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消费的复杂滋味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研究机构:互联网周刊
报告来源:互联网周刊
报告内容:
在进行了多年改革之后,解决了产权归属问题的电信市场,并没有完全解决电信消费本身的“性质”问题
2005年3月,在信息产业部的牵头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及铁通、卫通六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共同签署了《电信服务宣言》。在一个最需要接近消费者的时候,在争论颇多的电信消费领域,信息产业部以及运营商通过这样一种积极的形式向消费者表态。
中国的运营商一定最能了解面对几亿客户群体时的那种幸福感觉。2005年3月11日,中国移动(香港)(HK
941)发布了2004年全年业绩,全年净利润达到420亿元,继续其“日赚一亿”的优异表现。中国的运营商也一定最能明白要想为大规模客户群体提供服务所面临的挑战。2004年中国固定电话用户数达到3.16
亿,移动电话用户更是达到了3.4亿,互联网用户也已达到9400万。
没有哪一个行业拥有这样大规模的用户群体,但是如何满足这个消费群体的需求呢?运营商们并不能轻松视之。围绕着电信资费、电话卡、尤其是移动短信资费方面的种种问题,都曾是电信行业以及社会所争论的热点。
信息产业部将2004年定位为“电信服务年”,但是这一年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电信消费问题。2005年,在六家运营商签署的《电信服务宣言》的基础上,信产部试图进一步改善整个行业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此前被媒体广泛关注的电话卡余额问题,有望在2005年4月得到解决,六大运营商共同出台了电话卡余额问题解决办法,而这只需要短期的技术调试就可完成。同时,信息产业部也表示已查处了500多家涉嫌违规的SP,2005年还将继续从市场准入、业务宣传等多方面规范短信市场。
针对电话卡问题,各运营商推出了相当丰富的解决方案。中国联通、中国移动计划推出更小面值的充值卡,并延长电话卡的有效期、提供余额转移,还将随卡附赠一定金额的话费。而在固定电话卡方面,固网运营商承诺向消费者提供不同面值、不同有效期、不同功能的电话卡,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卡种。
2005年2月信息产业部颁发了《关于治理当前电信服务热点问题的指导意见》,信产部副部长奚国华近日也明确表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很快就会以信息产业部令的形式颁布实施,这也是迄今为止服务监管领域“级别”最高的政策。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从消费者利益出发的“服务”指标很有可能成为监管部门对整个行业进行监控的一个重点标准。
然而,这样一种监管手段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预期。目前,四大主体运营商已经完成上市,其股权关系相当清楚。对于这些需要向投资人负责的现代制度体系下的企业来说,追求盈利永远都是其无法回避的目标。而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包括消费者和投资人的利益关系,也就成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看点。之前在小灵通问题上,监管部门的政策“收”与“放”都体现了这个矛盾。
在电信改革的初期,让电信产品像普通消费品一样同消费者见面的观念一度深入人心。电信资费价格战促进了电信消费的增长,也似乎证明了电信市场与普通消费品市场具有相似的特征。但是,将运营商与其他的消费品企业、将电信产品与普通的消费品进行对比或许并不完全合适。即使运营商出于在竞争中取胜的考虑一再地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靠近消费者,但是为了维持央企利润的国资委,或许不可能允许电信市场像消费品市场一样充分竞争。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