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2004年前三季度医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报告出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  发布日期:2004年12月06日 09:02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医药
研究机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
报告来源:中国医药商业协会

报告内容:

  1、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持续趋好,为医药行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今年宏观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为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的发展,国家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了适度、有效,平稳型的有保有压、冷热兼治,结构性的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固定资产投增速逐步回落;国内市场销售稳中趋活;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医药行业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医药行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据统计1998年至2003年的5年间,全国药品生产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40%;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28.80%;化学原材料产量由35.37万吨增长到80.35万吨;中成药产量由34.28万吨增长到60.29万吨;医药产品出口金额由38亿美元增加到90.20亿美元;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10%。技术创新带来产品结构优化,随着“仿创结合”战略的落实,有企业技术特色和品牌的名牌药品越来越多,尤其是中药品牌潜力巨大。今年以来,各地医药企业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两大目标,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重组步伐,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医药经济在2003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延续了这一增长态势,医药行业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3、行业生产销售的规模和集约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不断通过资本运作实现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现有药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超常规发展,逐步改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现状,行业规模效益优势进一步凸现,且向优势企业集中,与此同时,区域优势也日趋明显。据统计,2003年医药行业前100位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40.4%,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5.8%,前100位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占全行业的52.92%,前10位重点商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全行业的52.15%。今年以来,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名前10位的省市占整个行业比例的70%;医药商业销售及效益的集中度也有所加强。

  4、企业购并、重组促进了医药流通体制的结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进程。

  2004年,购并、重组成为医药流通领域的重头戏,市场竞争“白热化”,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相继加快了购并重组步伐,加速了医药流通领域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控制力和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流通领域一支重要的生命军。如湖北九州通、上海复星实业、深圳海王星辰、安徽仁济等企业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5、医药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差异化经营是企业赢得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4年是医药零售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一年,一是各种资本加速进入医药零售业;二是各种零售业态纷纷登场;三是价格大战此起彼伏;四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零售企业;这一切促成了医药零售业重新洗牌的新格局。一批有实力的零售连锁企业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零售市场的主导。而唯有注重品牌、管理、深度服务的理性市场竞争和差异化经营,才是医药零售业赢得市场空间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据统计2003年,医药零售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销售规模达400亿元,其增幅稳定在15%左右。另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统计,2003年全国药品零售连锁销售前100强企业的销售额为194.22亿元,其中前10位企业销售合计为69.57亿元,占销售百强企业的35.82%。今年以来,零售市场依旧保持了增长态势,但幅度有所减缓。据分析,平价药房的冲击,抗生素限售令的实施,以及GSP认证的提速,加剧了零售市场的竞争。此外,今年没有暴发非典疫情,相关药械销售缺乏市场拉动的外部因素,也是零售板块销售下滑的动因。

  6、农村消费市场蕴含了巨大的潜力。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显示,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影响,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11.4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03年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中,对农村销售额为1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今年前三季度,继续保持了这一增长态势。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改善、消费质量的继续提升,特别是国家两网建设试点和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与加速发展,农村市场的开拓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启动内需,寻求医药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争之地,而把医药零售连锁延伸到乡村,推进医药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已成为各级医药商业企业的共识。

  7、多层次的市场消费结构进一步凸现。

  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试点工作的不断完善。一些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国产普药及新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OTC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用于治疗、预防新的传染病、常见流行病药物、消毒品、保健药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天然药物、海洋药物成为挑战常规化学药物的新品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158个品种典型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药品消费货源构成比例为:国产药占30.07%,其比重上升3.02个百分点;合资药占54.71%,其比重下降0.84个百分点;进口药占15.21%,其比重下降2.19个百分点。销售额居前10位的药品依次为吗丁啉片、胰岛素针、达美康片、头孢三嗪针、钙尔奇D、人血蛋白针、头孢他啶针、芬必得胶囊、头孢唑啉针、头孢噻肟钠针。可见,合资药品在市场中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8、受国家对药品价格调控力度加大及市场竞争环境加剧的双重影响,企业盈利空间不断下降。

  近年来,为配合“三项制度”改革,国家有关部门集中开展了以降低药品价格为核心的治理整顿工作。首先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内的甲、乙类药品价格进行了调整,平均降幅达15-20%。其后又对医院临床用量较大,常用的部分抗感染类药品多次大幅调整降低了价格,平均降幅30%,最高降幅达56%。至此,自2001年以来,药品累计降价金额达300多亿元。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的全国30个主要城市化学药品零售物价指数测算结果显示,药品价格已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2003年药价总指数为97.49,比上年又下降2.51个百分点,各类指数均呈现一定的降幅。2004年药品零售价格指数仍呈下降态势。此外近年来,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覆盖了医保目录中所有西药、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使用量较大的全部抗微生物,心脑血管类、抗肿瘤类、消化系统类西药以及医用生物制品,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大幅下降。

  9、GSP认证工作提速,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2004年实现GSP认证成为医药流通企业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截止今年6月底,批发企业共有6030家,零售企业有9729家,通过了GSP认证。随着认证期限的临近,各项工作明显提速。GSP作为医药流通企业新的法定市场准入条件和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推动和促进了医药流通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及现代物流建设,提高了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同时为医药流通企业的进一步购并、重组奠定了基础。

  10、医药物流中心在逐步整合中做强是大势所趋。

  企业降费增效目标的进一步凸现,医药营销模式的改革,GSP认证的倒计时,促进了医药现代物流和配送中心的整合。国家贴息贷款支持的医药物流项目,有的已在试运行中,有的正处于建设调试阶段,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已成为行业现代物流建设的领军人。于此同时,医药第三方物流在杭州、海南等地已经出现,为行业及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全国范围的医药物流中心建设热正迅速降温。

  11、国内药品分销市场开放在即,企业应利用优势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随着开放医药分销服务领域最后时限的临近,外资进入中国医药流通领域的步伐正在提速。一批有代表性的流通企业及在医药零售连锁中初具规模的企业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并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目标。国外医药分销业将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手段;完整的供应体系涉足流通领域。而国内医药分销业则应借助本土文化,多年的资产积累,广阔的营销网络,积极迎接挑战,提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