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人眼中的世界
报告类别:调查报告
行业分类:调查
调查地点:农村地区
调查时间:2005年4月
样本数量:3917名
调查机构: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来源:零点指标数据网
报告内容:
中日正式建交33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60倍、2004年超过1600亿美元。中日两国还在科技、教育、旅游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然而中日关系目前正面临困境,日本一系列挑衅行为直接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中日关系民意指数在多国中排名最后;日本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好感渐淡;民意对发展与日本经济合作的热度降低。
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以“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为主题连续多年进行了跟踪调查。最近一次调查于2005年4月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城镇地区)和整群抽样方式(农村地区)针对北京、上海、武汉、太原、成都、哈尔滨、西安7个城市,辽宁锦州北宁、安徽安庆桐城、江西景德镇乐平、重庆合川、河北保定定州、河南郑州登封、云南楚雄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3917名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的入户访问,其中城市居民1996人、小城镇居民1140人、农村居民781人。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04%。
中日关系民意指数在多国中排名最后
中外关系民意指数,综合中国民众由情感和理智角度对各国与中国关系的正面和负面评价编制。分子(正面评价)由选择该国为“对中国最友好的两个国家”(情感角度)、“对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理智角度)的比例构成,分母(负面评价)由选择该国为“对中国最不友好的两个国家”(情感角度)、“最威胁中国安全的两个国家”(理智角度)的比例构成。当指数大于1时,中国民众对该国的整体感受是亲切、友好为主,认为该国对中国的发展有益,希望两国的关系能在现有的轨道上继续前进;而指数小于1说明中国民众对该国的整体感受是疏远、防范为主,认为两国间存在需要改善的症结和问题。指数得分越高,表明民意对中国发展与该国的关系越积极乐观。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中日关系民意指数仅为0.3,在调查的美俄德法等15国与中国的关系中排名最后。本次调查排名前三的民意指数为中新关系(70.4)、中俄关系(47)、中法关系(33.7),表明中国人对目前中国与新加坡、俄罗斯、法国三国的关系持明显的肯定态度,对与新俄法三国开展交流合作的主动性最高。
日本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好感渐淡
纵观历年中日关系民意指数走势,受几次中日关系风波的影响,指数指向由正面转为负面,基本反应了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感情由友好转为防范、并在今年跌入低谷的变化。以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为例,90年代中国人对中日关系的感受还以正面评价为主,尽管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留存在记忆中,但中国人对当时中日关系的评价以肯定为主,日本影视剧、漫画在中国深受喜爱、日本电器也走入千家万户,许多中国人把日本做为旅游、留学的首选地,那时,人们对中国发展与日本关系的整体态度是乐观、乐意的,中日关系民意指数也大于1。但是到了2001年,历史教科书问题、允许李登辉赴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首次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事件严重伤害了中国人的感情,中日关系民意指数也跌至0.7,反映了中国民众对发展中日关系的意愿由积极转向消极的变化。2001年10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中国,参观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并对日本侵华历史表示反省和道歉。之后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有所好转,2002年中日关系民意指数升至0.9。然而随着小泉纯一郎连年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人对日本的感情也越来越疏远、抵触,中日关系民意指数逐年下降(0.9->0.8->0.7)。今年随着日本宣布“接管”钓鱼岛灯塔、发表日美涉台声明、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等一系列事件,中国民众对日本的负面情绪升级,中日关系民意指数也大幅度下跌至历史新低(0.3)。
对比1999年与2005年的城市调查结果,对中日关系持正面评价(即非常好和比较好)的人群比例由57.1%降至15.8%,持负面评价(即非常差和比较差)的人群比例由35.9%升至74.8%。同期,喜欢日本(包括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人群比例由1999年29.2%降至今年的19.9%。
民意对发展与日本经济合作的热度降低
中日两国互为对方最大的进口来源地,日本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历年的调查中,中国民众选择“对中国经济重要的国家”时,日本的中选比例一直稳居次席(仅次美国),中日关系经常有“政冷经热”的说法。但是正如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所说,“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状态是难以长期保持下去的,如果不和谐的政治关系持续下去,必然有伤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发展。事实上,“政冷”影响“经热”的现象已初现端倪。2003年前的11年,日本一直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去年已被欧盟和美国所取代,中欧、中美之间的双边贸易额都已超过了日本”。调查显示,民意对与日本发展经济合作的热度也有明显下降,认为日本是“对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两个国家之一”的人群比例由1999年的54.4%下降至2005年的24.4%。在“对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国家”这一经济问题上历年选择日本的比例也随着中日关系的冷暖,与中日关系民意指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反映中国民众对发展与日本经济合作的积极程度同中日关系疏密存在联系。
在个人消费的选择上,零点以往的研究显示,中国居民的品牌偏好与对该国的好感度存在联系。中国人对日本好感度的降低也会影响日本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今年的调查显示,当知道想要购买的产品是日货后,44.9%的人会选择不买或购买可能性降低,47.1%的人表示不会有影响,仅7.9%的人表示会有正面影响。
日本产品曾是许多中国人的最爱,索尼、松下、丰田等品牌都在中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然而今年的调查却显示日本品牌会对产品的销售起到负面影响,反映了近年来两国关系间存在的问题已逐渐改变了中国人对日本产品的态度。
对城市居民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对日本商品有抵触情绪的人群中,家庭收入高(大于5万/年)、个人收入高(大于3000元/月)、学历高(本科及以上)的“三高”人群中“绝对不买”日本产品的比例高,而青年白领倾向于“尽量不买”日本产品。研究人员认为,是否在实际购买中拒绝日本产品与个人经济实力相关,青年白领尽管对购买日本产品有抵触情绪,但是考虑到日本产品的高性价比,更易选择“尽量不买”日货;而“三高”人群经济实力雄厚,对价格不太敏感,坚决不买日货的比例更高。此外,离退休的老年人、无业人员日常消费简单、对日本优势产品(如数码相机)依赖度低,这类人群中选择“坚决不买”的比例也更高。
中日两国的关系不仅影响双方利益,对亚洲的稳定与发展也至关重要。两国关系的改善不完全取决于中方的努力。正如胡锦涛主席就中日关系提出的5点主张所言,日方应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日友好合作关系。
(全文结束)