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对今年以来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调查报告

报告出处:中国统计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4年09月27日 08:48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金融
调查地点:甘肃
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甘肃省企调队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针对局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调整了宏观调控的方向和重点,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三管齐下”,通过有效的银行信贷政策和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使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从甘肃省情况来看,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起步较高,一季度增长32.90%,1-4月增长29.41%,1-5月增长26.32%,呈现逐步回落的趋势。

  为进一步了解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有效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国家统计局甘肃省企调队结合国家统计局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的调查,对兰州市2001年、2002年、2003年三年中批准的新建规模在5000以上万元、改扩建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及迁建203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69个项目情况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

一、调查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项目以企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

  从投资主体看,在调查的69个项目中,企业投资的项目占87%,政府投资项目占13%。企业投资项目中又以内资企业投资为主占37%,外资企业占33%。从资金来源看,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占45%,国内贷款和债券占32%,国家预算内资金占23%。由此看出,企业投资意识在逐步加强,自主投资能力有所改善,资金来源结构不断趋向合理化,但融资渠道仍比较单一,特别是利用外资和债券融资的能力比较差,分别仅占资金来源的2%和1%。

  (二)改扩迁建项目与新建项目平分秋色,省级项目仍为主流。

  69个调查项目中,改扩迁建项目38个,新建项目31个,分别占55%和45%。其中:2001年批准立项的占立项总数的37%,同年实际开工占总数的27%;2002年批准立项的占立项总数的23%,同年实际开工占立项总数的19%;2003年批准立项的占立项总数的13%,同年实际开工占立项总数的25%。当年开工率普遍较低。从项目级别看,省级项目33个,占48%,市级项目11个,占16%,县级项目1个,占2%,其他无级别项目24个,占35%。

  (三)项目投资方向集中在优势行业和基础行业。

  近几年,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是甘肃省的发展思路,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综合性高新石化基地、中药材现代加工基地、林牧业基地和发展旅游大省是甘肃省的发展目标。调查显示,作为甘肃省支柱产业的电子、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医药等行业的投资总额超过50%,卫生、教育、电力、公路运输等基础行业投资总额占31%,这对拉动甘肃省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将起到重要作用。

  (四)投资项目进展顺利,投产效益比较乐观。

  在调查的69个项目中,工程量全部完成的20个,占29%,工程量完成50%以上的25个,占36%,工程量完成50%以下的24个,占35%;已投产和部分投产的项目39个,未投产的30个,分别占57%和43%,其中,全部投产的24个,占35%。在全部投产和部分投产项目中,投产后能达到设计能力90%以上的项目占74%,能达到70%以上项目的占84%,能达到50%以上项目的占90%,有10%的项目投产后达不到设计能力的50%,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和运输等因素造成。从投产后效益情况来看,大多数认为效益比较好,占61%,认为好的占15%,认为效益一般的占24%,说明大部分投资项目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五)投资项目以重点工程为主,注重可持续发展。

  调查显示,有41个和37个项目分别被列为省和地区(市)重点工程,分别占调查项目的60%和54%。同时,投资项目更加注重先进性、环保性和低耗能耗水性。首先,从项目所安装的设备水平来看,有10%的世界领先,51%国内领先,25%本地领先,14%目前属一般水平。由此可见绝大多数投资项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其次,从环保的角度看,39个投产和部分投产的项目中,选择因环境污染因素造成不能达到设计能力的项目只有1个,占2%,说明以牺牲环境进行的项目投资已经穷途末路;从耗能耗水情况看,有22%的项目投产后耗能低,28%的耗能较低,认为耗能一般的占43%,耗能较高的占7%。耗水情况,认为耗水低和较低的分别占28%和16%,认为耗水一般的占45%,耗水较高的占11%。所以,从此次调查的项目看,保护环境、资源的永续利用得到重视和有效控制。

二、对甘肃省投资状况的认识和看法

  从此次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受访者对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普遍是认同的,同时,就甘肃省投资状况谈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投资规模适中偏小,投资结构有待优化。

  自1990年以来,虽然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但与中、东部地区相比仍显缓慢,基数小,投资总量低,缺少大的投资项目,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仍然束缚着投资建设步伐。调查表明,有49%的投资项目单位认为甘肃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中,有44%认为偏小或过小,只有7%的认为偏大。据了解,认为偏大的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在对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判断中,有33%的投资项目单位持肯定意见,有23%的认为投资结构不合理,值得注意的是,剩余44%的投资项目单位对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认识不清,可以说,这将近一半的投资单位在投资意识上存在模糊概念,对把握投资方向和市场需求方面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观点。

  (二)加强行业引导,把握正确的投资方向。

  国家宏观调控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重复建设,在对本地区是否应该建设本项目的判断上,有88%的认为应该,有2家投资项目单位认为不应该,6家不清楚,占调查对象的12%。同时,69个调查项目中,认为本省内有类似项目的占52%,认为项目投产后将生产的主产品在本省内已有企业生产的占54%,认为在本地区有类似项目和相同产品生产的分别占44%和49%。以上调查数据表明,甘肃省重复建设现象不明显,但类似项目和相同产品生产的比重也不容忽视,所以政府应加强行业投资的引导力度,弥补投资单位在宏观市场判断的局限性。

  (三)电力供应的“瓶颈”制约不可忽视,对合理的电源开发项目应先行一步。

  电价上调是今年宏观调控的措施之一,作为甘肃省支柱产业的有色、石化企业等行业,因电价调整而生产成本大幅增加的影响更为严重,产品盈利空间受限。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因电价调整甘肃省需多支出6亿元,其中大工业电费支出增加4.3亿元。这不能不引起重视,否则受其影响甘肃省大企业效益下滑将不可避免。所以,政府在安排投资项目时应优先考虑供电项目,对合理的电源开发项目应先行一步,同时,可以进行用电大户与供电部门“拉网直供”的试点。

  (四)合理利用和开发本地资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

  调查显示,有64%的项目在投产后所需主要原材料来自本地区或本省,26%的来自外省,剩余10%由国外进口,此次调查项目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基本全部为农产品。在对本地区能源供应状况的判断中,认为紧张或比较紧张的占43%,认为一般的占33%,有23%的认为不紧张。所以说,甘肃省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在开发利用上应注意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本地区运输状况判断,12%认为紧张,39%的认为比较紧张,认为一般和不紧张的分别占38%和11%,在与项目单位的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对甘肃省投资环境普遍堪忧,由于投资环境不宽松而影响到项目引进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因不满意甘肃省投资环境而迁厂或将项目移师它省。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工夫,而且要在政策的宽松、体制的健全、机制的灵活等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三、对甘肃宏观调控投资项目的几点建议

  从目前全国整体经济运行情况看,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非常及时、必要的,但因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一些政策执行上的不配套,也不免会对甘肃省投资建设方面产生一些影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最根本的还是由甘肃省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所致。因此,我们要坚持“发展抓项目,改革促发展”的发展思路,把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为一次重要机遇与挑战,从治本上下功夫,提高甘肃省经济的应战和应变能力。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从源头抓起,扶优限劣,科学立项。

  投资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现阶段确保适度的投资规模和速度,是十分必要的。但项目不在多而在精,不在规模大而在效益好,所以,立项要以抓重点工程和民心工程为主,集中有限的资金,将其放在“刀刃”上。

  (二)从基础抓起,努力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门面、是基础、是条件,能不能抓住项目、引进资金,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就要看你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的工夫够不够。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将努力营造“三个环境”(即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干事创业的环境)作为一项基本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投资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与周边和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三)从标准抓起,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运用有效的行政和法律手段,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在统一的标准下将低水平、低环保、高耗能的项目挡在门外,提高立项门槛,从长远利益出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从协调抓起,调整投资结构,避免重复建设。

  各地区发展状况、投资环境、资源优势等有所不同,投资的重点也应不同,政府应统揽全局,避免因短期利益而“一窝蜂”上项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同时,要协调好投资与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与消费能力等的关系。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