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民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偏低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湖北
调查机构:湖北省统计局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内容提要]“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农民外出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民工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最近,我们在2004年全省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样本中的12个县市41个村委会,共78个调查小区,专门就乡村外出人口(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下同)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这次专项调查共涉及户籍总人口17776人,乡村外出人口3237人。本文对调查反映的乡村外出人口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参考。
一、乡村外出人员的基本情况
1、外出比例:乡村外出人员占户籍总人口的18.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除,农村解放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益活跃。据本次调查,乡村外出人口占户籍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8.2%,其中16岁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外出人口的比重达到了21.4%。
2、年龄性别结构:以中青年和男性为主。
从年龄结构来看,外出人口主要集中在16-40岁,其所占比重高达81%。其中20-24岁人口比重最高,达20.1%;其次为16-19岁人口,占16.7%;25-29岁、30-34岁以及35-39岁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13.5%、16.1%和14.7%。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分别为4.8%和14.2%。从性别结构来看,外出人口中,男性占57.1%,女性占42.9%。
3、受教育程度:具有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绝大多数。
从外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来看,具有初中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所占比重最高达到66.6%;其次为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为22.8%。具有初中及小学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重共计达到89.4%。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重较低,仅为1.4%。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所占比重达到9.2%。虽然外出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总的来说仍然偏低,但与农村整体受教育程度相比,外出人口明显要高。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外出人口为8.49年,比调查地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6.89年要高1.6年。
4、行、职业分布:服务领域单一,以体力劳动为主。
从行业构成来看,制造业比重最高,达36.4%;其次是建筑业,所占比重为11.7%;批发、零售、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占到10.7%和10.6%。以上四个行业共占69.4%,其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极低,均不到0.5%。从职业构成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所占比重最高达20.7%;办事人员以及商业服务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16%和14.1%。以上说明,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限制,外出务工人员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那些对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
5、外出流向: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
从外出人员的流向看,流向本县市的比重为4.1%,流向本省其他县市的占16.4%,流向外省的比重达79.5%。流向外省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其占流向外省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0.2%、11.6%和4.6%,东部沿海省份仍是我省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选择。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向地类型来看,流向乡村的比重仅为4.9%,流向集镇的比重为33.3%,流向城市街道的比重达到了61.9%。由于城市工作机会相对要多,收入相对要高,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也是选择进城为主。
6、外出时间:73.9%的外出人员外出不到2年。
从外出务工人员的外出时间来看,外出半年以上不到一年的比重最高,达到42.3%,其次为外出1-2年,占31.6%,外出不到2年的比重共计达到73.9%;外出2年以上的比重仅为26.1%;说明我省农民外出打工时间仍以中短期为主,还没完全摆脱“离土不离乡”的传统转移模式。
7、劳动收入:外出人员年收入平均为6142元,半数节余寄回家作他用。
由于农民工所从事职业及自身素质的影响,所取得的劳动报酬偏低,而且在农民工之间差距也比较悬殊。据调查,外出打工人员年收入在5000-8000元的比重最高,为42.6%;3000-5000元的比重为29.3%;8000-10000元和10000元以上的比重分别仅为13.4%和7.4%;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比重为7.33%。据测算,外出打工人员年收入平均为6142元,比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855元低5713元。只只相当于在岗职工的51.8%。
外出打工人员除去生活费后节余的收入平均为3292元。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外出打工人员节余收入都寄或带回家。从节余收入的主要用途来看,储蓄备用所占比重为23.2%;其次为建房造屋,改善生活环境,其所占比重为21.8%;子女教育投资比重为21%;而投入到再生产和创业发展的比重仅占11.8%。
二、农民外出务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支持政策,农民进城务工的就业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政策的影响难以彻底消除,农民外出打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证。
虽然政府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政策限制基本突破,但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就业中农民工权益被侵害问题也较为突出。据调查,有52.5%的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受过不同程度的侵害,有的还受到多种不法侵害。从回答合法权益受过侵害(第一位)的比重来看,其中劳动强度加大,工作时间延长的比重占62.8%,拖欠劳动报酬的占13.8%,在应聘时受到歧视和被中介组织欺骗的比重分别占13.3%和10.2%。
2、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
据调查,多数农民工缺乏必要的劳动保障,而且对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了解也比较少。外出务工人员中,60.4%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人员中,认为签不签合同无所谓的占52.1%;不知道要签合同的占26.6%;用工单位不同意签和想签不敢签的占21.4%。劳动合同欠缺,如果一旦发生劳动纠纷和事故,使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务工人员维权更加困难。外出务工人员中,不知道要参加保险或无法参加保险的比重达到了71%。
3、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低。
农民外出务工存在明显的自发性,缺乏必要的组织和信息引导。政府在提高农村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把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等方面的力度还远远不够。据调查,外出打工者从未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占到61.9%,而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的比例只占38.1%。从外出务工人员对当地政府有关管理和服务水平的评价来看,在开展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方面,认为好的占19.7%,一般的占66.7%,差的占13.5%;在信息提供方面,认为好的占14.7%,一般的占72.4%,差的占12.9%;在有关证件的及时发放和管理方面,认为好的占22.3%,一般的占70.7%,差的占7%。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对政府相关管理和服务水平还不是十分满意。
4、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的有些政策还不够完善和配套。
从外出打工者的后顾之忧来看,子女教育问题排在首位,占30.6%;其次是老人赡养问题,占28.1%;第三位是家庭婚姻关系问题占7%;承包土地问题占5.2%。从外出务工后承包土地的使用情况看,农忙时回来耕种的比重为57.9%。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就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解决农民脱离土地后就业的后顾之忧。当前与农民外出打工的配套政策如子女进城上学问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及土地的流转制度等还有待完善和配套。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