法提供完全满足国内丰富多彩的需求的产品。本土品牌凭借对国内市场的深刻理解,直接进入细分的中高端市场,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产业分工的深入是本土品牌成功的基础。全球手机品牌虽然集中度很高,但是手机的上中游的竞争是比较充分的。全球半导体厂商可以提供核心芯片,大量的中小企业可以提供手机的设计、OEM和ODM。本土品牌可以从境外采购合适的设计或产品,在国内市场经营自己的品牌。

  运营业和手机制造业纵向分离的水平化市场模式为本土品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本土品牌进入市场时,全球主要品牌在国内市场已经充分竞争。水平化的市场结构为本土品牌进入细分市场创造了条件。实际上,本土品牌的竞争优势相当一部分来自于销售渠道的竞争优势。

  随着本土品牌的成长,本土品牌企业加快了学习和投资的步伐,逐步向制造环节延伸。部分企业,如波导、TCL、海尔等,已经具备了主板和结构件的设计制造能力,这两项能力足以保证企业从技术上控制产品的两重特性:功能特性和时尚特性。目前大部分本土品牌企业采取了两手抓的策略:一方面,积极提高在设计制造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本土品牌还是倾向于从外部广泛采购设计和产品,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手机产业兴起的政策背景

  政府相关部门在国内移动通信产业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的立项、审批,外资按乙类目录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力度,移动电话的生产纳入国家计划,信息产业部提计划,计委列计划,外经贸部根据计划批准配套件及零部件进口;对外资和独资企业在技术转让、生产规模、内外销比例、本地化配套率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打击走私,特别是移动电话走私;扶持研发,从固话初装费中提取5%作为研发和产业化基金,政府相关部门另外还给予资金支持。

  移动通信制造业的发展政策对手机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政府政策虽然对跨国公司的投资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但是国内庞大的潜在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无法放弃的目标。对外商在研发、出口等方面的限制性政策成为促进跨国公司对中国进行大量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地方政府的鼓励性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出口退税政策等也是吸引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其全球制造和研发基地的重要原因。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的同时,也带动了配套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如Nokia公司在北京的星网工业园项目。

  *促进了本土品牌的发展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竞争促进了中国移动通信的普及,用户群体快速增长。政府对市场进入的限制,阻碍了境外二线品牌的进入。在跨国公司难以完全满足国内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背景下,本土品牌借助境外OEM/ODM厂商的资源,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在国内市场寻找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中国的手机政策是比较成功的“有限保护下的市场竞争”政策。一定的市场保护,为后起的国内厂商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37家定点企业也保证了必要的市场竞争。

  随着中国政府职能的改革和加入WTO,政府政策也在不断调整。政府逐步弱化了生产计划的管理,取消了对外资的投资限制。目前政府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仍然起作用的“定点”政策,即授予37家企业生产手机的资格,未获“定点”的企业不能经营手机品牌。二是本土品牌的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支持本土品牌的研发,提高本土品牌的竞争力。

中国手机产业的未来怎样?

机会与挑战伴随技术升级而生

  手机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手机将来会成为多功能手持终端,应用会越来越丰富。手机操作系统可能会重演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故事,出现寡头竞争甚至独家垄断的局面。

  3G手机不久会成为新的市场热点。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提供产品,本土厂商研发相对滞后,只有华为、中兴等少数国内公司能制造3G手机。3G时代本土厂商可能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手机定制会越来越广泛。2G手机业务简单,手机定制较少。3G技术的应用和手机的智能化,使得移动通信业务越来越丰富,手机与业务相配合的要求越来越高,3G手机的定制会越来越广泛。定制模式会改变市场竞争格局。

手机企业战略各不相同

  跨国公司正在积极调整战略。跨国公司实力雄厚,在战略上往往会先走一步,以应对技术发展的新变化。如诺基亚公司最近将业务战略调整为三个重点:扩展移动语音通信、推动消费者移动多媒体业务、发展企业移动业务。诺基亚公司于2004年1月将公司重组为4大业务部门和3大支持平台,并增强了区域市场的能力。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对国内手机产业的发展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会促进国内手机制造业和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跨国公司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产业规模的发展。作为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中国也是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跨国品牌会努力维护和提高其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对国内品牌形成新的压力。一些跨国公司正在利用新的手段,如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策略,增强其竞争优势。

  强势本土企业要制定国际化战略。本土品牌已经从初创阶段进入到发展壮大阶段,企业战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强势本土品牌的战略目标是向国际品牌发展。本土品牌虽然在国内市场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国内的市场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快速成长的需求,中长期看本土企业的发展空间取决于其国际化竞争力,强势本土企业必须尽早制定国际化战略。要实现该战略目标,首先要进一步巩固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本土企业虽然占据了国内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竞争力主要来自于“本土优势”,即在本土经营品牌的能力。本土企业在本土市场的地位还不稳固。强势本土企业虽然具有除芯片之外的设计制造能力,从技术上已经具备了掌握手机功能特性和时尚特性的能力,但是实际竞争实力还不够强。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是提升设计制造能力。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以及未来定点政策的取消,都将会对企业的设计制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次,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实施国际化战略。中国本土企业不可能完全依靠重建来完成国际化战略。要充分利用产业分工发展特别是ODM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兼并收购、投资、战略联盟等手段积极整合境内外的资源,包括设计、生产、渠道、品牌等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国际竞争力。

手机产业政策急需调整

  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甚至研发基地,本土品牌也从初创阶段进入到发展壮大阶段。手机产业政策应该进行调整,调整思路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促进本土品牌做大做强。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强势本土企业的成长,有利于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和提高消费者的利益。促进本土品牌做大做强的关键也是要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强势企业能够充分整合资源,快速壮大。

  放松定点限制,明确取消定点政策的时间表。定点政策的初衷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促进本土品牌的成长。本土品牌进入发展壮大阶段后,定点政策弊大于利。首先,定点政策的市场保护作用不大。本土品牌可以从跨国公司手中夺取一半的市场份额,说明在国内市场已经具有较强竞争力。第二,定点政策不利于产业重组。定点导致了进入牌照的稀缺,抬高了弱势企业的身价,阻碍了企业的兼并重组。第三,定点政策阻碍了技术融合。手机产品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业务和功能多样化,定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量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的进入。第四,定点政策弱化了企业研发动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第五,定点政策不能控制过度投资。37家手机企业也会产生过度投资,进入牌照的稀缺性更加刺激了市场进入的积极性。实际上,许多企业通过“借牌”已经进入,政府也没有有效控制手段,定点只是提高了新进入企业的成本。总之,“进入限制”减少了产业的活力,落后企业难以退出。为减少政策变动对企业的冲击,可以逐步放松定点限制,增加定点数量特别是允许有能力的企业进入,并制定取消定点的时间表。

  调整产业扶持政策。在本土品牌成长初期,技术政策是产业扶持的重点。在本土企业进入发展壮大阶段后,产业扶持政策需要增加新的内容,特别是要帮助本土企业整合境内外资源,加强国际竞争力。中国本土手机企业的成长环境与跨国公司的成长环境不同。当前的手机产业发展比较成熟,产业分工深入,技术创新特别是跨国公司之外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外部资源或通过战略联盟获取竞争优势。其次,要帮助本土企业克服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上的障碍。技术标准的国际游戏规则是跨国公司领导制定的规则,中国政府要支持和引导本土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