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现状、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金融
研究机构:湖北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常见之于各种媒体的报道、闻之于各级官员的讲话、报告,是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然没有多大改观。融资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实际上,融资难的出现和长期存在,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有商业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政策缺失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自身来讲,影响其融资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与各类大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大型企业等相比,中小企业不仅规模小、效益差、积累少,而且产业进入时间晚,科技含量低,经营行为短期化。因此,其信用度较低,风险较大。
2、经营管理不规范,尤其是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真实性差,透明度不高,信息披露不能满足完整、充分的基本要求。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及商业银行不能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
3、改制效果不明显,运行不规范。虽然多数老企业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多数新企业都按公司制成立,但效果不明显,尤其是运行不规范,既影响企业发展,又影响企业形象。
在商业银行方面,其管理制度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1、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主体,长期以来一直以服务大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为宗旨,其注意力集中在规模大、信誉好、资产质量高的大企业。相反,规模小、信誉差、资产质量低的中小企业就难以受到青睐。
2、金融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走向市场化,而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实行市场化的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把清理金融资产、化解不良贷款为工作重点。于是,各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制度上进行重大调整,普遍上收信贷管理权限,实行集约化经营,压缩不良贷款,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而中小企业自然在压缩之列。
3、在管理中实行贷款责任追究制以后,银行及相关业务部门、业务人员在发放贷款时更加谨慎,而这一行业与生俱来的风险使得商业银行及业务人员宁愿放弃大量贷款业务以求平稳。
4、商业银行的工作流程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不适应。目前,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流程长、环节多,而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以短期贷款为主,具有要得急、次数多、额度小、风险高的特点,贷款的周期也难以准确测算,逾期的可能性较高。显然,资金供求的不同特点使得双方在操作中很难“对接”。在商业银行方面的表现就是:管理成本高、单项融资交易成本高。这也导致商业银行对此类业务不热心。
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操作上没有区分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即: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放在同一标准上来衡量,这显然会使中小企业失去大量机会。
从政府宏观政策上讲,存在以下问题:
1、对认识企业的作用认识不够。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仍然定位在“补充”上,没有把它作为一支重要力量来看待,因此没有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政策、制度给予相应支持。在实行“抓大放小”的措施以后,这种制度、政策就更难以企求了。
2、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我国众多的法律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定做”的,大量的行政规章也是笼而统之的称“企业”,没有把中小企业作为特殊的服务对象看待。
3、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管理、考核中,没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制度和规范,没有把企业客户按大、小区别开来,而是把大、小企业笼统对待。因此,商业银行自然就更青睐大型企业。
从管理权限讲,金融政策权限在中央,而呼吁“融资难”的恰恰是地方领导,于是,需求和权限的脱节,使得这种局面长期以来一直难以改变。
由于“融资难”涉及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因此,上述各方均要为改变这一局而努力。
中小企业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努力:
1、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第一、健全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的“信用形象”。第二、及时还本付息,树立良好信誉,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第三、加强资金管理,主要是合理利用,加快周转;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加快资金回笼。
2、要积极寻找新的融资渠道。其一,努力与大公司联合,成为其子公司,或成为其长期合作伙伴。与大公司联合,不仅可以获得大批的订单,获得大企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还可以利用为其加工、配套的机会减少对资金的需求,甚至可以直接获得大企业的资金支持。其二、寻求租赁融资。租赁融资集信贷、融资、租赁于一身,兼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在发达国家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又一重要融资渠道。通过租赁融资,企业可以用较少的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以及原材料,降低企业负债率,使企业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其优越性表现是:对生产企业讲,不失为加速投资、扩大生产的好办法;对某些产品积压的企业来讲,租赁融资不失为促进销售、拓展市场的好办法。同时,租赁融资方式灵活、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而且,租金的分期支付还可以减少企业还款困难。其三是积极寻找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投资人将风险资本投入企业,在承担风险的同时提供股权投资和增值服务,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然后通过上市、兼并、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金并取得高额回报的投资方式。中小企业通过风险基金和民间资本融资,可以借助外部资金加快成长,并发展壮大。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有一批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秀企业,完全具有吸引风险投资的能力。
对商业银行来讲,要在以下几方面服务于中小企业:
1、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帮助有市场、有前途的企业快速成长,并在为企业提供帮助的同时使自己获得发展机会。修改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降低企业资本金、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规模”项目对企业评级的影响,为一大批规模虽小但业绩好、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创造条件。
2、改进贷款管理制度,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助一臂之力。在贷款管理方式上,完善信贷资金的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查、发放权力,为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打开方便之门。要完善对信贷人员的考核制度,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发展中小企业客户,调动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变存款立行的观念为“存款与贷并重”的全新理念。目前,存款立行在业内已经成为根深蒂固的观念,吸引存款不仅成了员工的工作重点,也耗费了员工主要精力,也使银行失去了大量的获利机会——毕竟,只有贷款才能获利。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对中小企业贷款是其扩展业务、求得发展的重要市场。市场是有风险的——金融市场也是如此。但如果视风险如大敌,没有开拓精神,不仅于自身发展不利,而且牺牲了数量众多的优秀中小企业。
4、建立和健全社会信贷服务体系。主要是融资担保、信用评级、物业评估、报表审计等社会服务中介机构,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银企间信息的传递。
对政府来讲,则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把为中小企业服务作为宏观调控的内容。具体来讲,要在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重新审视“抓大放小”的政策,把所有企业都作为政府服务的对象。从工作策略来讲,“抓大”是可以理解的,但“放小”绝不是任由中小企业自生自灭。从政府的职能来讲,为企业服务永远是政府的职责,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中小企业——而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就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作用更多体现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服务人民生活等重要方面,而这也是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贡献,政府更应该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2、逐步完善政策体系,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成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贷款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保证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实行如冲减坏账、补贴资本金、扩大利率自主权等优惠政策;在中小企业为主的地区(我国很多地区还没有特大型、大型企业),实行更宽松、更有利于企业的信贷政策。
3、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市场。融资市场是重要的要素市场,为中小企业服务也是融资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应该为中小企业建立多元化的融资市场,使企业从多渠道获得所需资金。如:对民间借贷行为给予承认、进行规范,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于中小企业;开办个人委托贷款业务,在社会闲散资金与中小企业之间“搭桥”;建立全国性的企业债券市场,改进企业债券额度管理办法,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同时降低企同时降低企业发行成本等。
4、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确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法律地位、运行规则和支撑体系,促进担保机构与银行共担风险,尝试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散和降低各方风险,确保担保机构与银行资金的安全,保障其收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