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三省企业集团发展概况、对比分析及发展对策思考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综合
研究机构:辽宁统计信息网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一、东三省企业集团发展概况
企业规模化、大型化是工业化中期阶段的重要趋向之一,也是一些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东三省各级政府实施了“抓大放小”战略,扶持和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集团。其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集团以国有控股和工业为主
在调查的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中,年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均在5亿元及以上的有130家。从企业集团母公司控股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有183家,占调查总户数的61%,其资产占东三省300家集团资产总计的80.3%。从企业集团的主营行业看,工业企业集团有172家,占调查总户数的57%,其资产占300家集团资产总计的71%。截止2003年末,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共拥有成员企业2639家,从业人员269万人。其中,工业成员企业1156家,占全部成员企业总数的43.8%。
(二)企业集团趋于规模化和效益化
1、企业集团规模聚集程度高
2003年末,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的资产总额为8810亿元,户均资产规模29.4亿元,其中,资产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的有40家,其资产占全部资产的66%。300家企业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207亿元,户均营业收入17.4亿元,其中,营业收入在50亿元及以上的有15家,其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56%。300家企业集团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60亿元,户均实现利润5327.6万元,其中,利润总额超亿元的有35家,其利润总额占全部净利润的109%。300家企业集团户均从业人员8961人,其中,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的有43家,其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9%。
2、集团资产规模趋于扩大,收入和盈利提高,从业人员减少
从2002―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主要财务指标的增长情况看,年末资产由7912.9亿元增加到8810亿元,增长了11.3%;营业收入由4130亿元增加到5207亿元,增长了26.1%;利润总额由131.9亿元增加到160亿元,增长了21.3%;从业人员则由273.5万人减少到269万人,下降了1.7%。
(三)企业集团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从企业集团的行业集中度来看,东三省企业集团目前主要以工业为主导。2003年,东三省172家工业企业集团的年末资产达6216亿元,营业收入达4051亿元,利润总额达138亿元,从业人员为133万人,分别占东三省全部企业集团的70.6%、77.8%、86.1%和49.6%。
从工业内各行业的资产、收入、利润、从业人员占东三省全部企业集团的比重来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位次靠前;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利润总额比重与2002年相比提高了11.7个百分点。
(四)东三省企业集团规模各具优势
在地区比较中,东三省各有其强项和优势企业集团,但总体上辽宁以其高于平均水平指标多而突显其强势。
首先,从总体规模比较看,辽宁以资产总计、营业收入各占三省总量的44.7%和45.7%位居第一;吉林以利润总额占三省总量的57.3%位居第一;黑龙江则以从业人员占三省总量的56.7%位居第一。
其次,从户均规模比较看,辽宁以户均资产、户均营业收入分别超过三省平均水平10亿元和6亿元、且以年末资产、营业收入均超5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户数最多而位居第一。吉林以户均利润超过三省平均水平3824万元位居第一,辽宁以超过三省平均水平1143万元位居第二;但在利润超亿元的企业集团中,辽宁以19家、占东三省35家超亿元企业集团的54%而位居第一。黑龙江省以户均从业人员超过三省平均水平6293人而遥遥领先,但在从业人员超万人的企业集团中,辽宁以21家、占东三省43家超万人企业集团的49%而位居第一。
第三,在东三省企业集团最集中的两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辽宁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其资产、收入、利润、从业人员均占东三省该行业比重的82%以上而位居第一;吉林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其资产、收入、利润、从业人员均占东三省该行业比重的60%以上而位居第一,辽宁位居第二。
(五)企业集团改制步伐加快
近年来,东三省企业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基本建立了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的同时,集团母子公司的改制面不断扩大,法人治理结构也日趋完善。截止2003年末,在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中,母公司已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的有256家,改制面为85.3%;集团子公司改制为公司制企业的有1853家,改制面为70.2%。从改制类型看,多数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其户数占全部改制企业的76%;其次为股份有限公司,占改制企业的21%;中外及港澳台合资企业仅占3%。从改制企业的“新三会”建设情况看,成立股东会的企业集团占改制企业的91.8%,成立董事会的占99.2%,成立监事会的占86%。同时,占93.7%的企业集团已建立了母子公司体制;占97%的集团母公司出资人已经明确,集团子公司出资人已明确的占92.3%。
二、东三省企业集团对比分析
(一)东三省企业集团与国内外企业集团发展水平的差距
近几年来,东三省企业集团在集团建设、集团发展壮大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促进了东三省的经济发展,但整体而言,其规模、实力、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等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集团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这一差距不仅表现在“大”上,更多的表现在“强”上。
1、东三省与国内外企业集团相比规模差距较大
从企业集团个体来看,首先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差距较大。在2004年《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东三省没有1家企业集团入围;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的营业收入合计只有全球500强首位企业的23.9%,户均营业收入与全球500强末位企业相比相差近100亿美元。东三省企业集团显然不能与高速成长的全球500强相提并论。其次,在全国大型工业企业集团中,东三省只有10家集团公司进入前500名,仅占全国总数的2%。
从东三省集团的平均规模来看,与全国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首先从户均资产看,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为29.4亿元,仅相当于全国企业集团户均资产的46.5%、长三角地区户均资产的70.5%、珠三角地区户均资产的29.5%、京津唐地区户均资产的15.7%。其次,从户均实现营业收入看,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为17.4亿元,远远低于全国37.2亿元、京津唐地区95亿元、长三角地区33.4亿元、珠三角地区59.9亿元的平均水平。再次,从户均利润看,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为0.5亿元,相当于全国企业集团平均水平的23.8%、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27.6%、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16.7%,仅为京津唐地区平均水平的8.5%。
2、东三省企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偏低
与全国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集团相比,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的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明显处于较低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不论是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增长率,还是资产负债率、成本利润率、销售利税率和劳动生产率,东三省企业集团均不如全国和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劳动生产率(人均实现营业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3万元,比长三角地区低43.1万元。
3、东三省企业集团经济的外向型程度偏低
一是国际化水平低,境内外投资少。目前,东三省绝大多数企业集团进入国际市场的形式还仅是出口,海外生产的极少,建立全球性销售网络的更少。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累计对外投资43.7亿美元,仅为全国的3.7%、京津唐地区的7.6%、长三角地区的15.2%、珠三角地区的47.1%;当年对境外投资仅1340万元人民币。
二是企业集团进出口总额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偏低。2003年,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实现出口额376.7亿元,占东三省企业集团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低于全国7.5%、长三角地区11.1%的平均水平,更低于珠三角地区15.1%的平均水平。
4、东三省企业集团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第一,按照国际上比较一致的看法,企业研究开发基金占销售额比重为1%的难以生存,为2%的仅能维持,为5%才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从2003年东三省企业集团的情况看,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1%,处于勉强维持生存的状态。
第二,从东三省企业研究开发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低于全国及经济发达地区。2003年,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有研发人员5.1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1.9%,比全国企业集团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低0.7个百分点,比珠三角地区低1.1个百分点,比京津唐地区低1.4个百分点。
(二)东三省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1、构建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
根据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家和有关省的研究成果,我们构建了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竞争能力与竞争机制两大要素组成,其中,竞争能力分为生存力、发展力和潜力三个层次,是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的基础;竞争机制包括组织制度、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和创新机制五个方面,是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评价指标性质的不同,我们分别对定量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化处理,对定性指标进行了量化与赋值。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我们将企业集团竞争力的两大因素――竞争能力与竞争机制迭加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竞争力指数,以反映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的状况。
其模型为:CPI=+αX+(1-α)Y
其中,CPI为集团综合竞争力指数,X为集团竞争能力指数,Y为集团竞争机制指数,α为变动权数。
为便于比较,根据竞争力综合指数的大小,我们将东三省企业集团划分成不同的档次,以此来确定企业集团竞争力的强弱。
2、对东三省集团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1)东三省总体综合竞争力情况
按照国家和有关省对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的等级划分标准,综合竞争力指标CPI≥80为综合竞争力较强,80>CPI≥70为综合竞争力次强,70>CPI≥60为综合竞争力中等,CPI<60为综合竞争力较差。
根据对2003年东三省集团综合竞争力的测算结果,东三省集团综合竞争力指数CPI为55,位于综合竞争力较差的区间;其中,竞争能力指数为49,竞争机制指数为65。从对东三省300家企业集团竞争力的评价结果来看,CPI≥70的1家也没有,70>CPI≥60的集团仅有67家,占总数的22.3%,CPI<60的集团有233家,占总数的77.7%。
从综合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来看,东三省企业集团竞争机制好于竞争能力:竞争机制指数≥60的集团有207家,占集团总数的69%;竞争能力指数≥60的集团仅有4家,占集团总数的1.3%。
(2)东三省各省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情况
从东三省各省情况来看,辽宁的综合竞争力较强,黑龙江次之,吉林较弱。在综合竞争力70>CPI≥60的67家集团中,辽宁有36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吉林、黑龙江各有16、15家。在CPI<50的49家集团中,吉林有29家,占总数的一半以上;黑龙江、辽宁分别有15和5家。
从竞争能力看,辽宁较强,黑龙江次之,吉林较弱。在竞争能力指数≥50的116家集团中,辽宁有53家,接近总数的一半;吉林、黑龙江各有20和43家。在竞争能力指数<40的18家集团中,吉林有14家,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黑龙江有4家,辽宁没有。
从竞争机制看,辽宁较强,吉林次之,黑龙江较弱。在竞争机制指数≥60的207家集团中,辽宁有80家,吉林有67家,黑龙江有60家,分别占总数的38.6%、32.3%和29%。在竞争机制指数<60的93户集团中,黑龙江有40家,吉林有33家,辽宁有2家,分别占总数的43%、35.6%和21.5%。
三、发展东三省企业集团的对策与思考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中的地位,不仅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东三省曾因强大的工业而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改革开放以来,它却被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渐渐地甩在了后面。如今,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振兴,要跻身于经济发达行列,就必须加快发展具有竞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行业中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使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发挥“旗舰”的带动优势。
(一)整合东三省资源,加快组建大企业集团步伐
目前,东三省拥有中国最早且规模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中国较大的钢铁生产企业和油田等,这些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具有非常好的生产要素条件和比较雄厚的机械、装备制造能力,稠密的高等级交通网,便利的出海条件等。这些对组建和发展大企业集团非常有利。因此,东三省应打破区域限制,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研究和制订东三省大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倾东三省之力整合资源,打造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并以大企业集团来带动和支撑产业基地的健康发展,以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首先,共同构建中国汽车工业“大基地”,逐渐形成强大的汽车产业集群。吉林省长春有俗称全国汽车业“龙头企业”的一汽集团;黑龙江省哈尔滨有在全国自主开发之路走得最好的“哈飞”集团;辽宁省沈阳有由民营企业华晨经营的“金杯通用”,以及刚成立不久的“华晨宝马”合资公司等。如果这些汽车企业(集团)能以“一汽”为中心联合组建一个大的集团,不仅能跻身于世界500强,极大地提高东北地区的竞争力,而且还将会带动其他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其次,围绕东三省优势产业组建大企业集团,在同行业中实行强强联合,发展规模经济。目前,辽宁特钢集团与黑龙江齐齐哈尔北满特钢集团的跨省联合,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和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合并组建的哈航空集团等,已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例子。这方面,东三省还有许多可行的集团强强联合之举,如钢铁业、医药业、成套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等等。
第三,各级政府应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积极为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利条件。应鼓励以企业为主体进行并购、重组;鼓励跨国、跨省、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以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效益。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企业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从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的评价结果来看,目前东三省企业集团综合竞争力较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竞争能力弱、缺乏竞争机制所致。因此,利用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时机,加快企业改革的进程,从根本上解决企业体制、机制问题,是提高企业集团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首先,应进一步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从东三省省情出发,以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为核心,对东三省大企业集团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使之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其次,努力提高企业集团的创新能力。一是要树立创新意识,强化观念创新。二是要加大企业集团研发的投入,使之具备基本的竞争基础。三是要加大企业集团与技术力量雄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或由科研机构为技术入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加快企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四是要形成鼓励创新的机制,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善于引进和使用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
(三)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外向型企业集团
首先,东三省各级政府应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制定为本地区企业集团发展的互惠互利有关政策,积极组织各种经贸活动,为企业集团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东三省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投资和融资的力度,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发展跨国经营。
其次,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加大对外投资力度。目前,在东三省前300家企业集团拥有的2639家成员企业中,仅有66家为上市公司,占成员企业的2.5%,而且其中有60家是在境内上市,在境外上市的仅有6户。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要积极拓宽企业集团多渠道上市的路子,充分利用国内A股市场的主渠道,争取更多的优秀企业集团上市融资;二是积极支持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赴境外上市;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集团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买壳上市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