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2005年车市不会大起大落 将呈现六大特点

报告出处:国际金融报  发布日期:2005年03月04日 09:13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研究机构:国际金融报
报告来源:国际金融报

报告内容: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大起大落、出现前所未有的“低迷”,令众多厂家大跌眼镜、手忙脚乱。由于先前对市场判断的不准确,所以令几乎所有厂家由于产能过剩而出现严重库存。这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所关心的2005年中国的汽车市场能否走出低谷、保持上升势头?

  以笔者之见,2005年中国车市将呈现6大特点:

增长态势减慢

  2005年的中国车市预计不会像2004年这样大起大落,但是也不会太好,会持一个缓慢的增长态势。一季度会延续今年的走势,下半年市场会转入平稳。整个汽车市场的需求量预计在560万辆左右,具体增长幅度有望保持在10%-15%左右。全国的国产轿车市场会在270万左右,和今年相比有15%的增长幅度。

降价幅度低于去年

  2005年轿车价格仍会继续下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像过去两年一样出现巨幅调整,新产品出来的速度会放缓,消费者购买更趋理性,会更看重汽车品质及售后服务。而部分经销商退出,可能导致车价在小范围内大幅下降。

  2004年车市经历了四轮降价。在所有降价车型中,有过两次降价的车型占到16%,至少降过一次的车型占84%。11月份和1月份可比的国产车车型降价幅度高达13.1%,而2003年国产车全年降幅仅为8.1%;进口车的降幅更大,11月份和1月份可比车型的平均降幅达到了14.3%,2003年降幅仅为5%。

进口车市变数增大

  对于2005年进口车市的具体走向,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非常关心,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口车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心态。从2005年1月1日起取消汽车的配额、许可证管理,汽车关税降到30%,汽车零部件关税降到13%。

  有数据表明,2004年中国进口汽车18万辆,预计2005年将达到30万辆。由于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进口汽车的价格将有一定回落。进口中档车价格降到10万元左右,高档车降到15万元-20万元,已经对国产中高档车产生了压力。进口汽车市场将处于变动期,面临重新洗牌和调整。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证和进口配额限制后,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与世界市场接轨,国际化的特征将更加明显。随着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汽车出口也有望上一个新台阶。

难有持久亮点

  当前车市已经难有持久亮点。2003年,经济型SUV开始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到了2004年,经济型轿车的频繁降价,使低端SUV在价格上的比较优势一扫而光。同时尽管两厢车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迄今为止消费者还是认三厢车的多,两厢车还远没有达到取代三厢车、形成主导经济型轿车市场的地步。

  尽管政府一再出台鼓励生产小排量车的政策,但效果甚微。各地对各种小排量车限行限道措施依然如故,多年来饱受各地不公正待遇的小排量车,恐难在2005年步入充满希望的季节。

分化重组加剧

  在2004年中国汽车生产量、销售量中,一汽、上汽、东风三大集团的领先地位依然保持强势。预计2005年汽车企业的这种两极分化会比2004年更加明显,少数厂家的市场份额会稳定上升,但同时也会有一批厂家亏损,有的甚至会被无情地淘汰出局。不仅使整个汽车行业,包括零部件企业面临重新“洗牌”,而且,必将加快汽车行业收购与重组的步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惨烈一幕将无情展现。

消费环境难有改观

  2004年,除了三次调低税价能带动汽车的消费外,我国汽车消费环境一直难如人意。进入2005年,抛开名目繁多的收费、限制不说,在国外非常方便的汽车消费信贷、车辆保险、二手车置换等服务离我们似乎总是那么遥远。汽车信贷、保险等领域的变化,没有给消费者带来真正的实惠。

  在消费环节,不仅节节上升的油价抑制人们的购车冲动,其他与汽车消费相关的,如看涨的停车费,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以及对尾气噪音等环境的影响,都直接和间接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汽车消费成本,上述问题在2005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前,“持币待购”现象恐怕难以杜绝。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