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六方向发展中的“有限融合”
报告类别:分析报告
行业分类:通讯
报告来源:IT时代周刊
报告内容:
如果说电脑的出现和发展对人类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移动终端(手机)的发展也遵循着相似的发展轨迹——从最初的简单通讯工具发展至今,从功能到外观,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思维极限:
当“智能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口红手机”频频在媒体上亮相;当和弦、色彩、象素指标不断攀升;当手机集成的MP3、拍照、摄像、录音功能渐渐为人们所熟识,人们不禁要问,手机究竟要发展成什么样子——更像电脑、玩具、还是装饰品?多功能的集成在价格、使用等方面带来的各种挑战给产业链的决策者、产品开发人员、市场经营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
业内资深顾问认为,用户需求是移动终端功能发展的根本驱动因素,因此只有深入把握用户的使用需求和行为特征,才能准确理解终端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六个月的研究,提出了“移动终端发展的六方向模型”。
业内资深顾问认为,手机主要从向图中所示的六个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将就各个方向的发展进行分析:
办公品方向:手机电脑化的前沿
终端作为个人化程度极高的便携工具,在个人生活和工作场合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与个人电脑的发展趋势相同。较为代表性的功能主要有邮件功能、文件编辑、数据传输等;这些功能又会促使终端处理能力、存储能力等性能的长足发展,共同代表了终端发展的办公品方向。
目前开发的商务手机是终端向办公品方向发展的一种典型代表。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
邮件功能:能够支持浏览、收发邮件。
文件编辑:支持Excel、 Word程序。
其它第三方软件功能:如金山词霸、pdf阅读工具等。
业内资深顾问认为,这类终端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存储功能的继续扩大:可供存储更多电话本、名片;可供存放更多软件、文件。
与电脑互连的功能:可供方便的传输,目前数据线传输、红外、蓝牙、USB接口等设置都为数据传输更加快捷、便利提供了可能。
更高级的输入方式:手机手写输入、双手操作的输入方式等,可供文件编辑、邮件编辑更加便利。一般手机与电脑的设计思路不同,因此在键盘设计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手机键盘多是单手操作,而电脑键盘多用双手操作。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开始考虑到这些方面,QWERTY键盘已经开始逐渐应用到智能手机上面。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要求被调查者对手机的办公品、家电、娱乐品、装饰品、工具方向进行排序。其中将办公品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共890人,排在第二位的共353人,排在第三位的共148人,排在第四位的共107人,排在第五位的共102人。从目前来看,用户对终端发展的办公用品方向总体认知程度很高。在对终端发展的五个可能方向进行选择时,绝大多数用户将它排在了第一的位置上。
图:办公品方向的认可度图
(注:图为用户对手机五个发展方向的排序中,选择办公品方向的人数)
家电方向:传统家电功能的延伸
家电方向指的是在功能属性上,向更侧重于用户“家用”需求满足方面发展的趋势。在目前的市场上,部分终端产品已经向着某些传统家电产品的方向进行功能延伸:集成数码相机功能、数码摄像机功能以及实现手机电视业务的手机。
以“手机电视”功能的发展为例,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由运营商提供的视频点播业务来实现,另一种是通过手机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内置tv模块的方式——来实现。尽管这种功能的实现手段、实现程度以及服务对象并不能和传统的家用产品进行直接类比,但是我们仍然能够从中看出用户此类需求在移动终端产品上的一种延续。
业内资深顾问认为,终端发展的这一方向需要终端在以下若干方面进行改善:
手机存储空间。数码相机功能随着象素数的增加,单个文件的大小在增加,因此对存储容量产生了更大的需求;而集成图形、音乐、动画等多媒体文件更是对现有一般手机的存储属性提出了挑战。
多媒体表现力。无论是静态的图形文件还是动态的视频文件,带给用户的体验与文字信息带来的体验大不一样。为了适应这种表现力,终端在屏幕设置、技术设置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本次调查中,将家电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共328人,排在第二位的共516人,排在第三位的共398人,排在第四位的共236人,排在第五位的共121人。从目前来看,用户对终端发展家电方向的总体认知程度也相对较高,在对终端发展的五个可能方向进行选择时,多数用户将它排在了居中的位置上。
图:家电方向的认可度图
(注:图为用户对手机五个发展方向的排序中,选择家电方向的人数)
娱乐品方向:到底还有多大发展空间?
娱乐品方向指的是终端在音乐功能、游戏功能等属性上,向更侧重于用户个人娱乐需求满足方面发展的趋势。
第一,手机娱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业务功能的实现,比较典型的是游戏业务。
游戏产业已经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拥有相当成熟的技术和比较稳定的消费群体。但是手机和游戏机从设计理念上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融合问题上还存在较多问题。而手机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一些尝试,比如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明显体现游戏意图的手机产品,无论是在外观还是操作性方面都做了调整,以期更贴近游戏使用者的需求,比较典型的是诺基亚N-gage手机。
第二,娱乐品化在手机方面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表现,比如色彩、铃声、音乐播放等。最近新上市的众多“音乐手机”则是手机娱乐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最初的所谓“音乐手机”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一般的音乐功能——如:支持MP3功能;能够满足一般的音质要求——如:和弦数。然而,这种对音乐的支持程度和人们对娱乐化的追求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索爱、多普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纷纷将“音乐手机”作为主打的产品之一,在其容量、音质方面不断进行改善;同时对音乐功能的支持方面也做了配套的考虑:如更长的待机时间、更方便的播放设置等,使其更贴近用户的需求。
在本次调查中,将娱乐品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共92人,排在第二位的共279人,排在第三位的共491人,排在第四位的共425人,排在第五位的共313人。目前,用户对终端发展的娱乐品方向也持较为乐观的看法。
图:娱乐品方向的认可度图
(注:图为用户对手机五个发展方向的排序中,选择娱乐品方向的人数)
装饰品方向: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终端产品
装饰品方向是指把终端定位成一种文化符号,作为自我价值展示的一个渠道。终端作为一种移动通讯工具,随着技术的提升,体积质量缩小,便携的需求已经基本被满足,许多用户渐渐提高了对终端外观的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讲,终端的外观已经不单纯是一个附属特征,对于部分用户而言,它的权重甚至超越了其它实用功能。其中装饰品方向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女性手机的出现。
图:装饰品方向的认可度图
(注:图为用户对手机五个发展方向的排序中,选择装饰品方向的人数)
三星E418是一款典型的女性手机,外形酷似粉盒,尽管与同时期上市的其它手机相比,它的功能和性能都相对简单(不支持MMS功能);2004年底上市的诺基亚7280手机,外观设计像一支口红。由于采用的是没有键盘的设计,因此无论是拨打电话还是收发短信,在操作上都存在较大难度。从实用角度看,这两款女性手机都存在一定的劣势,但是因其定位明确、特征明显仍然赢得了许多用户的好评。
由于用户的人口学变量、心理行为特征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对手机实现的自我价值定义也不尽相同。根据我们对不同职业、年龄、性别的用户进行访谈的结果,发现他们对手机的期望都包含着与社会角色匹配的趋势。
在本次调查中,将装饰品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共86人,排在第二位的共145人,排在第三位的共272人,排在第四位的共445人,排在第五位的共647人。大多数人将手机的装饰品方向列在较后的位置上,体现了对手机实用性的重视。但是可以看出仍有部分用户对手机的装饰品方向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这种个性化的趋势值得制造商引起充分的重视。
工具方向:手机功能的最大特色
终端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仍然是要满足用户功能使用的需求的。我们将终端这种区别于装饰目的、以功能实现作为目的的使用称作工具性使用。而在这里所说的工具性发展趋势,涉及的是除办公品、娱乐品、家电、通讯方向之外,能够满足终端功能实现需求的所有其它功能。
图:工具方向认可度图
(注:图为用户对手机五个发展方向的排序中,选择工具方向的人数)
工具性使用也可以划分单机功能和联机功能两个方面。
-
单机功能:这指的是制造商针对专门用途,在终端中加载的一些功能,它并不需要依靠运营商网络而可以独立作业。比如: TCL e767是一部专为汽车用户量身定做的"三合一"汽车手机,集汽车专业检测工具、智能手机、车载电话于一身:汽车检测功能,指通过与汽车内部的微电脑系统进行互连,对汽车引擎、变速箱、刹车、安全气囊等多项关键设备进行电脑检测,检测结果极其精准。目前推出的这种手机仅支持大众车系、广本车系的检测,但是未来这种工具化应用有可能更为普及性的发展。
-
联机功能:指的是与运营商相关的业务,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典型的包括定位服务和电子钥匙。
在本次调查中,将工具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共202人,排在第二位的共303人,排在第三位的共292人,排在第四位的共386人,排在第五位的共415人。如图所示,用户对手机的工具发展方向的认可度较为平均。业内资深顾问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在目前手机的工具功能方面,用户接触较多的是单机功能,比如镜子、手电、电子书、汽车检测等。这些附加的工具功能并不具有很高的独特性;而且随着使用者的不同,其需求差异很大。然而在用户需求较高的联机功能方面,比如定位服务、电子钥匙等,还未能广泛普及,也影响了工具功能的认可度。
既然终端归根结底仍然是要满足用户功能使用的需求的,因此作为这种需求体现的工具性发展方向,无疑将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发展方向。
通讯方向:永远坚守的基础阵地
通讯方向指的是终端仅作为单纯的通话工具的一种发展趋势。通话功能贯穿手机发展整个过程,成为最核心的功能。在各种各样新功能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参数竞相攀升之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回归简约”的一种现象:
在彩屏手机大行其道的情况下,西门子、诺基亚、摩托罗拉和松下等厂商分别推出了新款的黑白屏手机。即使在一些中高端的彩屏手机中,基本通话功能得到保证,而附加功能相对较少的产品。这种现象在功能、性能日益高涨的呼声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在手机众多功能、性能的冲击中渐渐恢复冷静,从更加实际的角度作出选择的特点。
业内资深顾问认为,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未来的部分手机发展仍然会坚守这一阵地,原因如下:
从成本方面考虑。除了独特的设计的手机外,功能简单往往和较低的价格联系起来。一方面大多数用户对手机所能承受的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作为一款便携产品,手机较高的丢失率也值得关注。对于有此顾虑的用户,对于价格比较低廉、功能相对简单的手机可能比较有兴趣。另外,曾经引起广泛争议的“一次性手机”从其成本因素考虑也会对通话手机有所倚重。
从部分用户使用习惯方面考虑。手机纷繁的功能并不能打动所有用户的心。仍然存在相当比例的消费群体,对手机的功能需求相对简单:他们使用手机主要用来接听拨打电话、或者收发短信,对于其它业务功能、单机功能使用极少,对于他们来说,手机更多的是做为一种联络工具,满足他们的通讯需求。
对于这类手机,开发者可以沿着上述思路,考虑手机的改善问题。比如对键盘的设计更加合理、或者提高技术延长手机的待机时间等。
日本和韩国已经分别推出了两款功能极为简约的手机型号:TU-KA S 和LG
NS1000,可以作为这类手机的典型代表。前者并没有设置屏幕,因此只具备通话功能;后者在通话基础上添加了短信功能,但是显然也是一款定位为基本通话目的的产品。
在如此多的待选功能面前,移动终端究竟何去何从?制造商面临两条截然不同的思路:
其一,在某个方向上一直深入下去、发挥专一的优势,发掘其中有特色的功能,形成最具代表性、针对性更强的终端产品;其二,兼容并包、发挥集成优势,形成更具普遍性、最大程度上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终端产品。
从市场上以“游戏功能”、“音乐功能”为卖点的宣传以及用户的良好反映,可以看出部分制造商已经认同并切实力行这种以“针对性”为特点的终端发展思路;而TU-KA
S 和LG NS1000这两款仅对简单通讯功能支持良好的手机产品的问世恰好为这种思路添加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然而在第二种终端发展思路上,情况却变得有些复杂:
“有限融合”还是“无限融合”?
-
多功能——手机不能承受之重
越来越多的新功能被赋予手机之中。以目前市场普遍看好的智能手机产品为例: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兼备强大的多媒体功能、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较为充足的存储空间、与电脑良好交互性等属性,可以视为终端产品在娱乐、办公品、家电等功能方面的一种融合趋势。
但是,从技术上看,当前手机的技术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可以集成所有功能的程度,在此情况下层出不穷的功能反而让选择变得无所适从;从使用上看,部分功能的冲突和不合理的属性设置常常使这类集成程度较高的产品“只宜欣赏,不宜使用”——如:手机实现游戏功能时往往适宜双手操作,而手机在实现通话这一基本通讯功能时往往适合单手操作;标榜娱乐功能很强的手机,能够支持mp3功能、拍照、等功能,但内存空间很小,而且不支持外接卡;从政策法规上看,以“手机拍照功能可能侵害隐私权的争论”为背景出台的相关政策很可能对手机的部分功能进行限制性发展,这也将对手机功能的融合之路形成一定的制约。
-
通讯属性——掌握手机功能发展的最终“话语权”
业内资深顾问认为,手机归根结底是通讯交流的工具,它的发展必须满足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通话功能和便携特点。
无论附加功能如何发展,手机毕竟不能放弃最基本的通话功能;
无论选择集成哪些功能,手机毕竟还是一款随身携带的产品,不可能使其重量和外形随着功能的增多“水涨船高”。
因此,手机的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其最基本的通讯属性,它是手机最重要的特征。在功能发展过程中手机所表现出的其它属性只要与这一属性发生冲突,前者必须做出让步。
基于上述分析,业内资深顾问认为手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以下两个特点:
1.手机功能发展具有“有限融合”的特点。
当前手机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面临众多可选功能方面,只能有选择的融合,而手机功能间所存在的冲突决定了未来手机也将沿着“有限融合”的方向发展下去,制造商需要针对用户群的需求选择关键的功能对手机进行设计。
2.围绕手机最基本“通讯属性”进行功能的适当发展。
手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工具跟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如此密切的联系。人类试图赋予它太多的期望,“手机”一词已经不能涵盖其所能,于是业界开始称之为“移动终端”。同时,它已经与太多人的利益纠缠到了一起,人们都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它。然而,移动终端发展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谁能认识并把握住这种规律来进行投资决策、产品设计、市场推广,谁就能够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观点及数据均来源于近期推出的《移动终端发展趋势深度研究报告》
详情点击:http://www.3see.com/charge-report/reportview.php?id=114935
文章主体内容发表于《IT时代周刊》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