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调研公司 培训会议 行业情报 付费报告 免费报告 调研文库 求职招聘 执行峰会 邮  箱 论  坛 搜  索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热点话题 | 行业动态 | 项目招标 | 咨询黄页 | 涉外调查
注册成会员
定性研究 | 服务评估 | SPSS专题 | 消费者研究 | 产品开发 | 品牌传播
汽车 | 通信 | 经济 | 房地产 | 互联网
我的帐户 |会员登陆 |会员注册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 2008报告预订(|)
我的帐户 | 购买帮助 | 购物车 | 忘记密码
              
IT、液晶 | 电信增值 | 网络无线 | 饮食烟酒 | 家电、3C | 电子电工
求职招聘区 | 委托代理区 | 行业讨论区 | 调研学习区 | 系统服务区

阔步前进的新疆企业集团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报告出处:中国统计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5年06月22日 09:02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经济
调查地点:新疆
调查时间:2005年
调查机构: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来源:中国统计信息网

报告内容: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间、地区间经济实力的比拼超越时空,演化为跨国界、跨行业的大企业集团间的抗衡。世界500强的崛起,彰显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之中,必须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伴随着世界集团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在历经“八五”时期集团经济的初步兴起后,“九五”时期,国家通过对一些垄断行业的资产重组等手段,加大了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步伐。各省、市、区纷纷从本地的实际出发,加快了区域内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步伐。
 

企业集团转机建制中呈现勃勃生机


  新疆企业集团的发展萌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全国各地出现的组建企业集团的热潮,新疆也涌现出了大量带有行政性公司色彩,或处于松散状态的企业联合体。“十五”以来,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十五”期间集中力量给予扶持、培育若干主业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规模效益好、竞争实力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30户大企业(集团)。至此,新疆企业集团的培育和发展在经历了横向联合、政府导向和市场规范三大阶段后,步入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的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突破性跨越式的发展特征。

  一、企业集团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地域分布较广、涉及行业较多、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企业集团作为企业组织结构的一种高级组织形式,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投资及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1988年,新疆第一家经国务院审批通过的新疆纺织工业集团公司成立,揭开了新疆企业集团发展序幕。至1998年末,自治区人民政府和自治区体改委先后批准组建了43家企业集团,其中有31家正式投入运作;户均拥有资产10.4亿元。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企业集团发展方向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来,新疆企业集团的发展重点转向了增强联结纽带,促使集团的结构和功能发育逐渐成型。按照产业政策和择优扶强的原则,一批与自治区经济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以钢铁、纺织、建材、石材、化工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大企业(集团)龙头带动形成的规模效益,提升了新疆企业集团的整体发展水平。

  据新疆自治区企调队对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审批,各地州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审批以及年末资产、营业收入均达到5亿元以上的各类企业集团跟踪监测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4年末,新疆企业集团数量由1999年的28家增加到76家,年末资产逾10亿元的企业集团由1999年的10家发展到23家,年销售收入逾10亿元的企业集团由2001年的8家发展到12家。


  全疆76家企业集团中,北疆地区有56家,南疆地区有7家,东疆地区1家;主要聚集在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伊宁、博乐、哈密、阿克苏等中心城市;从集团主营行业的分布看,第一产业4家;第二产业33家,其中:工业有26家、建筑业7家;第三产业39家,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家;批发零售贸易业13家;房地产业15家;住宿和餐饮业2家;其他行业1家,企业集团遍布到自治区重点扶持发展的支柱行业;从集团母公司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企业4家;国有独资企业16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48家;股份有限公司5家;其他类型3家。从集团母公司控股情况看,国有绝对控股25家;国有相对控股3家;集体绝对控股9家;集体相对控股1家;其他控股类型38家。
 

  二、企业集团资产规模扩张迅速,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这些年来,新疆企业集团充分利用自治区促进集团发展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抓住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机遇,积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规模扩张,六成以上的企业集团或以市场方式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或以产权划转方式进行了资产重组,通过实施资本运营,发展壮大了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有发展潜力的重点企业集团,带动了资产总量规模的大幅度扩张,企业集团资产突破千亿元大关,资产运营质量提高。截止2004年底,76家企业集团资产总计达1048.69亿元,与1999年相比,年均增长174.6%;户均资产13.80亿元,增加11.5亿元。2004年,年末资产超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有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家;年末资产在50-100亿元的有新疆自治区棉花产业集团公司、新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

  随着企业集团“家底”的增厚,资本运营质量提高,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从总体上看,企业集团资本实现了保值增值,投资者权益得到保障,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强。2004年76家企业集团年末股东权益总计为350.55亿元,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4%,与1999年相比,提高了6.2个百分点,保障了债权人的权益,体现出企业集团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企业集团的总资产使用率(业务收入与资产总计的比率)为53.2%,提高6.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6.57%,下降9.8个百分点。

  三、企业集团生产经营总量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我区企业集团适时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主攻主业,延长产业链,做精做强;大力拓展国内、国际市场,规避风险,生产经营总量急剧增加,创利能力不断增强。2004年,76家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达585.2亿元,与1999年相比,年均增长28.9%;平均每户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增加1.83亿元。实现出口销售总额26.58亿元,年均增长67.5%。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企业集团出口销售总额21.56亿元,年均增长30.8%;公司制企业集团出口额达20.28亿元,年均增长50.9%。2004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集团达12家,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位居第一;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居第二;营业收入在10―40亿元有新疆自治区棉花产业集团公司、新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集团。
 

  2004年,76家企业集团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63亿元,与1999年相比,年均增长57.4%;平均每家实现利润0.21亿元,户均增加0.15亿元。2004年,利润总额超过亿元的集团有7家,分别是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化工集团、新疆美克企业集团、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和新疆伊力特集团有限公司。

  四、企业集团积极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市场竞争力提高

  兼并重组使企业集团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提高了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为了更多地占领市场和开拓新市场,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获取更高的报酬,更好地规避风险,发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经营优势,我区企业集团积极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不断涉足新行业,不断开拓新业务。据调查,全部企业集团中,有78.9%的企业集团在两种以上不同行业大类中进行投资经营。企业集团在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放眼国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截止2004年末,全区企业集团累计对外投资达32.74亿元,与1999年相比,年均增长32.9%;尤其是对境外投资大幅增长,全区集团实现对境外投资332万元,年均增长3.7倍,对外投资增势强劲,加速了企业资本融入国际市场和国际化进程。

  五、企业集团做大做强取得新进展,产业群体中的上市公司提升了企业集团整体经济效益

  随着企业集团经济实力的增强,迅速崛起了一批企业集团“航母”,一批资产及年销售收入均上1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推动了新疆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据调查,截止2004年末,年末资产逾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达到23家。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两地州市,分布在天山北坡经济带内;虽然23家企业集团数量仅占全部企业集团总数的30.3%,但其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占企业集团总额75%以上。23家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848.59亿元,占全部集团资产总额的80.9%;实现营业收入487.82亿元,占全部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的83.3%;实现利润12.14亿元,占全部集团利润总额的77.7%。这些集团无论是单个规模还是总体经济实力均位居集团军前列,成为推进新疆企业集团发展的生力军。据统计,23家集团户均资产36.9亿元,是全区集团平均水平的2.6倍;户均营业收入21.21亿元,是集团平均水平的2.75倍;户均利润0.53亿元,是集团平均水平的2.52倍。23家企业集团拥有7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集中了企业集团的优势企业和优良资产,包括大量名牌产品,成为推动新疆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助推器。这些上市公司资产及营业收入占全部企业集团总额的35.8%、46.5%,创造的利润总额占到44.2%。

  六、企业集团的发展由政府促动转向市场推动,有力地促进了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新疆企业集团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通过资本经营,扩大了企业集团的规模,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在集团内部建立起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和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建立起相应的投融资体系和资本经营机构,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效明显,企业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规范。

  集团及集团内部改革步伐加快。2004年末,76家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按《公司法》要求已完成改制的企业占90.8%,比1999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16家,占21.1%,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的53家,占69.7%;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改制的主要组织形式。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也加快了改革步伐,76家集团所属成员企业共有607家,其中486家企业已改制为公司制企业,改制面达80.1%。

  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已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或股权分散化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调查显示,76家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均明确了出资人,而且71家企业集团所属的子公司也有了明确的出资人,出资人权利得到保障,企业自主权进一步扩大;从成员企业注册资本的构成来看,各类资本均占有一定的份额,股权分散化成为一种趋势。2004年企业集团成员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包含国家资本金的企业有25家,包含集体资本金的企业16家,包含法人资本金的企业51家,包含个人资本金的企业49家,包含外商资本金的企业9家。
 

  权利、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框架基本形成。有76.8%的集团成立了股东会;全部集团均成立了董事会;84.1%的成立了监事会。董事会成员由出资人委派的占66.7%;有26.1%的企业在董事会中设有独立董事;有59.4%企业按《公司法》的要求分立设置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七成以上的企业集团能较好的履行“新三会”的职责。

  母子公司体制的健全,母公司的职能得以发挥。母子公司体制健全的企业集团占到88.2%;集团母公司在实行统一决策方面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对企业集团发展战略、重大投融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涉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科研开发等事项能够行使职权,依次占到93.4%、92.1%、89.5%、63.2%、52.6%。

  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深化了集团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改革,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集团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健全。一是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基本到位;二是分配制度不断创新,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有68家企业实行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三是企业集团管理趋于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七成以上的企业集团建立了新的管理制度,并对这些“明确的企业集团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能严格执行。
 

  七、企业集团中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的领军人物、综合素质普遍较高的管理层群体,发挥了核心生产力的作用

  经过这些年发展,新疆企业集团中已迅速成长出一批统领企业抗御市场竞争,开拓进取的领军人物,年富力强、文化素质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科学决策能力较强的管理层队伍,在推动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资料显示,集团军的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的占61%;总经理年龄在41-50岁的占54%,40岁以下的占22%;任现职时间在6―10年的占25%;5年及以下的占66%;从事企业管理工作11年―20年的占47%;博士、硕士占29%;大学本科占37%。而且企业管理层人员的年龄、知识、专业和能力结构较为合理。董事长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企业集团经理层中大学本科以上的占66%;经理层中对国际商务熟悉程度达到30%以上的管理人才占到36%;人才梯度设置合理的管理层群体,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聪明才智,同时也得到企业丰厚的回报和承认,大多数集团积极推行了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形式。31家企业集团对经营者实行了年薪制;企业集团经营者持有股权、股票期权的企业有20家;实行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企业有34家。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了经营者的潜能,为企业集团的发展积聚了力量,提供了管理帅才,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队伍。


企业集团新疆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力量


  新疆企业集团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迅速成长和壮大,是市场竞争、产业聚集、整体经济实力提升的产物,也是市场竞争的主力军和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企业集团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趋于广泛,对新疆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在加大。

  一、工业企业集团在新疆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推动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为了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新疆经济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2002年4月,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实施意见》。之后,我区工业企业集团抢抓机遇,充分利用自治区赋予集团发展的各项配套优惠政策,奋发图强,自身取得了大发展的同时,对我区企业集团总体经济实力的拉动力不断增强。2004年与1999年相比,工业企业集团数量上增加了10家,达到26家;资产总计达465.11亿元,营业收入240.63亿元,利润总额5.32亿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23.7%、30.8%、34.2%;2004年,26家工业企业集团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占全疆企业集团总额的44.4%、41.1%、34.0%。不仅如此,工业企业集团各项指标在全疆工业经济中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新疆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规模效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工业企业集团资产总额占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已由1999年的9.8%上升到2004年的18.7%;产品销售收入由1999年的10.2%升至15.2%;所有者权益由6.4%升至14.15%;应缴增值税由6.9%升至13.7%。

  二、企业集团作为结构调整的载体和技术进步的源地,加速了新疆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企业集团通过采用兼并、收购和联合等形式,加快了结构调整;通过产品协作关系,发展规模经济,把大量中小企业纳入到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对生产力布局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料显示:企业集团的行业分布已由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不断向新兴行业进军,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较完善的技术开发机构和较雄厚的技术力量,具备自主开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成为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2004年,76家企业集团中已建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有31家,其中,有22家企业技术中心的科研开发设施、研究经费和技术人员能够满足研究需要;有28家企业集团通过自主开发来获取新产品、新技术。企业集团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实验仪器,开发研制新产品、新技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用科技含量高,档次高的新产品占领市场,加快了产业升级。2004年,76家企业集团用于研究开发费用投入为2.76亿元,与1999年相比,年均增长67.4%,研究开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0.47%,提高了0.34个百分点;新产品销售收入达23.13亿元,与2001年相比,年均增长46.8%,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95%,提高了3.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集团新产品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17%,高出了8.1个百分点,充分说明自治区围绕结构调整,重点抓了一批大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项目,积极培育产业升级的主体已见成效,也反映出工业企业集团在产业技术进步中发挥着先行的作用,这将极大地推动新疆工业化建设步伐。

  三、民营企业集团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加快了新疆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997年以来,新疆一些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为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在实施低成本扩张中纷纷采取企业集团这种高级的组织形式,积极投身于国有企业改革中,掀起了并购浪潮,全疆原有的3000多家国有工业企业中的近一半被兼并重组于麾下。广汇集团兼并了十月拖拉机厂、专用汽车厂等大中型国有企业29家,康普、宏大、百商、华凌、德汇等集团相继兼并了一大批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盘活了国有资产,安置了大量下岗人员,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快了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激烈的一般性行业的步伐,推进了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一批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崛起在新疆企业集团群体中,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新疆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据统计:民营企业集团已由1999年的6家增加到2004年的48家;在全部企业集团中,民营企业集团个数占企业集团总数比重由1999年21.4%上升到2004年的63.2%;与1999年相比,资产年均增长1.32倍;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7.9%;利润总额年均增长65.3%。2004年,48家民营企业集团拥有资产601.72亿元,占全部企业集团资产总额的57.4%;实现营业收入343.75亿元,占全部企业集团营业收入58.7%;实现利润6.3亿元,占到全部企业集团利润总额的40.3%。民营企业集团六年来共创造经营收入1401.71亿元,实现利润64.25亿元,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企业集团率先实践着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实现新疆经济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

  新疆各地域由于区位条件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原因和资本的长期沉淀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缩小区域间经济的差异和不平衡,培育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4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做出“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进而辐射和带动其他地区”的战略决策以来,天山北坡经济带凭借独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凸现出的政策优势,吸引了区域内一些实力超群的大企业集团目光,企业集团抓住政策机遇,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程中获得了收益,壮大了实力,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目标推波助澜,从整体上带动了新疆经济的发展。2005,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又适时推出乌鲁木齐市―昌吉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资料显示:2004年,乌昌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疆的31.3%,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疆的4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疆的50.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疆的21.8%。而且,新疆的一些优势大企业集团如广汇集团、八一钢铁集团、美克集团、天山面粉等大集团及上市公司聚集在这里,加速了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资源的流动,加快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必将为新疆企业集团的大跨越提供又一轮发展契机。据统计,2004年,乌昌两地企业集团共有63家,拥有的资产总量963.36亿元,占全疆企业集团总额(下同)的91.9%;营业收入515.02亿元,占88.0%;利润总额13.1亿元,占83.8%。无庸置疑,一体化战略实施后的乌昌两地将是新疆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地区。通过一定的区位政策调控,改善区位投资环境,给予政策倾斜,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进行援助,培育和发展与本地经济关联度相对大的新型产业,形成新产业区的生长点,调整和改变地域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均衡布局,促进地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域经济差异,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新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企业集团规模经济效益创造出的就业机会,为新疆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企业集团规模的壮大,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增加了企业内部职工的收入,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特别是民营企业集团的规模扩张,对劳动力的有效需求增加,不仅承载了大量的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富余职工,而且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就业机制的形成,也为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2004年,76家企业集团年末从业人数为20.33万人,与1999年相比,年均增长12.5%;户均达到2675人,减少了1356人;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为32.37亿元,年均增长26.7%。民营企业集团年末从业人数为8.08万人,年均增长62.3%,高出全区集团平均水平的50个百分点;户均达到1062人,增加了807人;五年中,民营企业集团共解决了7.4万人的就业问题。五年中,全区企业集团增加的总就业人数的81.4%是在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实现了就业,不仅如此,民营企业集团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为9.65亿元,年均增长75.9%,高出全区集团平均水平的49个百分点。

  阔步前进的新疆企业集团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应立足大产业、大市场、大产品,用“优势、特色、品牌”构筑产业优势,打造产品竞争力,加快优势资本的优良组合,不断寻求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加快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使发展壮大中的新疆企业集团更大更强,成为推动新疆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劲力量。


 

  (全文结束)

行业分类

免费报告搜索
关键字:
广告服务 - 法律条款 - 注册指南 - 关于我们 - 企业客户
Copyright © 1999-2008 3se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通四方企业顾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069号
TEL:86-10-85863259  客服:service@3see.com 
投稿:contribute@3se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