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石油进口依赖外轮危及我国能源安全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能源
研究机构:新华社
报告来源:新华社
报告内容:
缺乏石油战略储备资源的我国,近几年石油消费大幅攀升。在庞大的石油进口额中,90%以上竟然依靠国外油轮运输,使我国石油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来自上海航运交易所的信息表明,我国自1993年起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逐年递增,今年进口预计超过1亿吨,今年石油消费量约2.8亿吨。我国石油探明储量一直没有大突破,今后几年国内原油产量将基本维持在1.65亿吨。经济高速增长将导致原油进口持续增长,世界能源机构预测,我国2010年将进口石油1.5亿吨,2020年将进口2.5亿吨。
长江航运集团副总经理姚平说,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方面的工作已在实施,但建立大型油轮船队以确保石油运输安全的思想,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从世界上看,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石油的国家,都控制着相当强大的油轮船队,以保证进口原油运输安全。如:日本原油需求完全依靠进口,年进口量5亿吨以上。日本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吨位超过2000万吨,能满足进口石油80%以上的运输需求;韩国是世界上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1年原油进口量达到1.17亿吨。大部分炼油厂都有自己集团控制的油轮船队,韩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规模达到660万载重吨,可以满足进口石油运输需求的30%以上;国外如EXXON等大油商控股炼厂,同时也控制较大的油轮船队,以保证其石油运输环节安全。
我国进口原油的运输方式主要是大型油轮,油源地为中东、非洲、美洲、东南亚等。据中海油运公司信息部主任李佩荣介绍,由于我国没有建立足够规模的大型油轮船队,两大石油进口商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没有自己控制的油轮船队,近几年我国油轮船队承运进口原油份额偏低,平均不足10%,另外90%以上只能在即期市场租船运输,依赖国际油轮联合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承运。石油产地和消费地分布的差异,决定未来我国石油进口仍将是海上运输,加快建设大型油轮船队,确保原油运输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远洋油轮总计87艘,580万载重吨,平均船龄16年,比全球运输船队的平均船龄大5年。这些油轮船型偏小,单船平均载重吨约6.7万吨,国际市场一般采用27万-30万吨左右的大型油轮。油轮吨位占总运力比重相对较低,我国国际油轮船队的吨位约占国际海运总运力15%,而同期世界油轮运力在世界船队构成中占38.3%。
随着我国进口石油规模的扩大,原油运输安全保障将越来越重要。据长航南京油运公司总经理薛国良介绍,为保证原油进口,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香港招商集团、长江航运集团等大企业都制订了加快大型油轮船队发展的规划。如中海集团拟计划新建和购置4艘VLCC和5艘阿芙拉型船,到2010年达到800万吨油运能力,长航集团计划今年起购建20多艘油轮,到2010年运力达450万吨。但由于油轮运输的前期投入大,要凭借企业的自身努力,难以形成一支相当规模的超大型油轮。
航运界专家认为,从国家石油安全角度考虑,我国大型油轮船队的规模至少要保证承运50%以上进口原油。据此测算,2010年我大型油轮船队需具备承运7500万吨以上的能力;2020年具备承运1.3亿吨以上的能力。这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引导,需要航运、石化、造船、金融等相关企业的协作配合。由于当前国内造船能力的限制及国际二手油轮交易市场的紧俏,近期内实现上述发展规模具有相当难度。
针对国家石油安全需要,以及当前各大航运企业发展油运的实际,长航集团副总经理姚平认为,政府应从4个方面强力支持:
一是在融资上提供支持。
政府能否结合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以一定规模的国债资金投入,在此基础上引导银行和航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方面,优先对进口原油运输运力发展项目予以支持。
二是财政补贴支持。
政府部门应统筹考虑,将建立进口原油运输船队作为国家石油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除享受现有内销远洋船财税支持等优惠政策以外,对建立进口原油运输运力发展的投资项目提供全额贴息,并采取一些税收减免政策,鼓励航运企业通过新造、购买、光租、期租等多种方式加快运力发展步伐。但国内能够建造并在船期上能够保证的船舶,应在国内建造,以拉动我国造船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三是管理上与国际接轨。
建议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降低船队的经营管理负担及防风险机制,提高国内航运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快海运强国目标的实现。
四是协调好各方利益。
尤其希望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相关航运企业和石化企业,通过合资、长期协议等多种市场化的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实现近期的快速发展,提升双方的国际竞争力。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