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单剂量分装是药包市场发展趋势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其它
调查机构:中国包装网
报告来源:中国包装网
报告内容:
编者按:近年来,中药材与饮片的包装有所改进,个别地方开始采用中药饮片单剂量分包。但就整体来看,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包装仍较原始,影响了中药质量和用药的安全有效,并且制约了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中药包装改革势在必行。
对中药饮片实行单剂量分装是中药包装改革的新理念。主要具有以下六大有利之处。
首先有利于促进中药饮片包装的现代化,有利于中药走出国门,扩大出口。
长期以来,大多数中药材和饮片采用麻袋、篾蒌、浦草包等低劣材料进行包装。近年来出现纸箱、塑料袋包装,每包大则上百斤,小则数十公斤。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中药材和饮片大多为天然物质,用量多、体积大、规格等级不一,实行定量包装有一定困难;二是由于某些历史原因,长期存在着重医轻药的思想,对中药的包装重视不够,以致几百年来没有大的改变;三是由于有些人受传统习惯影响,把某些原始落后的东西当作特色看待并继承。进入21世纪,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涌现,各行各业均在积极引用,作为中药行业没有理由固步自封。
再者,人们的认识和消费观念已在不断改变,许多人对中药材和饮片的包装早有异议。
其次有利于促进中药饮片加工产业的发展。
我国中药材的产地加工和切制厂大多规模小,基础设施条件差,设备简单而且陈旧落后,许多中药材加工厂仍停留在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若实行单剂量分包,可适当吸纳和增加专业技术人员,在现有基础上研究改变部分饮片形态,适当改进加工制作工艺;根据不同类别药物的性质,提出不同形态、规格及包装材质种类要求;研究改进储运条件,并采用新加工方法和包装设备,从而使目前饮片加工厂家只管切制或炒制的单一形式得到改变。
再次有利于加速中药调配方式的改革。
中药调配自宋代以来,一直以戥秤逐一称量调配为主,这种调配作业方式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应该说是可行的,是有历史功绩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其弊端已逐步显现出来,如工作人员站立作业,往返频繁走动,劳动负荷重;药物散包存放,在群体作业过程中造成空气污染严重,室内“脏、乱、差”的现象较常见,药剂人员的形象和药剂工作应有的学术氛围均受到破坏,使药剂人员的身心健康长时间受到损害。同时,分剂量不准,药物混包后难以查对,药物错、漏难以发现和纠正,且调配操作和病人候药时间长,占用人力过多,一般中医院药剂科或中药店均有70-80%以上人员从事调配操作,对这种状况药剂人员早有怨言,并影响药剂队伍的稳定,有相当多的院校毕业生不愿从事调剂工作,年龄较大的人因体力不支也难以胜任。如不迅速加以改变,将会制约中药调剂事业的发展。
单剂量分包后,除少数较特殊的药物外,无需用戥秤调配,操作中可省去称量、分剂量、包扎等环节,加快速度,提高效率,缩短患者候药时间,并可减少或避免错漏;工作室的洁净度和忙乱状况也有较大改观。
第四有利于中药贮存保管和运输,可提高并保证中药饮片质量。
中药饮片经单剂量密封包装后,还可按剂数加用中包装、外包装,以减少饮片受空气、阳光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减少在贮存保管期内的质量变化。同时,因包装规范,也利于运输和质量监督管理。
通常,有些商家由于受利益驱使,有意在药品中掺假、作假,使之混入大包后难以发现。但经单剂量分包后,药剂人员和病人很易识别,给造假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可以迫使商家设法提高质量,保证患者吃上“放心药”。
第五既能适应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需要,又能克服用药中的某些随意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单剂量分包仅是包装和调配作业方式的改变,并不影响某些临床医生的特殊用药要求。笔者认为,单剂量成包,可参照法典、教科书的规定,以及根据临床用药剂量的一般规律,按3g、5g、6g、10g、15g等多种规格进行分包。对单剂量用量规定在3g以下的毒性中药和贵重药,以及单剂量用量在30g以上的草类或叶类等形态较特殊的药品,仍可采用戥秤等用具调配,不会束缚和影响中医临床用药。
第六有利于促进中药饮片销售。
近年来,由于中成药和西药制药工业的发展,以及销售和经营市场的活跃,也由于中药质量的滑坡和包装、服用不便等多方面的原因,中药饮片销售量无论在医院药房或社会上的药店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些医院的饮片销售额在药品销售总额中,已由过去的50-60%下降到25-30%左右,很难达到规定的中药饮片使用率和治疗率,如果这种势头发展下去,不但中医院的用药特色难以保持,中药的种植业、加工业、炮制业也可能逐步萎缩。
通过饮片单剂量分包,可以促进中药饮片包装质量提高,增加用药“透明度”,使医生用上“放心药”,让患者吃上“放心药”,满足人们在新形势下的用药需求,并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从而把中药发扬光大。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