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公经济领域人才建设不足的原因及对策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四川
调查机构:四川省企调队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发展壮大,不断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全国来看,凡是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其非公有制经济就发展较好,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国民经济也发展较好。因此,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四川也不例外,2003年,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分别带团赴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其民营经济的发展经验。然而,四川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靠人才的支撑,其人才状况又如何呢?为此,四川省企业调查队专门进行了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抽样调查工作,就四川非公有制人才状况及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的基本情况。省企调队采用2004年维护后的基本单位数据库及最新地址码库作为抽样框,按国际通用的STATA语言编写的程序,以随机抽样原则抽取了3173个样本单位(企业和个体户),调查样本涉及全省21个市(州)的138个县(区、市),涵盖了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18个行业。
一、全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状况及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4年底,调查样本共有从业人员177420人,其中经营管理人才[1] 16084人,占9.1%;专业技术人才[2]
31839人,占17.9%;技能人才[3] 58211人,占32.8%,其他人员71286人,占40.2%。进一步分析,四川省非公人才状况有以下特点:
1、高学历人员少,低学历人员多。从学历上看,所有从业人员中,研究生475人,占0.3%;大学本科8714人,占4.9%;大学专科20790人,占11.7%;中专30025人,占16.9%;高中及以下117416人,占66.2%。
从职业类型上看,大学专科以上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上,两者分别占29.9%和52.2%,共占82.1%。
2、经营管理人才普遍来自专业技术领域。经营管理人才共有16084人,而在技术管理岗位上工作和管理岗位上工作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即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就达13385人,占83.2%,纯管理人才只占少数。另外,经营管理人才中,高学历者较少,研究生和大学本科毕业的分别只有200人和3058人,占1.2%、19.0%。
3、专业技术人才较少。调查样本中,共有专业技术人才31839人,仅占从业人员的17.9%,而且这之中还包括一些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从事技术工作的人才则更少。专业技术人才中,高学历者较少,研究生和本科生仅有5389人,占16.9%。
4、技能人才不多,具有职业资格等级者更少。调查样本中,共有技能人才58211人,仅占从业人员的32.8%,除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还有相当的部分技能水平较差。而其中具有职业资格等级的仅有20939人,仅占36.0%,大量的技能人才是非公有制单位自行认定的。
综上所述,四川省非公有制人才学历水平不高,技术水平较低。这无疑将影响了四川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四川省非公有制单位人才建设不足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才资源的缺乏,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鲜有大中专毕业生被直接分配到非公有制单位,而由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上遭轻视歧视,且非公有制经济单位里工作强度大、压力大、不稳定,绝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也不愿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再加上技术职称评定的方法又使非公有制单位中的一些低学历的操作能手、具有某一领域专门知识的人,因为达不到申报职称规定的学历、外语条件等要求,而被排除在以学历和职称为衡量标准的人才队伍之外。非公有制经济人才少、素质低也就在所难免。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学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提高,才逐渐有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流向非公有制单位,但受到就业观念、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数量比较少,还不足以改变非公有制经济大中专学历的人员少,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少的现状。
对于四川省来讲,非公有制单位不但相对于公有单位吸纳人才的能力较差,由于其发展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差距,现有的一些优秀人才还纷纷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使得本已较少的人才更加缺乏了。
此外,非公有制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的动力不足和培训员工积极性不高也是重要原因。现实经济生活中,非公有制企业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比较低;另一方面,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家对现在的大中专毕业生有看法,认为他们眼高手低,不好使用,因而,非公有制经济缺乏接收大中专毕业生内在动力。而培训员工需要支付成本,非公有制经济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没有有效的措施保证自己培训的员工不流失,怕投资没有回报,自然没有出钱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更不愿将员工送出去系统培训。
三、提高非公有制单位人才素质的建议
目前,四川省非公有制单位较多地从事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量的一般性劳动者,包括农民工,因而其较好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促进四川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然而,四川省非公有制人才状况与其发展形势还有较大的差距,无疑将影响其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关方面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非公有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首先,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其与其他市场主体平等对待。随着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和重视非公有经济。但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观念惯性使非公有单位仍然难得到平等、公正的市场待遇。比如,四川省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等,它们的这些优势对于非公有制单位则是劣势,则是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从而就转化吸引人才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将非公有制单位与市场上的其他主体同等对待,公平竞争,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其次,非公有制单位要重视人才建设。非公有制单位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长远意识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认清市场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竞争,改变“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真正认识到要发展壮大企业,就需要一批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先进技术的人才。而且,要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理论水平,为他们提供实践的舞台,增强实干能力,最终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其三,完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市场要从行政和市场两个方面着手。在行政方面,一是制定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让人才流动有章可循;二是加速政府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同时加强民间人才服务机构的建设;三是在各类科技专家和拔尖人才的选拔上,给予非公有制企业更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鼓励人才合理流动。在市场方面,一是发挥好人才信息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优势,为个体、私营、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信息服务;二是发挥好高级人才的配置功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积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引进高素质、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三是发挥好人事代理的服务功能,按照社会化、专业化要求,为非公有制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四是发挥好人事咨询功能,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不断促进企业由传统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其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不断提高现有非公有制经济领域人才队伍素质,相关部门应积极组织企业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大中专院校资源或建立一批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实施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计划,进行技术更新学习,使人才更能适应专业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使他们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管理能力逐步加强,技术技能得到提高。
注:[1]指在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一般指在车间、科室以上工作的管理人员
[2]指在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工作或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3]指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外的所有在技术工作岗位工作人员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