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2005年中国医药行业凸显四大趋势

报告出处:全景网络  发布日期:2005年04月08日 08:57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医药
研究机构:全景网络
报告来源:全景网络

报告内容:

产销增幅略高于2004年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预测,2004年国内医疗费用为2892亿元、出口金额为384亿元、医药工业总产值为4496亿元、药品销售额为1727亿元,分别增长16%、9.09%、16.18%、15.52%。200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可达5281亿元,同比增长17.46%;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4016亿元,同比增长15.54%;药品销售额达1961亿元,同比增长13.55%。

药价水平仍趋下降

  药价水平下降的两大因素:政策降价和激烈竞争。

  2003年至2004年发布了一系列药价改革政策,抑制高药价。2004年上半年的抗生素“降价令”对24类约400个规模的抗生素开始降价,实行最新的最高零售限价,24种药品均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品种,幅度为历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涉及金额达35亿元。

  2004年4月初,国家发改委下文,“已过发明國专利保护期且与仿制GMP药品差价超过规定幅度的原研制药品,其临时性零售价格执行期限至2004年8月31日”。按此规定执行,合资企业生产的已过专利期的原研制药品,降价幅度将在30%左右。2005年此项政策落实的可能性极大。

  医保扩容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进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其销售额可能加速扩大,另一方面进入医保目录也意味着进入国家药价规范,面临持续的限价。同时新医保目录在药品大幅度扩容的同时,进入医院招标采购的品种也将进一步增加,政府限价或者降价非常有可能是目录调整后的下一个步骤。

  2005年药品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内制药企业生产的绝大多数为仿制药,新的药品管理注册办法实施后,仿制药品的门槛大幅降低,一个单纯的仿制药开发成本不足20万元。2004年1-9月份,国家药品审评中心批准的仿制药数量猛增,与上年同期相比几乎有翻番的趋势。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上半年仿制药品批准上市数量骤增,仅1-5月份获准上市的仿制药数量就达到了4237个,而2003年全年仅为6400个,2002年只有1400个。其中除了部分属于国内仿国外的产品外,大部分都是国内仿国内的。这种趋势将会加剧同质化竞争,价格的下降将不可避免。

盈利水平较难乐观

  2004年医药行业的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价格下降、成本上升、竞争激烈是基本因素。

  2005年这三大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价格下降与竞争激烈,将是影响医药企业利润的最主要因素。在2005年价格下降趋势明确、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医药企业的盈利状况难以有效改观。

  两极分化加剧

  经过近几年的行业内部频繁收购兼并,我国医药工业企业已由原来6700多家下降至2004年底的4800多家,但整体上看,医药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难以获得规模效益,进一步兼并,增加行业集中度是行业特性及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内部两极分化的现象进一步加剧。我国医药企业生产集中度和经济效益集中度提高迅速,两极分化形势日趋明显。我国前60位医药企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医药销售收入比重从1995年的19.7%增加到2004年的约40%,少数优势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越来越强有力地左右着全国市场。绝大多数企业开工不足,超过1/3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专家认为,2005年两极分化趋势仍将进一步加剧,少数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与利润份额。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