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酿酒行业各酒种发展动态扫描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烟酒
研究机构:中国食品产业网
报告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报告内容:
综观酿酒行业一年来的发展动态,通过近几年的调整改革,大部分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愈来愈强,行业发展日趋合理健康,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啤酒
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仍呈良好发展势头
2004年啤酒产量为2910.05万千升,同比增长15.20%,完成销售收入623.94亿元,同比增长17.58%;利润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2.72%;完成税金111.35亿元,同比增长13.1%。
2003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掀起第二次并购高潮,啤酒关税降为零,国内品牌啤酒是否会受到冲击;啤酒原料、能源大幅提价,行业经济效益能否保持稳定;啤酒生产企业集团化、规模化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如何生存等等问题,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一年过去了,经过全行业的努力,2004年初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已得到化解,2004年我国啤酒工业形势大好,啤酒产量以较大幅度增长;产品销售收入稳中有升;虽然原料价格提升,但行业经济效益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外资并购持续高涨、内资强强联合成效显著;关税降低对进出口并未构成影响;质量、品种的影响力越来越明显;装备国产化的趋势发展较快;啤酒营销逐渐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啤酒行业虽然连续3年产量名列世界第一,但从啤酒大国走向啤酒强国,还需要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资本运作、原料基地等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提高。
白酒
经过几年的调整,从体制、观念的转变,到技术、产品、人才结构的调整,以及企业战略的重新定位等诸方面都有明显提高,产量稳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逐步回升
2004年白酒产量为311.70万千升,同比增长2.00%;销售收入613.00亿元,同比增长12.41%;利润58.66亿元,同比增长38.77%;税金100.10亿元,同比增长9.87%;利润合计158.76亿元,同比增长17.60%。
白酒利税合计依然占到全行业的50%。截至2004年12月份,白酒行业利润净增16亿元,增幅达38.77%。特别是老名厂、老名牌始终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头,前6名企业(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销售收入净增50多亿元,占全行业的33%。
虽然白酒行业的经济效益指标近两年有所回升,但大部分企业的经济效益仍不容乐观,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需下大力气解决。
葡萄酒
饮料酒中发展较快的产品
2004年葡萄酒产量为36.73万千升,同比增长14.70%;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实现利润8.45亿元,同比增长12.07%;上缴税金9.30亿元,同比增长4.30%;利税合计17.75亿元,同比增长7.84%。
葡萄酒行业多年来速度、效益同步增长,产品质量日益接近国际水平,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一致性好。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金周转率、产品销售利润率、人均利税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全部高于食品行业的平均水平,行业优势明显,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黄酒
结构调整和改扩建项目取得明显效果
2004年黄酒产量达到180万千升,同比增长10%以上;销售收入37.74亿元,同比增长16.11%;实现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17.86%;上缴税金3.77亿元,同比增长-0.65%;利税合计6.74亿元,同比增长9.06%。
2004年黄酒行业动作频频,首先是少有的规模扩张。黄酒由于受陈旧观念的束缚和区域销售的限制,始终没有实现销售量和市场区域的突破。2004年则表现不同,各黄酒生产企业以敏锐的目光和精确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市场最新动态,纷纷投巨资加快黄酒生产基地建设:上海金枫酿酒有限公司号称“全国最大的单体现代化黄酒生产基地”,投资2.2亿元年产4万千升的黄酒项目已经竣工;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公司征地380亩,拟建年产4万千升国内一流的黄酒生产基地;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岳阳楼台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在湖南建造万千升级黄酒生产基地;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纯生黄酒生产线已经投产;上海冠生园集团公司投资5000万元扩大“和酒”生产;福建神龙集团将调整主业,在3—5年内建成年产10万千升黄酒基地;辽宁银意集团公司征购了100亩土地,准备建设黄酒厂;福建宏盛闽侯酒业有限公司又出新举措,计划在闽侯荆溪食品工业园内征地80亩,建设万千升级的黄酒基地,总投资将达到3000万元;宁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等也纷纷扩充产能,兴起了一轮黄酒扩张热。
其次是开发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高档次、高附加值的新型黄酒产品成为各黄酒企业共同的追求。目前在上海高档黄酒市场上,“石库门上海老酒”、“君再来”、“和酒”、“金色年华”等新概念黄酒紧紧抓住上海都市文化的特点,将产品创新同城市文化、都市人的怀旧心态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黄酒的档次,不仅创造了黄酒的新概念,也创造了新的顾客群体。
同时,黄酒业还加紧提升黄酒品牌的含金量。2004年中国绍兴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古越龙山”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名牌产品,成为中国黄酒业惟一中国名牌产品,标志着绍兴黄酒终于跨出区域市场,成为一个全国名牌产品。
再次,在2004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浙江致中和、古越龙山抢得央视黄金强档广告,这是黄酒业第一次借助央视的宣传平台,展示了走向全国的雄心。
果露酒
发展形势开始有转机
2004年果露酒产量25万千升,同比增长15%以上;销售收入31.31亿元,同比增长16.11%;实现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39.00%;上缴税金3.33亿元,同比增长69.45%;利税合计5.15亿元,同比增长25.61%。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保健型食品需要的增长,露酒行业的形势开始有了转机。产量在万吨以上的露酒企业已有3家,分别是:海南椰岛公司、湖北劲牌公司、浙江致中和公司。露酒某些产品已走出区域市场,面向国内外,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长。其中海南、湖北两省的露酒,销售收入总计达16亿元,占行业销售收入的64%;两省露酒的税金、利润分别占行业税金和利润的75%和70%。由此看出,我国的露酒行业已迈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酒精
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04年酒精产量285.96万千升,同比增长12.50%;销售收入98.44亿元,同比增长19.68%;实现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104.00%;上缴税金5.61亿元,同比增长15.83%;利润合计7.79亿元,同比增长27.50%。
酒精行业自1995年实行产品消费税以来连年亏损,2004年,由于酒精价格上涨以及黑龙江华润等大型企业的赢利能力增强,带动了全行业的利润水平。2004年实现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飙升以及国内燃料酒精的逐步推广,我国燃料酒精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传统酒精让出部分市场,国内酒精市场的供求矛盾将有所缓解。
但行业盲目扩建和新建的现象仍然很严重。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酒精行业新建、扩建的产能达80多万吨,在这些新增产能中,以玉米为原料的只有20万吨,其余60万吨都是以木薯为原料,而国内木薯产量很少,只能依靠进口,原料来源将是很大问题。这些项目投产后,酒精产品的产销、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效益不容乐观。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