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外来工认为北京是宽容的城市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
调查地点:2005年2月
样本数量:528名
样本情况: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外来人员
调查机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者
报告来源:北京青年报
报告内容:
眼下,有400多万外来人口生活、工作在北京―――换句话说,在人潮汹涌的北京城里,每日里彼此擦肩而过的人们,不出四个人,就有一个是“外来户”。这些长期“暂居”北京的人生活得怎么样?他们眼里的北京是怎样的北京?他们眼里的未来是怎样的未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北京蓝皮书―――2005年:中国首都发展报告》,披露了一份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者设计并执行的问卷调查,这项涉及528名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外来人员的调查,从诸多方面铺展出一幅居京外来工的生活全景图。
60.3%的外来工认为自身生活有改善
与在老家的生活水平相比,感觉“生活水平提高了”的居京外来工有60.3%,认为“没什么变化”的有19.7%,“下降了”的有5.7%,“说不清楚”的有14.3%。这表明,向城市迁移对大多数流动者经济状况的改善起正面作用,这也是大多数人愿意留在城市的原因。
调查发现,外来工对这个问题的评价,与其配偶是否同在北京有关。配偶同在北京的,有65.7%的人感觉生活提高了;而配偶不在北京的外来工中认同这种感受的比例为50.0%。此外,这种感受也与工作经验有关,工作经验越少的人,对老家生活评价越高。
但是,较之北京当地人,外来工显然“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与北京人相比,对目前的生活表示“还可以,能接受”的外来工有32.6%,表示“有些差,不太满意”的有32.2%,认为“不行,很不满意”的有10.0%,认为“各人有各人的活法,没什么可比较的”的有21.6%,“说不清楚”的有3.6%。
另外,配偶是否有工作,也是影响外来工对其在北京的生活评价的因素。与配偶有工作的外来工相比,配偶没工作的调查对象更多地表示出不满,两者的比例分别为18.1%和8.3%,尤其是独自支撑家庭经济状况的男性已婚者对自己的生活评价较低。
50.6%的外来工用“宽容”形容北京
现实中,很多外来工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很久,但由于制度等多方面原因,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北京当地人,都没有把他们当做城里人来对待,他们仍是外地人、仍是“城市人眼中的外来者”。但是,这些“外来者”,却以宽容的眼光,回望这个他们热爱着的城市。
与一般城市人对外来工多有负面评价的情况相反,外来工对北京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北京是个“宽容的城市,能容纳不同的人群和文化”的占50.6%,认为北京是“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城市”的占46.4%,认为北京是“人和人能平等相处的城市”的有30.9%,评价北京为“傲慢的城市,瞧不起外地人”的有26.3%,把北京看做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城市”的占26.1%,认为北京是一个“只知道保护自己人利益的城市”的有9.7%,认为北京是一个“充满歧视和不公平的城市”的为9.4%,只有8%的人认为北京是“冷冰冰的大城市,没有什么人情味”。
社交方面,认为自己的朋友中有北京人的比例占55.0%;在接触程度上,有38.6%的被调查外来工去过北京人家里做客;在未来合作意向上,60.8%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同北京人一起工作。这反映出,外来工对与北京人交往所持的态度相当乐观、积极。
调查还发现,“以户籍制为代表的城乡隔离的制度因素”是造成外来工与北京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在谈到自己与北京人差异时,61.0%的外来工提到了“户口身份”,32.2%的人认为是“社会资源不同”,31.1%的人认同与北京人“生活机遇不同”,28.8%的人认为“见识阅历不同”,26.9%的人认为主要是“文化素养不同”。
调查中,有23.2%的外来工表示在北京“没有安全感”。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收入越高的人安全感越强;配偶有工作的外来工,安全感要高于配偶没工作的外来工。此外,认为“与老家相比居京生活水平高”的外来工,其在京的安全感也强。而是否有劳动合同,却不是决定因素。
为什么有不安全感?回答“城市太大,不了解”的人比例最高(36.6%),其次是选择“治安差”(30.1%)。认同“工作不稳定”因素的有30.6%;觉得“熟人少”造成安全感缺乏的有29.0%;认为“人们很冷漠”导致不安全的有21.3%;觉得城市“陌生感强”的有20.8%;认为在城市生活中面临的“被排斥”造成缺乏安全感的有19.1%,认为“生活条件恶劣”导致缺少安全感的有15.3%。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外来工缺乏安全感的原因,除了对大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外,社会治安状况、工作稳定因素和人际交往都有一定影响。
78.4%的外来工表示“如果发展好就继续留京或尽可能留京”
很多人把外来工定义为“流动的”,认为他们来城市的目的就是挣钱,挣够钱之后他们还会回到属于他们的农村去生活,在城市中他们只是“暂住”。但这是不是事实呢?
本次调研发现,在对自己未来的长期预期上,5.5%的人表示就喜欢北京,哪儿也不去了;27.5%的人表示喜欢北京,要尽可能留在北京;有45.4%的外来工表示要看发展,如果发展得好就留在北京,否则就去别的地方。这三项有在京发展预期的人合计高达78.4%。另外,有14.1%的人认为北京就是个暂时挣钱的地方,攒够了钱就回家;对去与留说不清的人有7.5%。
面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定居何处”的问题,有54.0%的人选择“定居在北京”,18.0%的人表示“不一定”,16.1%的人表示“没想过”,11.9%的人回答“不会定居在首都”。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伟东分析说,1/3的人明确计划要留在北京,如果再加上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可去可留的近一半的人,所谓的“流动人口”其实到了北京后,继续流动下去的比例已不是很高,北京成了很多人选择的流动终点。
关于这项调查,李伟东认为,虽然外来工在北京收入低、居住条件差、经济负担重,且不被主流社会认同,但他们对自己的当前生活仍表示满意,而且强烈认同城市的主流价值。然而,诸多问题也困扰着他们在都市里的生存。因此,全社会对外来工的认识应该尽快调整,对为首都建设作出贡献的外来人口,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在社会保障和管理、儿童教育、职业培训等方面作出有效、平等、前瞻性的制度安排,把外来工纳入城市日常管理考虑的范围,而不仅仅是当做暂住人口采取临时性措施对待,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社会发展,维护北京的城市社会稳定和安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