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宏观经济的基本判断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机构:中金资产管理
报告来源:中金资产管理
报告内容:
经济运行高点已过
对于本轮经济周期来说,从2002年3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信贷增长就开始加速,在2003年2季度和3季度M2和信贷增长分别达到高点,并维持在高位至2003年底。而由于SARS的影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2003年2季度回落后,在2004年1季度和2季度再次达到高点。中央政府从2004年4月开始进行宏观调控,至4季度,紧缩效果显著,货币和信贷指标大幅回落,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也在稳步下降。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5年1月4日的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继续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和物价过快上涨。央行2005年货币政策目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预期增长为15%,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万亿元(大约增长13.9%).此目标与2004年各项指标实际增长相近,但分别低于2004年政策目标2%、2%和2.5%。可以说,货币政策还是稳健和偏紧的。
我国经济增长对货币和信贷增长依赖性极强,到2003年底M2和信贷总量已分别达到当年GDP的1.89倍和1.36倍,按照近年来M2、信贷总量和GDP的关系,2005年各项经济指标将稳步回落,经济运行高点已过。
投资过热受到抑制
本轮经济周期由投资过热带动,宏观调控也重点指向固定资产投资,政策紧缩的效果将逐步展现。
在土地政策方面,去年10月底为期半年的土地冻结到期,《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该政策有以下特征:1)权力上收,明确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权力在中央;2)利益调整,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须先上缴国库,然后再按规定比例与地方政府分成;3)增加成本,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费的标准有所提高。4)严禁低价,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将被追究刑事责任;5)强化执法,设立国家土地总督察,向地方派驻土地督察专员,监督土地执法行为。以上措施将起到抑制地方政府乱占农地、以地生财的行为,减少土地供给数量。加上土地出让“招、拍、挂”方式全面实施,土地使用成本将明显提高。
在货币政策方面,信贷紧缩和加息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宏观调控以来信贷增速急剧下降,10月末贷款增速下降到13.3%,到11月才略有反弹至13.5%,2004年贷款总量将低于央行年初贷款增长控制目标4000亿左右。如前所述,2005年货币政策仍是偏紧的,信贷紧缩不利于企业投资。去年10月28日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27个基点,长期贷款利率提高更多,并且仍有继续上调利率的可能。加息对企业投资也有抑制作用。
预期投资回报率将降低。首先,中央政府大张旗鼓进行宏观调控,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并用,已使市场主体对国民经济超高速增长不抱希望。其次,要素价格市场化过程将导致企业成本增加,降低投资回报率。除土地和资金成本增加之外,煤、电、油、运等基础行业的政府定价也将逐步放开,要素价格偏低为投资主体带来的利益输送得到部分纠正,减少了企业寻租获利的机会。此外,前两年投资项目将逐步形成产能,加剧市场竞争,也将降低企业盈利。
预期投资回报率降低将直接决定企业投资增长减速。同时,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变为稳健后,政府投资增速也将减慢。我们预计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回落到18%左右。
通货膨胀稳步回落
2004年10月和11月CPI涨幅从高位回落到4.3%和2.8%,可以认为由粮食涨价带动的这一轮物价上涨已经结束(详见本刊《总量手段难以解决结构问题》_文),2005年CPI走势主要取决于要素价格市场化进程中土地、劳动力和公用事业产品等生产要素重新估值的影响。
首先,如前所述,在《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后,土地供给将减少,土地使用成本将提高,特别是商业和住宅用地成本将明显提高,这将影响到房屋的租售价格。
其次,从2004年开始出现“民工荒”。“民工荒”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开始出现变化,这会促进劳动力价格向其真实价值靠拢,并推动社会保障制度落实。“民工荒”导致企业人工成本上升,据了解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企业相继提高了民工工资,幅度超过15%。
还有,公用事业产品提价呈加速态势。2004年4月份国家发改委搞“两条控制线”来限制各地方政府对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项目提价,使通货膨胀压力体现为“瓶颈现象”。到了下半年CPI指数逐步回落,这些政府定价项目的提价陆续展开,并使CPI中居住类价格明显上升。此外,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高位的可能性很大,由政府定价的燃油类产品价格也将上升。
将CPI分为食品与非食品两类考察,2005年食品类价格上涨有限,预计将影响CPI上涨1%左右;非食品类价格将延续2004年稳步上涨的趋势,影响CPI上涨2%左右。我们预计2005年CPI上涨3%。(图2:CPI和食品价格、非食品价格)
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回落
2005年消费增长将受以下因素影响:1、农民收入增长放慢导致农村消费增长减缓。2004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增长17.1%。其中,出售农产品现金收入958元,增长24.9%,在整个收入增量中占62.2%。今年粮食供求情况改善,出售农产品收入不会再度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难再保持2004年的增长速度;2、热点消费降温。随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消费升级成为经济生活主题,汽车、住房等成为消费热点。在2003年“井喷”后,去年汽车市场经历“雪崩”,增长大幅回落,今年难有改观。住房消费则有望保持增长;3、2005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意味着政府消费增幅将下降。
我们预计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2%,增速比2004年回落。
2005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也将放慢。在出口方面:1、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4.3%,增速比04年回落0.7个百分点,外部需求减弱;2、新出口退税制度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担机制,但这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由于增值税在生产地缴纳,在出口地退税,出口地政府要承担额外的退税负担,部分地方政府开始对异地采购出口进行限制,这些都不利于出口增加;3、随着出口迅速扩张,中国外贸已进入摩擦高发期,各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会进一步增加。这些因素都将制约出口增长。在进口方面,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减速,也将降低进口增长幅度。
我们预计今年出口增长23%,进口增长24%,贸易顺差150亿美元。
按照支出法,GPD由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组成。综合以上预测,我们预计今年GDP增长8.6%,经济增长基本回到可持续的轨道。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