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价格上涨 工业利润增加的调查分析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其它
调查地点:山东
样本数量:116
样本情况:重点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
调查机构:山东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5.6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1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的2.31倍。面对巨大的价格压力,生产企业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生产经营利润继续增加。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19.91亿元,同比增长44.16%,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大幅度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情况下,企业利润的增长来自哪里?为此,我们对全省19个重点行业的具有代表性的116家工业企业进行了调查。
一、购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企业利润却不断增加的原因
我省规模以上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不利局面,企业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最大限度降低影响,企业利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1、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单位成本
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是部分企业采取的措施之一。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继续扩建了邹平工业园及滨州、威海工业园,陆续投产后棉纱、棉布的产量增长迅速。2004年1-7月,生产棉纱27.42万吨,同比增长62.11%;各类棉布68861万米,同比增长91.87%。企业实现利润7亿元,同比增长51.29%。
2、以质量取胜,赢得市场
以产品质量赢得市场、赢得客户的信任,确保产品价格不降、销路畅通。以橡胶制造行业为例,由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国家对汽车“超载”现象严防实查,减慢了轮胎的消费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轮胎行业的“供大于求”,各轮胎厂家纷纷降价,轮胎行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但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靠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良的信誉,得到了经销商和市场的认同,没有卷入轮胎低层次竞争的潮流,公司各种型号的轮胎价格上调了5-10%,给企业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加强技术创新
依靠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提高效益,充分发挥技术人才的优势,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取得良好效益。如青岛黄海橡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轮胎所需的天然胶原、钢丝、炭黑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天然胶市场价格由2003年六、七月份每吨8000元左右暴涨到今年每吨15000元左右,仅此一项就额外增加企业生产成本2亿元,轮胎生产用钢丝、炭黑等价格也上涨了10%~20%。企业面对原材料涨价,重点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开发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达30多项,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开发新产品
开发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有利于促进企业成长,有利于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地位,有利于充分挖掘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能力。山东滨州亚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1-7月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产品开发,先后开发了厚重无捻纱等系列产品,新产品销售利润率一般在10%左右,而普通产品的销售利润率只有3.5%,因此增加收入3441万元,创造出超额的效益。
5、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企业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从结构调整中要效益。山东双力集团的主导产品原来是农用车,但农用车耗材量大,附加值低,利润小。企业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局面,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今年将农用车产量比重降至50%以下,而将毛利率可达20%的收割机、割草机等附加值高的产品比重提高到50%以上,上半年在销售收入下降7.78%的情况下,因产品结构的调整利润增长了182.6%。
6、加强成本控制,强化内部挖潜,节能降耗、降低单位成本
在原料采购环节节约费用。各企业采用比价采购管理制度、现代物流管理制度、“阳光采购”制度等措施,降低原材料采购费用。
在生产环节进行挖潜。如橡胶行业的山东金宇轮胎有限公司在企业内部推行了“市场链”管理模式,即上下工序之间互为“用户和市场”的关系,把成本目标、质量目标、消耗目标分解到每个环节,增强员工的成本意识,发挥设备的潜能,提高企业效益,上半年在各种原材料价格平均上涨10-15%的情况下,通过内部控制消化了5-8%,尽最大可能减少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损失。
7、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面对不断上涨的原材料,部分企业在坚持主产品生产的同时,向副产品要效益,副产品增加是企业利润增加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如菏泽绿源食品总公司的主产品分割猪肉只占产值的36%,面对副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远高于主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的形势,及时增加了副产品生产,品种达40多种,从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二、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调查中企业反映,除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对企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外,还有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制约企业发展和效益增加。
1、企业资金和项目用地非常紧张
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了适度从紧的信贷政策,企业资金供求矛盾加剧,资金缺口明显加大,特别是第二季度以来,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增幅迅速回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给企业上新项目和招商引资带来很大影响。许多项目已落实资金,因土地制约无法上马。
2、企业在下半年生产中将继续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
上半年,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同时消耗着部分低价购进的库存原材料,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被部分抵消。目前原材料价格依然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上半年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13.1%,七月份上升14.7%,因此企业在下半年将继续面临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且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开始加大。7月末,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达到2445家,同比增加217家,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7.0%,增幅达到今年来最高,比上半年高9.7个百分点,全省17个市中,有13个市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
3、电煤政策指导价与市场价的政策性剪刀差影响了煤炭企业经济利益
目前煤炭市场依然持续旺销局面,煤价仍在高位上涨,但由于国家对电煤实施指导价格调控,造成电煤指导价与市场价存在较大的政策性剪刀差,并且电煤供应量实行最低限量供应,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利益。上半年枣庄矿业集团平均电煤价格(不含税)与原煤外销平均价格相比,吨煤减少收入86.92元,净减少煤炭销售收入4363万元。不仅影响了煤炭企业经济利益,同时也影响了煤炭企业电煤供应的积极性。
4、运力不足对企业的发展瓶颈制约作用严重
随着新增企业和新开工项目的不断增加,我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对交通运输需求明显增加,同时对公路运输“超载超限”的治理,使交通运输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交通运输成为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瓶颈”。如莱芜钢铁集团从青岛港运抵莱芜的铁矿石,铁路运输运费每吨40元左右,公路运输每吨运费达到80-100元,是铁路运输的2倍多。而目前铁路运力严重不足,铁路只能满足其40%左右,大部分运量通过公路完成,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运费占吨钢成本最高达到15%左右,运力不足已经成了严重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5、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增加了企业税负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相关行业的企业产生一定影响。如国家对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煤炭企业的税负进一步加重。如枣庄矿业集团全年因煤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造成税负增加6096万元。
6、国有企业经济负担重
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企业办社会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的沉重经济负担。如枣庄矿业集团目前的企业办社会职能全、规模大,2003年企业办社会净支出14717万元,2004年上半年净支出8021万元。
三、建议
为保持我省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解决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建议如下:
1、有效抑制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
应进一步加大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以及投资价格的调控力度,实现价格的合理回归。
2、切实解决企业资金瓶颈问题
资金制约不仅影响正常生产,影响新项目建设,还影响今后的发展。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该压的行业和项目压了,但该保的行业和企业项目保得还不够。要真正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着力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在严格控制部分投资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时,加大对煤电油运等基础产业项目贷款投放,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的行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积极主动为有市场、有效益、前景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特别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提供必要的信贷支持。
3、提高运输运力,缓解运输对工业经济的瓶颈制约
调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无论是原料采购,还是产品销售,都受到运力不足的影响,使企业生产和运营受阻,财务费用增加。因此,应尽快制定合理公路运输价位,保证运输业户的利益,提高公路运输量;铁路运输应首先保证煤炭等主要原料的运输畅通,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4、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供应紧张不仅反映了我国能源工业发展相对不足,同时也暴露出我国能源利用水平较低。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创造每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至4倍,工业经济增长仍未走出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方式。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加大了资源浪费。因此,为保持工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工业企业提高能源利用率势在必行,也大有可为。
5、改革和理顺煤电价格
尽快形成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提高煤炭企业供煤的积极性,缓解电煤供应紧张状况。
6、加强政策扶持
扶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高效益、高产出、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的发展,对于有市场、有效益、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一些原先限制行业发展的政策应根据目前的经济形势重新调整。如轮胎制造企业呼吁,希望取消原来为限制轿车消费而制定的10%斜交轮胎消费税,扶持为汽车行业配套的轮胎企业的发展。
7、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
目前,国有企业负担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国有企业期盼加快改革、深化改革,以摆脱目前和今后生产经营中的困境。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