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成年轻父母希望孩子有权势名利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
调查时间:2005年
样本数量:2252
样本情况:14岁~60岁的当地居民
调查机构:零点公司
报告来源:中国青年报
报告内容:
一项新近完成的调查显示,年轻的父母更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有势,而老年人更希望子女稳定和安逸。对于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期望也不尽相同。本次调查由零点公司完成。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的2252名14岁~60岁的当地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
年轻父母期望子女有权有势,老年父母希望孩子稳定安逸
调查者根据年龄,把受访者分成3个群体进行研究,年龄为56岁至60岁的为老年群体,年龄为36岁至55岁的为中年群体,年龄在14岁至35岁之间的为青年群体。
调查发现,对老年父母而言,孩子未来生活稳定、安逸最重要,62.8%的老年父母希望子女未来家庭幸福,有12.8%的老年父母希望孩子未来生活安逸。老年父母对这两项的选择率,在受访群体中都是最高的。
而年轻父母最为看重的,则是子女能够拥有权势和名利,能够拥有很强的社交能力。青年人中分别有39.3%和14.5%的人选择了这两项,而中年群体这两项的选择率分别为31.2%和11.2%,老年群体对这两项的选择率则只有27.6%和5.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还没有孩子的居民比已经有孩子的居民更看重孩子在未来“有权势和名利”,他们对此项的选择率高达40.2%,比已经有孩子的居民高出了近10个百分点。
对此,袁岳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孩子的人在生活观念上比较自由化,他们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取向行事,在问及他们对未来孩子的期望时,他们更倾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作答。
多数父母赞同“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在对儿子和女儿的期望上,大多数父母仍然保留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的传统观念。
调查发现,39.2%的被调查者希望儿子未来“事业有成”,是所有选项中获选率最高的。相比之下,被调查者更希望女儿“家庭幸福”,该项获选率高达54.6%,排名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有道德”,获选率为35.7%。而“事业有成”的获选率为33.5%,明显低于对儿子的期望。
总体来看,父母最希望孩子明白:“家和万事兴”
从总体来看,受访居民对孩子的各种期望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家庭幸福”,获选率高达49.6%,这正反映了中国人长久以来所保持的“家和万事兴”的观念。
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事业有成”和“有道德”,获选率分别为41.7%和38.7%,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求上进和重道德的思想。
位居其后的还有“有权势和名利”、“受人尊敬”和“社交能力强”,获选率分别为34.3%、31.2%、12.1%。
背景:中美家庭教育观对比
美国许多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适应各种环境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的的期望值不高。所以美国不少父母能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把子女个性中积极的成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
不少美国孩子从小就一个人睡;一会走路就自己玩耍,很少父母抱着玩;再大些,就有自己的空间,房间的布置和清理全由小孩负责。孩子们从小就做一些有偿服务,如做清洁、帮人看小孩、送报纸等,到了高中或大学后就勒工俭学,换取生活费。
中国的许多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这个目的期望值高,功利性强,因为“有出息”、“好职业”、“顺境”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不少中国父母特别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惟一要求就是专心、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而扼杀了天才,“有心栽花花不开”。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公民意识等问题,一些孩子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能顺利地在社会上立足,使父母的期望落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