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从市场数据分析我国轿车行业

报告出处:  发布日期:2005年05月12日 09:03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大厅

报告内容:

  我国国内轿车市场的销量在经过2002、2003两年连续高速增长后,2004年增速明显减慢。国内轿车生产企业2004年全年销售轿车(不含MPV、SUV)225.12万辆,比2003年增加14.18%,只完成年初各轿车生产企业销售计划总和的84%。2004年国内轿车市场在增速减慢的同时,各种车型的价格相继大幅下跌,双重压力使国内轿车生产企业的竞争愈加激烈。

我国轿车行业的行业集中度

  行业集中度是衡量一个行业的产量或市场份额向行业核心企业集中程度的一个指标,这是市场结构度量指标中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一种。

  按2004年销量计算,我国轿车行业2004年的行业集中度CR4为47.22%,CR8为68.26%,高于“贝恩分类法”界定行业为非竞争型的判别标准。理论分析与实际不一致的原因,与我国轿车工业发展历史过程有关。

  众所周知,我国轿车工业的大规模发展起步于1984年上海大众公司成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神龙汽车、一汽集团以及广州标致5家企业批量生产轿车,仅上海大众一家企业就曾经一度占有全国轿车市场50%左右的份额,使得我国轿车行业集中度在初始阶段就显得极高。199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上海建立合资企业,国际著名汽车企业相继进入中国。

  至2002年,世界主要汽车集团已经全部在我国建立了生产轿车的合资企业。由于轿车行业的利润率曾经远高于其他行业,国内资本也纷纷投向轿车制造业。轿车生产企业数量的增加促进了市场竞争,我国轿车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开始下降。

  2003年CR4、CR8分别达到50.26%和69.81%,2004年分别下降为47.22%和68.26%。
  因此,虽然行业集中度数值高于“贝恩分类法”的判别标准,但我国轿车行业正处于竞争阶段,而且近几年的竞争还会非常激烈。在这种竞争态势下,新进入企业,如果没有产品优势将举步维艰。

  而已进入企业,如果不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将难以为继。在较高行业集中度数值情况下的激烈竞争是当前我国轿车行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我国轿车生产企业的经济类型

  我国轿车生产企业按投资主体所有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3种经济类型: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国有资本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现有32家轿车生产企业的类别比率及销售数量情况见表1。

表1 轿车生产企业分类情况

企业类别

中外合资企业

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合计

企业户数

17

10

5

32

占全部企业户数(%)

53.13

31.25

15.63

100

2003年销量(万辆)

151.35

35.81

10.00

197.16

占总销量(%)

76.77

18.16

5.07

100

2004年(万辆)

174.78

37.72

12.62

225.12

占总销量(%)

77.64

16.76

5.60

100

  表1 数据显示,中外合资企业是我国轿车生产企业的主要成员,其企业数量占50%以上,其整个市场占有率达75%以上。对比两年的数据可以发现,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市场占有率2004年比2003年分别上升0.87%和0。53%,而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则总体下降1.40%。

  造成不同经济类型企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是,中外合资企业具有品牌和技术的优势,不断推出新产品占据中高级轿车市场;民营企业则有经营机制和成本的优势,在普及型轿车市场有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目前在品牌效应方面不及中外合资企业,在成本方面比不过民营企业,市场占有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在我国轿车生产企业竞争态势中所处的地位,应该引起决策层和管理层足够的重视。

  合资企业由于有国际汽车集团品牌和技术优势的支撑,推出的新车型能很快占领新的市场。

  因此,合资轿车生产企业市场占有率较高。当前我国轿车市场的竞争,更多的是体现在中外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这也是我国轿车行业在较高行业集中度数值情况下激烈竞争的原因之一。

我国轿车行业的产能

  近几年来,我国轿车行业的产能以极高速度扩张。2003年为319万辆,2004年增加将近20%达到380万辆。但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高,2003年为61.81%,而2004年降为59.24%。

  导致轿车行业产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前几年对于国内轿车市场的乐观预测,使各个企业纷纷扩大产能,但市场的发展却不如预测那样乐观,因此产能的扩张远大于销量的增长。由于轿车行业投资额相对较大的特点,现有轿车企业的大量投资是沉淀的投资,未发挥应有的投资效益。

  与2003年相比,除了民营企业2004年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外,合资企业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的产能利用率都有所降低。合资企业产能利用率降低的原因是产能提高大于销量增加的量,而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产能表2轿车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情况利用率降低的原因就是市场占有率的下降。

  在2004年国内32家轿车生产企业总产能已达380万辆、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尚不高的情况下,目前在建或准备生产轿车的企业有7家,现有企业中有2家企业易地新建生产基地、9家企业扩建工程已开工,新建和扩建的新增产能为181万辆。到2006年底,国内轿车生产企业的总产能将达到561万辆。而2006年轿车销量的乐观预测数为355万辆,因此在未来两年中,轿车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还会继续下降。

  国内轿车市场从2004年4月开始转冷,促使有些企业重新考虑原来制定的投资计划,放慢投资速度,缩减投资额度。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在本企业产品市场份额增长幅度不大甚至下降的情况下,主动调整投资策略,肯定是理智的选择。

  在国内市场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将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是提高产能利用率的有效手段。合资企业由于受合资外方全球市场区域划分的限制,产品出口的可能性不大,而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和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由于各企业都要扩大本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在产能过剩、供大子求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可以预见,除了不断推出新产品,在中高级轿车细分市场价格竞争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去。

我国轿车市场的产品

  市场竞争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产品的竞争。2004年国内32家轿车生产企业销售的轿车总计有65个品牌,160个车型大类(仅按发动机排量、变速器形式和两厢或三厢区分),不同品牌和车型的轿车的销售差别极大。

  4.1 轿车产品的品牌

  在国内轿车市场上,品牌是目前影响销售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004年全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品牌有5个,其销量占全部销量的31.05%。全年销量超过5万辆的品牌,其品牌的数量占品牌总数量的26.15%,而其销量占总销量的65.60%。有47.69%品牌的销量在1~5万辆之间,其销量也占全部销量的31.23%。值得关注的是,有26.15%品牌的年销量在1万辆以下,仅占全部销量的3.17%。

  4.2 轿车产品的型号

  目前国内轿车市场产品的竞争在车型上显得尤其明显。

  目前国内轿车市场上年销量在10万辆以上的车型只有2个;将近50%的年销量集中在30.63%的车型上;42.50%的车型的合计年销量只占总销量的6.58%。许多车型并未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同,这些车型必将被淘汰。推出市场不久、销量未达到一定数量的车型惨遭淘汰,不仅仅是生产厂家投入的开发费用无从收回,购买了这些车型车辆的用户更将遭遇维修保养上的不便。如何选择适当的车型投放市场确实需要轿车生产企业慎重决策。

  4.3 轿车产品的发动机排量

  目前国产轿车的发动机排量从0.8L到3.5L共有18个档次,不同发动机排量的轿车的销售数量差别较大。

  将近60%的年销量集中在1.6L、1.8L和2.0L 3种排量上,原因是这3个排量的车型兼顾了私人用车、城市出租车和一般公务用车的需要。1.0L、1.3L及1.4L排量的车型主要是家庭私人用车,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城镇的用于营业的车辆。81.41%的销量集中在1.0L到2.0L的7个排量的车型上。大排量的车型有一些需求,总销售量不会太大。

  目前国内轿车市场的产品竞争在品牌、车型以及价格方面全面展开,某些品牌和车型将被淘汰,一些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品牌和车型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国产轿车的销售价格

  从2004年4月份开始,我国轿车市场增长趋缓,累计销量的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逐月下降,从3月末的52.97%下降到年末的14.18%,这一变化令轿车业内人士始料不及。为扩大销售数量,各生产厂家纷纷降低轿车销售价格。2004年轿车表5轿车销售按发动机排量统计的情况降价涉及的车型之多、幅度之大以及频率之高是前所未有的。竞相降价除了生产厂家各自的销量互相之间此消彼涨外,并未促进整个市场销量的增加。频繁的降价增加了消费者对国产轿车的合理价格究竟应该是多少的疑虑,有专家认为正是频繁的降价,加深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程度。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轿车生产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大大高于国外汽车企业以及国内其他行业,这一现象遭到业外的广泛质疑,称之为“暴利”。我国轿车生产企业销售利润率较高的原因是,轿车整车企业在零部件采购时依据全球比价采购的原则,采用竞价投标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而中高级轿车整车的出厂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高出的这一部分统统归整车企业所有,成为整车企业的“额外利润”,轿车生产企业销售利润率当然就高了。

  轿车生产企业目前的定价策略虽然在短期内能使企业获取尽量大的利润,但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培育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利。以致于有的新车型在上市一个月后即使降价还是不能达到企业预期的销售量期望。

  我国正处于轿车消费以私人购车为主的起步阶段,轿车生产企业在考虑当前的市场占有率和企业利润的同时,更应关注长远的品牌建设问题。应该保持企业产品价格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通过合理的价格策略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培育目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通过以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轿车行业正处在激烈竞争的时期,在这场竞争中势必会有企业被淘汰。轿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既不要因2002、2003两年的连续过高增长幅度而乐观地认为轿车在我国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的时代已经到来;也不要因2004年增长幅度急剧回落而忧虑我国轿车市场的发展前景。面对激烈的竞争,应该通过近3年增长幅度的大起大落,进一步认识我国轿车消费的特点和规律,做好细分市场的分析,把握好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时机,促进我国轿车行业和轿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