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分析及2005年展望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研究机构:四川统计信息网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回顾即将过去的2004年,四川经济在宏观调控中平稳运行,国民经济呈现出速度持续较快、活力不断增强、稳定性不断提高的特征。经济生活中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经济运行的基础更加稳健,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有效地避免了经济的大起大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诸如物价涨幅较快、煤电油趋紧等问题也将带入2005年,但只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大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05年四川经济增长速度仍可望达到10%以上。
一、2004年四川经济形势分析与全年预测
今年以来四川经济保持了快速稳步发展的势头,一季度GDP增速以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13.2%)的速度高开后,二季度增速冲高到13.5%,三季度为13.1%,预计全年GDP增速将略高于去年,在12-13%之间;GDP总量将突破6000亿元大关,达到6510亿元左右;人均GDP将再上新台阶,突破7000元,预计达到7620元,将提前一年实现我省跨越式发展第一步目标。
2004年四川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有:
1、平稳增长的格局依旧,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从去年末开始的宏观调控,使平稳增长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本轮上升的经济增长周期得以延续,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经济运行周期分析,1999年四川GDP增速探底后,四川经济便一直在较快的通道上运行,GDP增速逐步攀升到2003年的11.8%。今年一季度,GDP又以13.2%的速度高开,上半年GDP增速虽比一季度高0.3个百分点,但扣除去年二季度“非典”这一因素后,比一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前三季度GDP增速又回升到13.1%,但当季仅增长12.5%,全年经济增长率也将回落到12.5%左右。这种经济运行态势表明,在宏观调控政策下,四川经济在平稳中实现了微调,GDP增速温和下滑,有效地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持续增长的周期得以进一步延续。
四川经济增长走势示意
2、三次产业供给良好,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从供给角度分析,第一产业发展提速,持续快速发展的第二产业依然增势强劲,第三产业平稳增长,生产供给活力较强,各产业的协调性进一步改善。
随着中央连续出台的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有效的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实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是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据各市州上报数据汇总显示,全年粮食产量为3326.53万吨(665.3亿斤),比上年增产143.22万吨(28.6亿斤),增长4.5%,属于本世纪仅次于2000年的第二个高产年,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经济作物也继续增产,畜牧业、渔业保持稳定发展势头,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仍是支撑经济较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377.37亿元,同比增长25.5%,比1-10月略有回落,其中重工业增长28.6%,比轻工业快7.5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8.5%。从前11个月的情况看,除1月份工业增长速度为16.3%外,其余10个月工业生产速度均保持在25%以上的高位,表明工业快速平稳增长的势头十分明显。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25%以上。
服务业平稳发展,恢复性增长的特点较为明显。受去年“非典”的影响,今年全省服务业恢复性增长,交通运输业等增长强劲,旅游业持续火爆。据统计1-11月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525.18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57.1%。接待国内游客10696.41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03.64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7.8%和55.6%。接待入境游客92.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6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5.0%、96.3%。15大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243.02万人次,门票收入8.34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2.0%、83.4%。预计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左右。
3、需求结构不断改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
从需求角度分析,投资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为突出,投资需求有所萎缩,但居民消费得到进一步的释放,消费需求有所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结构有所改善,经济增长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
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1-11月,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1.84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与前10个月基本持平。其中,电力等能源项目投资增势强劲,而国家重点调控行业投资增幅继续下滑。1-11月全省电力投资224.96亿元,增长1.07倍,电力投资拉动城镇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国家重点控制的钢铁、铝业、水泥等行业投资增幅进一步回落,完成投资106.26亿元,增长9.9%,比1-10月回落2.4个百分点,比年初回落36.5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2530亿元,增长17%左右。
今年以来,四川城乡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城乡市场稳中趋活,农村消费市场增长快于城市。1-11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6亿元,同比增长13.9%,创近几年来的新高。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1007.1亿元,增长12.8%;县的消费品零售总额375.45亿元,增长18.2%;县以下销售额为736.5亿元,增长13.5%。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
4、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以人为本精神进一步体现。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1-11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4元,同比增长10%。1-3季度,我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7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21元,同比增长20.7%,是近几年来农民同期现金收入增幅最高的一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这表明,经济增长的落脚点更明显地表现为人民收入的增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得到体现。
5、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1-11月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为338.38亿元,增长19.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447.82亿元,增长31.9%,,盈亏相抵后的利润额为216.44亿元,比上年增长54.3%。
6、经济发展环境宽松,增长条件进一步改善。
有效的宏观调控为四川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环境。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逐步显现,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粮食生产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物价上涨的幅度得到有效遏制,经济大幅波动的风险明显降低,经济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近9年来的首次加息和多种调控手段的灵活运用,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为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面。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观念。
二、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应当看到,经济运行中一些矛盾虽有缓解,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运行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2004年虽然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但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今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产品丰收、价格上涨的因素,也有政策性的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拉力均存在相对减弱的可能,未来农民增收的难度还很大。同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高涨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1-11月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达到110.8%,比年初上涨了6.9个百分点。
二是房地产市场存在不健康的因素,结构性和局部性泡沫的危险仍未彻底消除。近一段时期以来,对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社会各界莫衷一是,众说纷纭,但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价格相对过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各方面期盼土地管理和银行贷款政策松动的呼声日益高涨,若把握不当,房地产产生泡沫的风险还将积聚。
三是物价持续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应引起重视。今年以来,受结构调整和市场供需矛盾的影响,市场物价上涨较快,通胀压力有所加大。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105.4%。尽管近期央行小幅加息相对抑制了通胀,但物价持续上涨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需要注意的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尤其是上游产品价格涨幅依然较高,成本推动的压力明显增大。1-11月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3%,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高达110.2%,大大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尤其是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快,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四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资源瓶颈制约问题仍较突出。
由此可见,尽管四川经济运行整体趋好,但在其背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尚未有效消除,各种矛盾反复交替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
三、2005年四川经济发展展望
从国际经济环境看,2005年世界经济温和复苏的大趋势不会因油价飙升发生改变,但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比今年有所放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4年9月发布的报告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为4.3%,比2004年略低0.7个百分点。英国著名的经济预测公司(ConsensusEconomics)汇总多家预测机构于2004年9月作出的预测结果表明,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大致会下降到2004年增长速度4/5的水平。当然,石油价格的走向和影响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较高,压力较大,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会对四川出口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从国内环境看,多种因素支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处于上升阶段的内在增长动力还较强,国内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一基本特征没有改变,消费者信心指数企稳回升,显示微观经济主体对未来经济走向预期良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还将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西部大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也会为四川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当然,也必须看到,目前经济运行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利于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因素。比如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最主要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机制还不够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上游产品价格上涨较快带来的通胀压力较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仍比较困难;电力和煤炭等供应趋紧也将抑制增长潜力的发挥。
综合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如果2005年世界经济政治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四川经济的增长速度有可能在2004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从生产角度看,2005年中央加强农业的各项政策不会改变,但农业发展的现有基础条件将制约其上升空间,因此,2005年农业增长速度继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很大;受宏观调控措施和较高基数的影响,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将呈略有减缓的趋势;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将比2004年略有回落。
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将大体保持稳定。由于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加之消费环境在进一步改善,2005年居民消费仍将会保持稳定较快增长。但房地产、汽车等已持续热销几年,继续快速增长的难度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将回落到适度较快增长区间。一方面2004年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举措,一些项目的投资有一定的后延,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相对减少,将对投资产生;另一方面,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推开,民间投资较快增长的势头仍可以延续。
四、2005年保持国民经济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为使经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在新的一年必须继续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措施,抓住时机更积极地推进改革,密切监测经济运行中一些不利和不确定因素的动向,适时适度科学调控。
1、坚决贯彻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保护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今年7月16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将对四川投资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要以此为契机,坚决贯彻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和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促进政府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扩大企业在投资方面的决策权,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引导和保护好民间投资,对技术含量高、符合产业政策的民间投资项目,要坚决予以支持。
2、准确把握投资方向,处理好适度扩大投资规模和进行宏观调控的关系。
四川经济规模、结构、质量、速度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很大。从四川的实际情况看,投资规模决定经济发展的后劲,投资结构影响经济结构改善,投资质量决定经济发展质量,投资速度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在宏观调控中,既要加大投资力度,适度扩大投资规模,更要在优化投资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上苦练内功,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认真分析宏观调控政策的机遇和影响,准确把握投资方向,确保通过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3、积极引导就业,扩大劳务输出。
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增强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服务意识,规范和发展就业中介机构,努力扩大就业面;另一方面,把扩大劳务输出作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应尽量让人们走出去,加强省际、国际合作。此外,应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努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搞好经济环境建设,拓展就业渠道。
4、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
解决需求不足矛盾,归根到底取决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在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及就业预期下降,支出预期上升的情况下,城乡消费市场出现失衡,供需矛盾已成为制约目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首要因素。就消费来说,首先,应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当前,应制定以促进“汽车”、“住房”消费为龙头的消费热点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其次,提高广大中低阶层居民的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再次,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此:(1)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的附加值;(2)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切实有效地减轻农民负担,扩大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增强农民的商品购买力。(3)加强消费观念引导,树立消费信心。(4)改善消费环境,加强食品安全监控。
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一要充分考虑下岗职工、退休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二是扩大企业及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证应缴费用及时到位。三要建立起对社保资金使用定期稽查的监管机制,防止社保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流失。
6、加快城市化进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市化是必然趋势。而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降低进城门槛,为有相对固定的职业、稳定的住所的农民办理城市户口,取消对农民子女上学、就业的一切歧视性政策。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