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汽车消费趋势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交通
调查地点:北京、上海、广州
调查时间:2005年
调查机构: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
报告来源: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
报告内容:
理性消费,汽车进入寻常百姓生活
中国加入WTO已经四年了,跨入2005年度,随着汽车进口配额制度的取消和进口关税的降低,中国汽车工业面对机遇和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紧急关头。面对汽车销售市场的快速增长,国外汽车生产巨头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新车型、新品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向市场,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发展中酝酿着巨变。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反映广大消费者的心声。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城市居民消费倾向研究中有针对性地对汽车这一热点进行了调查,并掌握了一些相关信息。
一、私家车拥有率偏低,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据三地调查显示(图一)私家车的拥有率相对偏低,总体只有14%,其中北京最高为24%,上海11%,而广州最低只有为6%。这组数据比去年高出了2-8个百分点,反映出近几年汽车消费的蓬勃发展。
尽管轿车的私人拥有比例还很低,但应该看到中国轿车私家消费的潜能很大。统计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3亿家庭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富豪型家庭占1%,3-10万元的富裕型家庭占6%,1-3万元的小康型家庭占55%。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已突破6万亿元,家庭购车潜能不言而喻;从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家庭的2年收入之和相当于一辆轿车的售价时,这个家庭便要买车。按此标准测算,价值在10万元左右的轿车就有至少2100万辆的潜在需求量。即使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有5%转化为购车消费,也可消化售价10万元左右的轿车300万辆,而2004全年的轿车消费量只有225万辆。可见,即使轿车在中国还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只要有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家庭参与消费,其绝对数量就相当可观。
二、消费者购车意向降低,消费环境影响汽车消费
对于未来1-2年的购车意向(图二),调查显示总体上有23%的受访者表示“肯定会或可能会”,与上年43%相比下降近一半,其中北京居民的消费意向最高,达到31%;上海和广州居民的消费意向相对趋向保守,分别达到20%和16%。
在谈到可能会影响到购车的因素时,京、沪、穗三地的受访者大部分认为现阶段汽车的消费环境是影响到购车的主要因素,如:养车费用、交通费用和价格的频繁下降等(图三)
据统计,在广州一部排量为1.6升的小型车每月的养车费用要超过两千元,同时不断攀升的燃油价格,也加重了养车成本,而广州去年的月社平工资只有2300元左右,出现了买的起、养不起的现象,因此有73%的受访者表示养车费用偏高是影响购车最主要的因素;有61%的受访者认为道路交通状况成为影响他们购车的因素,“我们这里的路越来越堵了,过去从家里去单位开车只要10分钟,现在半个小时都到不了。”一位北京的消费者大声抱怨着,他表示会重新考虑原来的买车计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位专家称,未来的交通状况会成为影响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环境满意程度的重要因素;去年国产轿车价格的平均降幅为9.4%,最高降幅则达到28.67%。新旧车型齐降价,经销商和厂商轮番降价成为了车市的一大特色。连续不断的降价洪流,出现使消费者持币观望的现象,因为谁都怕刚买的车没过几天就降价,因此有59%的受访者认为价格的不稳定是影响购车的重要原因;加息对消费者购车意向的影响有限,一是目前消费信贷的比例在汽车消费者中还不到5%,利率上调的影响面有限;二是目前汽车消费贷款的还贷周期都不是很长,即使每个月加几十块钱,也不会增加太大的负担。
三、增长速度回落,回归理性消费时代
从2001年至2004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轿车市场经历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增长之后,狠狠地从天空摔落到地面。回顾2004年,轿车产品全年消费增长率不足15%,相比2003年超过70%的增长率,理性的市场规律已经显现。有专家预测,随着2004年轿车市场拐点的出现,这一轮快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未来若干年内轿车市场的增幅将维持在10%-15%的区间。
四、车展影响扩大,市民反映热烈
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飞速发展,汽车工业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消费亦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于是中国传统的展览业也飞速向汽车工业渗透,国内大大小小的名车展览如雨后春笋一样,已成为一种经济,一种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以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车展最为瞩目。对车展的宣传,是以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图四),通过新闻媒体的炒作,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令人应接不暇。据三地调查(图五),有超过6成以上的当地居民听说过本地的车展,北京国际车展宣传最为出色,有83%的本地受访者表示听说过,其中有40%的人去参观过;广州分别达到73%和34%;上海为62%和19%。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